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9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5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61篇
基础医学   75篇
临床医学   762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75篇
综合类   1138篇
预防医学   596篇
药学   484篇
  39篇
中国医学   248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22.
目的 :通过对照研究盆底内疝与肠下垂的解剖位置和X线征象 ,提高排粪造影对临床治疗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复习了有关文献和盆底内疝与肠下垂的排粪造影资料 10 0例 ,从静坐、力排、黏膜像上详细测量 ,并结合透视下的动态观察。总结盆底内疝与肠下垂的解剖位置和征象。结果 :盆底内疝 4 8例 :轻度 2 6例、中度 17例、重度 4例、混合疝 1例。肠下垂 5 2例 :轻度 2 7例、中度 18例、重度 7例。结论 :盆底内疝与肠下垂两者的解剖部位和征象异同、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区别、前者应手术治疗而后者无需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23.
24.
肌电刺激原理及TH型肌力训练与康复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为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接受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盆底肌张力、盆底功能、性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1.67%(49/60,χ2=6.988, P=0.008);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盆底肌张力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 < 0.001);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患者性欲望、性心理、性高潮等性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 < 0.05)。  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盆底肌张力,促进盆底功能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积极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评估针灸对阴道分娩产妇压力性尿失禁(SUI)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接受治疗方式不同将84例经阴道分娩后SUI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1 h漏尿量、24 h漏尿次数、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参数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量表(ICIQ-SF)评分,并分析治疗后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参数与ICIQ-SF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等级高于对照组(P<0.05),1 h漏尿量、24 h漏尿次数及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评估显示,治疗后观察组静息及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后角及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与均小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与患者ICIQ-SF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针灸联合盆底功能锻炼可提高阴道分娩产妇SU...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阴道前壁悬吊术联合盆底修复对女性膀胱脱垂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盆底功能、尿失禁情况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女性膀胱脱垂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行阴道前壁悬吊术,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盆底修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盆底功能、尿失禁情况和尿动力指标及1 h漏尿量。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最大尿道压(MUP)、腹压漏尿点压(ALPP)、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1 h漏尿量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UP、ALPP、MUCP水平高于对照组,1 h漏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阴道前壁悬吊术联合盆底修复可改善女性膀胱脱垂患者盆腔功能、尿失禁情况...  相似文献   
28.
范春燕  张林燕  陆张燕  胡进 《浙江医学》2023,45(11):1215-1218
目的 观察自行研制前庭康复仪治疗前庭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前庭神经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及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自行研制前庭康复仪进行前庭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口头指导前庭康复训练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眩晕障碍程度[采用晕眩残障量表(DHI)评分]、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步态稳定性和跌倒风险[采用动态步态指数(DGI)评分]、前庭功能[包括自发性眼震强度、前庭眼动反射(VOR)增益值]。结果 观察组治疗1、4周DHI评分、DGI评分低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4周DHI评分、DGI评分低于治疗前,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4周自发性眼震强度低于对照组,且低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VOR增益值高于对照组,且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自行研制前庭康复仪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眩晕障碍程度,提高平衡能力,增加步态稳定性,改善自发性眼震强度和VOR增...  相似文献   
29.
目的: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联合尿道括约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构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将300例产妇分为产后SUI组57例和产后非SUI组243例。收集三维盆底超声参数和SWE参数,基于赤池信息准则(AIC)采用向后逐步回归,选择最小AIC值构建SUI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lsalva尿道漏斗形成、Valsalva膀胱颈位置、静息尿道括约肌后唇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静息尿道括约肌后唇厚度、产次、本次分娩方式为产后发生SU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最小AIC值(357.3)对应的风险预测模型为:Y=-3.116+1.358×Valsalva膀胱颈位置(1)+1.256×Valsalva膀胱颈位置(2)+1.541×Valsalva尿道漏斗形成-0.193×静息尿道括约肌后唇Emean+0.595×静息尿道括约肌后唇厚度+0.710×产次+0.922×本次分娩方式。以≥0.170为诊断截值,模型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达0.793(95%CI,0.721~0...  相似文献   
30.
盆腔紧固术治疗盆底松弛型便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底松弛型便秘又称盆底松弛综合症(RPFS),患者以排便障碍为主,便块拥积于直肠、肛门区,会阴部胀堵塞,常常排便不畅,会阴呈明显下膨隆,外形像园壶底状。我院2000年至2004年收治30例RPFS患者,经盆腔紧固术达外科解剖复位,取得了确切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