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3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54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76篇
基础医学   86篇
临床医学   792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80篇
综合类   1166篇
预防医学   622篇
药学   505篇
  46篇
中国医学   253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376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分析不同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近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术中盆底腹膜关闭与否,将采用未实施盆底腹膜关闭的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未关闭组,采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联合盆底腹膜关闭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关闭组。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以(x±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关闭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未关闭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短于未关闭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未关闭组,GQOLI-74评分高于未关闭组(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盆腔腹膜关闭能够降低低位宜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情况及产科因素对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调查2014年1~12月同仁医院分娩并于产后6~8周来院做检查的2023例妇女,出院小结和产后检查记录提取产科相关信息,进行盆底电生理评估,对产妇盆底功能与产科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2023例产妇产后6~8周盆底功能评估异常率为89.67%。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产次≥2次、会阴切开、足月分娩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500 g的产妇盆底功能更差。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次≥2次的产妇(OR=2.529,95%CI 1.763~3.628)、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500 g(OR=1.636,95%CI 1.184~2.262)、阴道分娩(OR=1.440,95%CI 1.068~1.941)是影响产妇盆底功能的高危因素。对于阴道分娩产妇,产次≥2次(OR=3.460,95%CI 2.059~5.828)、会阴切开(OR=2.297,95%CI 1.484~3.557)和足月分娩(OR=6.248,95%CI 1.824~21.399)是影响盆底功能的高危因素。结论:分娩后6~8周的产妇盆底功能损伤较严重;多产次、新生儿体质量较大和阴道分娩是影响产后6~8周产妇盆底功能的因素。对于阴道分娩者,多产次、足月分娩、会阴切开是另一个影响盆底功能的因素。产科医生应指导孕妇合理控制孕期体重,临近预产期指导孕妇进行kegel训练,降低会阴切开率,以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3.
目的:客观评估盆底功能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治疗效果。方法:38例患者诊断为SUI,患者连续进行15周盆底功能锻炼联合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尿垫实验和膀胱排尿日记等,采用KHQ健康问卷来评估治疗前后SUI对生活的影响。结果:治疗后尿垫重量显著减少(从14.21 g减少到2 g),漏尿次数从7.96次/d减少到2.6次/d,白天小便的次数从8.0次/d下降到6.0次/d,尿动力学检查,腹部漏尿点压力(从104.20 cm H2O上升到138.20 cm H2O),膀胱测压容量(从248.23上升到335.4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初始尿意容量(从144上升到214.8 ml),治疗前后KHQ评分显著升高。结论:盆底功能锻炼能显著改善SUI各项指标并能使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比较经阴道改良盆底重建术中切除子宫与保留子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2013年在我院接受经阴道改良盆底重建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切除子宫组(concomitant hysterectomy group,CH)71例,保留子宫组(uterus conservation group,UC)53例.比较手术时间等围手术期参数;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评估患者术前的脱垂情况及术后的手术效果;以盆底疾病生活质量影响问卷(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short form7,PFIQ-7)、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相关问卷(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 short form 20,PFDI-20)评价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POP-Q值及POP-Q分期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后PFIQ-7和PFDI-20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术后以上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有性生活的UC组9例和CH组8例;两组术后PISQ-12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改良盆底功能重建术中选择保留子宫不影响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析复治疗仪与盆底训练联合对初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妇产科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接收的110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产妇及家属同意的条件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名。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行康复治疗仪与盆底训练联合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措施对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宫缩痛评分、宫缩痛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子宫入骨盆时间、恶露时间、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能够促进初产妇产后康复,效果有着较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及改良全盆底重建术用于治疗中盆腔缺陷为主的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3月-2015年3月住院的中盆腔脏器脱垂达到POP-Q分期Ⅱ~Ⅲ期的患者16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改良全盆底重建组81例和腹腔镜下骶骨固定术组88例。按照规范化标准为患者实施手术,手术中对合并盆底功能障碍进行对应处理。围手术期记录患者相应情况,检测手术主客观满意度。所有患者纳入随访,填写盆底功能障碍及性生活质量评估量表。结果骶骨固定术组平均年龄比较[(43.78±7.63)岁vs.(53.01±10.50)岁],两组绝经概率比较(33.0%vs.60.5%),术前压力性尿失禁(SUI)概率比较(46.1%vs.65.4%)显著低于改良全盆底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改良全盆底重建组相比,骶骨固定组手术出血量[(60.32±30.27)mlvs.(98.35±40.28)ml]、尿管留置时间[(1.90±0.90)dvs.(2.50±1.10)d]及子宫切除比例(30.7%vs.60.5%)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2个月时PFIQ-7及PFQI-20评分均较手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12个月时,骶骨固定组的PISQ-12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结论骶骨固定术及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POP患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远期预后良好。骶骨固定术改善POP患者性生活质量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孕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康复训练效果,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该院分娩的1 162例产妇纳入本研究,记录PFD发生情况,分析PFD相关因素,将发生PFD的255例产妇按照是否接受康复训练分为观察组(161例)和对照组(94例),比较两组产妇PFD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肌电位、平均肌力、阴道疲劳度及阴道收缩压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分娩方式产妇肌力、阴道疲劳度、阴道压力异常发生率以及PFD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发生PFD与未发生PFD的产妇在平均年龄、妊娠期BMI增加值、第二产程时间、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及会阴撕裂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治疗后肌电位、平均肌力、阴道疲劳度及阴道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后PFD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采取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盆底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8.
目的应用经会阴超声评估产后早期女性盆底功能,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为能尽早的盆底功能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产后6~8周超声复查的初产妇9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经阴道分娩48例为顺产组,选择性剖宫产50例为剖宫产组;选取体检的30例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3组女性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val动作时前腔室结构的改变,测量膀胱颈位置、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观察有无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结果静息状态顺产组膀胱颈位置、膀胱尿道后角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Valsaval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观察组均增大,其中顺产组较剖宫产组增大多,尿道漏斗形成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可用于观察产后女性盆底结构及功能评估,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9.
严沁萌 《中国妇幼保健》2018,(23):5336-5338
目的比较全盆底重建术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在女性盆腔脏器脱垂(POP)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POP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分别接受全盆底重建术治疗或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术前、术后2年的生活质量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指标及住院情况。结果术后2年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盆底生命质量影响问卷表(PFIQ-7)评分以及盆底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简表(PFDI-20)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但住院费用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POP,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