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3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54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76篇
基础医学   86篇
临床医学   792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80篇
综合类   1166篇
预防医学   622篇
药学   505篇
  46篇
中国医学   253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376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观察分析孕中、晚期盆底肌锻炼对分娩方式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2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孕妇产前行常规产检,研究组孕妇在常规产检基础上配合孕中、晚期盆底肌锻炼。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及产后盆底功能分级。结果研究组的自然分娩率83%高于对照组的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产后盆底功能4~5级所占比例为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孕中、晚期盆底肌锻炼,可提高自然分娩率,且可改善产后盆底功能,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盆底补片用于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对盆底支持结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4例中盆腔缺陷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Y”形补片实施SSLF,对照组采用传统SSLF。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手术前后阴道轴向变化、POP-Q分期以及Aa、Ap、Ba、Bp、C指示点位置变化。采用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短版20(PFDI-20)、视觉模拟量表(VAS)及POP-Q分期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POP-Q分期以及Aa、Ba、Ap、Bp、C指示点位置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轴向右侧偏离角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FIQ-7和PFDI-20评分较术前均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LF采用补片重建阴道顶端的盆底支持结构,可克服坐骨棘深藏、术野狭窄、操作困难等问题,且具有快捷、微创、治愈率高的特点,对于全身状况欠佳的中盆腔缺陷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3.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非网片植入的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80例,按自愿原则将其分为A组、B组、C组,A组27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非网片植入的盆底自身组织重建术,B组27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网片植入的阴道骶骨固定术,C组26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全子宫切除。观察三组患者治疗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各项手术指标等相关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B组、C组患者(P<0.05);三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C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低于A组、B组患者;C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高于A组、B组患(P<0.05)。结论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实施腹腔镜下非网片植入的盆底重建术进行治疗,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4.
目的:研究分析三维超声监测肛提肌裂孔形态改变动态评估女性产后盆底器官脱垂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40例肛提肌裂孔形态改变研究对象作为此次研究组研究对象,收集40例同一时期的未孕女性为参照组。同时给予两组研究对象三维超声监测,分析三维超声监测在,女性提肌裂孔形态改变动态评估女性产后盆底器官脱垂的价值。结果:在三维超声监测下,可以知道在不同状态下研究组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状态下研究组的产后盆底器官脱垂情况对比,研究组与参照组研究对象的静息下直肠壶腹部组间没有明显差异,其自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的静息下子宫颈、静息下膀胱、瓦氏动作下直肠壶腹部、瓦氏动作下子宫颈以及瓦氏动作下膀胱的两组研究对象的位置存在很大的差异,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可以得到其自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提肌裂孔形态改变研究对象经过三维超声监测,可以动态评估自身存在产后的盆地器官脱落情况,得到肛提肌裂孔的形态、大小以及变化趋势,实现疾病的良好预测。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12月收治的200例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情况、阴道压力及收缩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Ⅰ类肌纤维电压值、Ⅱ类肌纤维电压值均大于对照组,盆腔脏器脱垂程度轻于对照组,阴道静息压大于对照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可通过改善产后盆底肌力,改善盆腔脏器脱垂程度,提高阴道收缩力,并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盆底功能训练干预对于子宫切除术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上饶市立医院行子宫切除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实验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术后给予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盆底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依从性、盆底肌力及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依从性好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 h尿垫重量低于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骨盆肌收缩压力高于对照组,骨盆肌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尿失禁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盆底肌功能锻炼康复依从性具有提高作用,可通过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减少尿失禁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对盆底重建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康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因盆底器官脱垂行盆底重建术的患者96例,分为ERAS组与对照组,各48例.ERAS组围术期给予ERAS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主观舒适度、术后应激反应、康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0.5 h比较,ERAS组口渴感、饥饿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48 h比较,ERAS组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6个月后盆腔器官脱垂分级(POP-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盆底重建手术患者舒适度,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和电刺激在产后盆底肌力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某院接受治疗的足月妊娠产妇120例,采用抓阄的方式将其分为3组,即A、B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3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3组产妇的康复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优良率的比较来看,研究组产妇治疗优良率较A、B对照组明显更高,3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产妇静息压、盆底收缩压亦明显高于A、B对照组,3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和盆底电刺激在产后盆地肌力康复中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产妇的产后康复效果,临床可积极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障碍实施盆底康复治疗对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取2018年1月~12月在某院治疗的10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再给予观察组盆底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尿失禁发生率、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盆底收缩压、阴道静息压、Ⅰ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更高,收缩个数更多,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在常规盆底训练的同时再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能有效恢复盆底肌力,明显改善患者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120.
目的评估产后早期不同时间段开始进行的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回我院门诊进行产后访视,手法检测盆底肌力≤3级的产妇17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按照产后开始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不同时间将观察组(125例)分为3组:A组(39例),产后42~56d;B组(48例),产后57~70d;C组(38例),产后71~91d。对照组(D组,49例):产后6~8周,只进行产后盆底康复知识的宣教。观察组各组的产妇治疗前进行盆腹动力学及盆底肌电生理指标检测,按照肌力等异常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6个月复测治疗前所检测指标。对照组产妇于产后6~8周及产后6个月回院进行同样的盆底指标检测。结果各个观察组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所检测数据与治疗前相比较,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和静态张力都有显著提高,最大肌电位数值增加,肌肉疲劳度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组在治疗结束时、结束后6个月相比较,组间各项检测数据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后早期不同时间段开始进行的盆底个体化康复治疗,均可以显著提高盆底肌力及明显改善盆底功能。临床上根据实际情况在产后早期的不同时机都可以积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