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5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09篇
临床医学   182篇
内科学   17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42篇
预防医学   72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6篇
  2篇
中国医学   6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本文报道了1980—2000年闽西地区蚊类调查情况,调查表明;我市蚊为9属36种,未发现微小按蚊及嗜人按蚊,蚊虫全年均有活动,活动高峰为5—10月。人房蚊种主要为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及三带喙库蚊,夜间活动高峰为21:00—凌晨3:00。同时也调查了白纹伊蚊季节消长及活动规律,为我市控制及消灭丝虫病、疟疾、乙脑及登革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2.
为防止登革热从国外传人我国,本文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方面对登革热防制工作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进一步强化防制工作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3.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历史上许多热带、亚热带国家曾暴发流行过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本文就登革热的流行现状及国际旅行者应如何防止感染登革热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4.
本文报道了南海口岸进出境137艘船舶上947个容器积水蚊幼虫孳生情况调查结果,船舶指数为17.52%、容器指数9.93%。蚊幼虫孳生蚊种有三种蚊,即白纹伊蚊、致倦库蚊、骚扰阿蚊。白纹伊蚊为孳生优势种,该蚊是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之一,为防止登革热的传人,应加强对白纹伊蚊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5.
36.
番禺区登革热防制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番禺区登革热防制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居民对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方法分别于项目启动前后(1995年和2003年),随机抽取广州市番禺区2个曾经有疫情的社区,调查490名和849名居民的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KAP)和健康行为形成率(BIP),并进行了前后对比统计学分析。结果居民的登革热KAP评分和BIP评分均大幅提高(P<0.01)。结论 番禺区防制登革热开展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7.
2002年8~9月增城市石滩镇和沙庄街相继爆发登革热。流行时间从8月9日至10月18日,发病136例,男性53例,女性83例,男女发病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X~3=13.24,P<0.01);发病年龄最小2岁,最大77岁,以青壮年发病居多;农民发病最多,民工其次,学生再次。症状主要有畏寒、头痛、疲乏、全身肌肉酸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部不适。体征主要有发热、皮疹(多数在热退时出现,为充血性“斑丘疹”,出疹部位多在四肢和躯干,呈对称性分布),少数患者有出血倾向如鼻衄、便血、齿龈血等。患者末梢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普遍下降。采集急性期患者血清进行登革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为71.83%,经PCR分型鉴定为登革Ⅰ型病毒。  相似文献   
38.
广州市荔湾区2002年登革热流行与环境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湾区位于广州市西部,面积1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万,流动人口约10余万,辖13条行政街.2002年累计接报登革热280例,报告发病率54.9/10万,疫情波及12条行政街.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登革热患者外周血CD4 、CD8 T细胞及IL—6的变化 ,探讨其在登革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12例健康人和18例登革热患者于治疗前后采静脉血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8 T细胞并计算CD4 /CD8 比值 ,ELISA检测血清IL—6水平 ,同时作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结果 :与正常健康人和治疗后相比 ,登革热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 细胞百分比、CD4 /CD8 比值明显降低 (P<0 01) ,CD8 细胞百分比和血清IL—6显著增高 (P<0 01) ,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下降 (P<0 01) ;治疗后患者以上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D4 、CD8 T细胞在登革病毒感染后异常激活 ,CD4 /CD8 比值明显降低 ,IL—6分泌增高 ,可能在登革热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福州市200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福州市2004年登革热疫情及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调查和分析福州市200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用C6/36细胞分离患者血清标本中病毒,并用单克隆抗体鉴定型别;通过比对核苷酸序列,分析本次疫情可能的传染源.结果福州市2004年9月中旬起至10月底发生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所确认的93例病例消长情况基本与当地的蚊媒消长情况相一致.从病例的10份血清标本中分离出6株病毒,经单克隆抗体鉴定均为登革热病毒1型,病毒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对证明同源性与柬埔寨分离株(DENV-1/KHM/2001;GenBank Accession No.L0904278)最为接近.结论福州市2004年登革热疫情为感染登革1型病毒所引起;疫情的发生主要为输入性病例流行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