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2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09篇
临床医学   182篇
内科学   17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44篇
预防医学   73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7篇
  2篇
中国医学   6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61.
广州市1995年登革热暴发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5年4~11月,广州市发生了Ⅰ型登革热暴发流行,共发病5505例,发病率84.24/10万,无死亡。首例确诊时间是4月10日。病例主要集中于8、9两个月,占总发病数的91%。疫情波及七个区一个县级市,有13个暴发点。主要疫区为番禺沙湾镇,共发病4972例。在急性期病人血清中分离到12株登革Ⅰ型病毒,血清学试验有117例抗体阳性。此次暴发流行,发病人数之多,为广州市历次流行之最,暴发点之多,也是历年罕见。首次在广州市出现乡村型登革热暴发,其来势凶猛,流行强度大,给登革热防治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实践表明,广州市对登革热流行采取的预防监测系统的控制措施,在市区已达到监测散发病例的水平,并已收到明显的效果,但在郊县的实施尚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2.
广州市1995年登革热暴发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志明  邱季春 《疾病监测》1997,12(12):445-448
1995年4~11月,广州市发生了Ⅰ型登革热暴发流行,共发病5505例,发病率84.24/10万,无死亡。首例确诊时间是4月10日。病例主要集中于8、9两个月,占总发病数的91%。疫情波及七个区一个县级市,有13个暴发点。主要疫区为番禺沙湾镇,共发病4972例。在急性期病人血清中分离到12株登革Ⅰ型病毒,血清学试验有117例抗体阳性。此次暴发流行,发病人数之多,为广州市历次流行之最,暴发点之多,也是历年罕见。首次在广州市出现乡村型登革热暴发,其来势凶猛,流行强度大,给登革热防治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实践表明,广州市对登革热流行采取的预防监测系统的控制措施,在市区已达到监测散发病例的水平,并已收到明显的效果,但在郊县的实施尚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3.
164.
本文报道蚌埠市2015~2018年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登革热病毒携带情况,以及输入性的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血标本检测情况,通过采集61份白纹伊蚊幼虫标本,伊蚊幼虫的登革热病原学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份疑似病例血标本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登革热Ⅲ型,2份密切接触者血标本及疑似病例家庭周围环境中3份伊蚊幼虫标本登革热病原学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蚌埠市白纹伊蚊幼虫未检出登革热病毒,但2018年蚌埠市首次发现登革热输入性病例。  相似文献   
165.
目的结合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资料,探索登革热病毒检测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登革热患者2 158例。分析登革热疫情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年龄、发病时间和发病患者职业等,采用免疫层析(ICT)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及核酸检测PCR法检测登革热病毒,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2 158例登革热患者中普通型登革热2 017例,占93.47%,重症登革热141例,占6.53%。登革热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8~11月,占99.54%,10月份发病例数最多,为1 226例,占56.81%。登革热病例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1~60岁,占74.70%,21~30岁发病例数最多,为530例,占24.56%。登革热病例主要集中在待业(26.18%)、离退休人员(6.35%)和商业服务(6.35%)人群,医务人员(0.42%)和餐饮食品业(0.42%)的患者较少。ELISA法和核酸检测PCR法的总阳性率较高,ICT法的阳性率较低,ELISA法和核酸检测PCR法的灵敏度较高,三者特异度相差不大。发病1~5d的血清,核酸检测PCR法的灵敏度最高,而发病6~7d的血清,ELISA法的灵敏度最高。结论登革热疫情的发病时间集中在8~11月,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1~60岁,职业主要是待业人员,ELISA和核酸检测PCR法的总阳性率和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6.
目的分析登革热初诊患者的血象及探讨早期诊断指标。方法采用贝克曼库尔特DxH 800血细胞分析仪,对广医附一院2014年10月疑似登革热初诊患者的血象进行分析,收集血常规结果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每项参数的平均值和平均值的标准差,运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的指标。结果登革热阳性组与登革热阴性组比较,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参数、单核细胞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MoV、MoV-SD、LYV、LYV-SD诊断登革热的正确度均较高(AUC均大于0.8)。结论绝大部分初诊登革热患者MoV、MoV-SD、LYV、LYV-SD显著增高,对登革热的早期诊断及防止漏诊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7.
抗登革病因因子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登革病毒具有抗体依赖性病毒增强作用,故目前尚无有效的苗供临床使用。本实验用革登毒免疫鸡,从高敏蛋黄中提取抗登革病毒因子,通过登革病毒乳鼠动物模型,观察该因子对动物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8.
全球多处发生登革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感染杂志》2010,10(4):217-217
①2010年4月16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卫生部门证实,来自NorthWard和Deeragun郊区的2名妇女诊断为2型登革热,这是自2009年12月以来当地发现的第一例登革热病例。2009年该市发生了2起病例,共有13人感染。②2010年4月15日,5例从非洲科摩罗和坦桑尼亚返港欧洲旅客在瑞典和法国被证实感染了登革热,4例未出现并发症和1例为登革出血热,其中3例为3型登革热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69.
正确认识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制定科学地社区防治方法,重视防治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0.
《药学进展》2012,(10):479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流行病,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关节痛,其病情还可能进一步发展恶化,已成为某些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儿童罹患重症甚至死亡的主要病因。而且,在近几十年间,登革热的全球发病率呈显著增长之势,该病现已蔓延至100多个国家,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