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605篇 |
免费 | 1168篇 |
国内免费 | 18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2篇 |
儿科学 | 146篇 |
妇产科学 | 121篇 |
基础医学 | 219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4629篇 |
内科学 | 1794篇 |
皮肤病学 | 58篇 |
神经病学 | 49篇 |
特种医学 | 23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348篇 |
综合类 | 7590篇 |
预防医学 | 2101篇 |
眼科学 | 23篇 |
药学 | 3388篇 |
69篇 | |
中国医学 | 9918篇 |
肿瘤学 | 2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2篇 |
2023年 | 733篇 |
2022年 | 935篇 |
2021年 | 1509篇 |
2020年 | 872篇 |
2019年 | 888篇 |
2018年 | 316篇 |
2017年 | 698篇 |
2016年 | 832篇 |
2015年 | 876篇 |
2014年 | 1718篇 |
2013年 | 1534篇 |
2012年 | 2000篇 |
2011年 | 2039篇 |
2010年 | 1810篇 |
2009年 | 1828篇 |
2008年 | 1906篇 |
2007年 | 1619篇 |
2006年 | 1495篇 |
2005年 | 1423篇 |
2004年 | 1056篇 |
2003年 | 849篇 |
2002年 | 676篇 |
2001年 | 609篇 |
2000年 | 452篇 |
1999年 | 355篇 |
1998年 | 309篇 |
1997年 | 287篇 |
1996年 | 234篇 |
1995年 | 228篇 |
1994年 | 148篇 |
1993年 | 97篇 |
1992年 | 78篇 |
1991年 | 77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89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肺结核不典型系指临床表现,胸部X线表现发病变部位不符台临床常见规律,痰结核菌阴性的肺结核病例。1985~1995年我院住院及门诊32例曾被误诊及漏诊,其教训做以总结: 相似文献
92.
施美华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9(6):667
分析本院近4年中196例痰结核分枝杆菌耐药中,单药以异烟肼、链霉素耐药最多见;双菌耐药中,以异烟肼、利福平耐药者多见;耐药年龄高峰21~30岁和>51岁组最高,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3.
八物降压冲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学习中医历代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导师多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经验,结合原发性高血压自身的临床特点,认为痰瘀互结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病机。以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为治疗大法,按照工艺质量标准,研制出八物降压冲剂,对50例痰瘀阻络型Ⅱ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与脑立清丸作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8%,症状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为65%,症状总有效率为7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另外,治疗组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的动态血压,减慢心率,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实验研究表明:八物降压冲剂可明显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抑制水钠潴留导致的体重增加,减轻左心室壁厚度,降低左肾萎缩程度,对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94.
脉诊是中医具有特色的诊察方法,在辨证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相兼脉是临床常见的脉象。但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六版《中医内科学》中出现了3种不存在的相兼脉。①呕吐·脾胃虚弱证中的代表脉象为“濡弱”(182页)。浮而细软为濡脉.沉而细软为弱脉,二脉位相反,不能相兼并见。②颤震·气血亏虚证之脉象为“沉濡无力”(371页)、痰热动风证之脉象为“沉濡”(372页)。 相似文献
95.
本科自1998年6月~1998年8月对在院收治的35例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属热痰证患应用十味龙胆花颗粒剂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6.
慢性单纯性咽炎 ,中医辨证认为是阴虚内热、气滞血瘀、痰凝所致 ,故治应以口服养阴清热、行气活力为主 ,后以雾化解毒 ,化痰利咽 ,使之脏腑功能正常 ,诸证消除。1 治疗方法1.1 阴虚内热型 :证见咽干、灼热感、干咳无痰或少痰 ,粘不易咳出 ,或兼见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头晕耳鸣等。治以养阴清热 ,利咽。中药配方 :百合 15 g、生地 30 g、元参 30 g、天花粉30 g、桔梗 9g、冬麦 12 g、白芍 9g、牛膝 9g、知母 15 g、黄柏 9g、丹皮 9g。水煎服 ,每日 1剂 ,分 2次服 ,5天为 1个疗程。1.2 气滞血瘀痰凝型 :证见咽部异物感、痰多、咽干不欲饮、… 相似文献
97.
中药灌肠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为人类三大死因之一 ,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为此 ,我们自拟灌肠Ⅰ号、Ⅱ号方进行临床观察 ,获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在本院的住院病人 ,共 10 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治疗组男性 2 7例 ,女性 2 3例 ;年龄最大 85岁 ,最小 5 0岁 ,70岁以上 4 0例 ,70岁以下10例 ;5 0例中饮酒者 10例 ,吸烟者 9例 ;肥胖者 18例 ,体瘦者 15例 ;辨证属痰热腑实证者 33例 ,阴虚风动证者 17例 ,其中 18例肥胖者… 相似文献
98.
1418例中风患者痰瘀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探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通过观察中风患者 14 18例的发病过程 ,探讨其证候分布特点和演变的规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急性期血瘀证 5 37例 (73 9% ) ,痰证 5 14例 (70 7% ) ,痰瘀并见 4 83例 (6 6 4 % ) ;恢复期血瘀证 343例 (82 6 % ) ,痰证32 3例 (77 8% ) ,痰瘀并见 2 85例 (6 8 7% ) ;后遗症期血瘀证 2 0 5例 (74 3% ) ,痰证 178例 (6 4 5 % ) ,痰瘀并见 16 9例 (6 1 2 % )。结论 :认为血瘀证和痰证在中风患者证候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中风病的两大主要病理因素 ;瘀血证和痰证常相兼为患 ,痰瘀互结是中风病的基本病机 ,并贯穿疾病的始终。这一结论为临床确立痰瘀同治的基本治疗大法 ,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
痰证实质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痰证因其病位多变,症状复杂,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本文作者主要对近年来痰证的实质研究成果、假说及诊断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希望能对痰证学说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