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222篇
  免费   32171篇
  国内免费   15931篇
耳鼻咽喉   6889篇
儿科学   6023篇
妇产科学   7588篇
基础医学   15102篇
口腔科学   6221篇
临床医学   170644篇
内科学   53764篇
皮肤病学   5046篇
神经病学   10979篇
特种医学   320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7篇
外科学   77438篇
综合类   242437篇
预防医学   108332篇
眼科学   15165篇
药学   123778篇
  1487篇
中国医学   61857篇
肿瘤学   17299篇
  2024年   5161篇
  2023年   20518篇
  2022年   16512篇
  2021年   20621篇
  2020年   20517篇
  2019年   18205篇
  2018年   9636篇
  2017年   19660篇
  2016年   22181篇
  2015年   26969篇
  2014年   50403篇
  2013年   51470篇
  2012年   68615篇
  2011年   74029篇
  2010年   68705篇
  2009年   60024篇
  2008年   65856篇
  2007年   57343篇
  2006年   47496篇
  2005年   45946篇
  2004年   37628篇
  2003年   33212篇
  2002年   26152篇
  2001年   21562篇
  2000年   16042篇
  1999年   12580篇
  1998年   8740篇
  1997年   7692篇
  1996年   6772篇
  1995年   5737篇
  1994年   4642篇
  1993年   2904篇
  1992年   2419篇
  1991年   1905篇
  1990年   1470篇
  1989年   1535篇
  1988年   422篇
  1987年   394篇
  1986年   242篇
  1985年   161篇
  1984年   89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癫痫发作后状态(PIS)是指癫痫发作停止到恢复至发病前水平的异常状态,包括认知、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和精神行为等异常,症状多样,严重程度不一,持续数秒至数天不等,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很大影响。然而,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较少,临床医生对此缺乏正确认识,容易误诊误治。本文将从PIS的定义、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意义以及干预策略等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并为今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5 Hz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认知功能、肢体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荥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8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低频rTMS(1 Hz)和观察组(42例)给予高频rTMS(5 Hz),对比两组认知功能、肢体功能、事件相关电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23.94±2.57)分、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验(LOTCA)评分(99.52±7.04)分较对照组(21.65±2.04)分、(95.46±6.48)分高(P<0.05);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38.50±4.29)分、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评分(48.84±3.47)分、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9.59±2.31)分均较对照组(31.53±4.08)分、(45.56±2.60)分、(8.07±1.88)分高(P<0.05);观察组P300的潜伏期(360.85±15.79)ms较对照组(379.46±16.82)ms短,P300的波幅(11.90±1.70)μV较对照组(11.15±1.54)μV大(P<0.05)。结论5 Hz频率rTMS可刺激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脑诱发电位,改善其认知功能和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多元化联合教学模式在超声引导下疼痛介入治疗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进修的30名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元化联合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医师技能考核成绩、教学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医师技能考核成绩优良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观察组医师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学习兴趣的激发、疾病诊治能力的提高4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元化联合教学模式可促进超声引导下疼痛介入治疗技能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员的综合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25.
《全科护理》2022,20(4)
《全科护理》杂志是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护理学会主办,由山西医学期刊社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护理类学术刊物。本刊以面向各级各类医院及社区医疗机构护士交流、推广护理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及护理新动态,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为宗旨。本刊为山西省一级(优秀)期刊。1栏目设置辟有述评、论著、综述、临床研究、护理管理、调查研究、护理教育、健康教育、社区护理、国外护理见闻、专利及获奖产品应用、个案护理等栏目,欢迎全国护理工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26.
卵巢低反应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兼肝郁气滞、脾虚胃弱。临证治疗注重既往病史,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辨证治以补肾益精、活血化瘀,循卵巢周期调治,卵泡期重在补肾滋阴,黄体期注重补肾助阳,兼健脾疏肝,调和气血。灵活运用基础体温、阴超实时监测卵泡、内膜情况,及时调治,积极试孕。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清消通益方联合常规西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痰瘀互结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PCI术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PCI术后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清消通益方,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心电图疗效以及心电图、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93%(P<0.01);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83%(P<0.05)。2组患者治疗后ST段及T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hs-CRP逐渐降低(P<0.05,P<0.01),治疗组治疗7、14、30d时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清消通益方联合西药治疗PCI术后痰瘀互结型胸痹疗效显著,可通过降低hs-CRP水平来降低PCI术后炎症因子从而稳定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28.
陈林萍  肖立韦  毕迎月 《中医药导报》2019,25(10):118-120,12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结合临床路径式护理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94例纳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路径式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结合临床路径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CLVQOL)、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与SDS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CLVQOL各项评分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结合临床路径式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视力,缓解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耐药肺结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15日至2017年12月30日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耐药肺结核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45例)和细节管理组(4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细节管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细节管理。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对肺结核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质量。结果常规护理组患者擅自更改药量率、漏服率、规律用药率分别为48.9%、42.2%、40.0%;细节管理组患者擅自更改药量率、漏服率、规律用药率分别为22.5%、10.0%、77.5%。细节管理组患者擅自更改药量率、漏服率低于常规护理组,规律用药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节管理组对肺结核知识掌握率高于常规护理组,细节管理组护理质量(整体护理、健康教育、病室管理)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和耐药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王颖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135-135,138
目的:讨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我院在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实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行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患者作为实验组.结果:在干预前,实验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别较小(P>0.05).在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干预前,实验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别较小(P>0.05).实验组的肢体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别较小(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的患者中使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缓解负面情绪,提高肢体功能评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