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54篇
  免费   1469篇
  国内免费   578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110篇
妇产科学   117篇
基础医学   448篇
口腔科学   100篇
临床医学   2997篇
内科学   1711篇
皮肤病学   730篇
神经病学   634篇
特种医学   4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698篇
综合类   7834篇
预防医学   1539篇
眼科学   64篇
药学   10426篇
  113篇
中国医学   1716篇
肿瘤学   445篇
  2024年   246篇
  2023年   750篇
  2022年   882篇
  2021年   1020篇
  2020年   815篇
  2019年   944篇
  2018年   446篇
  2017年   924篇
  2016年   954篇
  2015年   1165篇
  2014年   1962篇
  2013年   1876篇
  2012年   2182篇
  2011年   2152篇
  2010年   1883篇
  2009年   1695篇
  2008年   1555篇
  2007年   1313篇
  2006年   1192篇
  2005年   1003篇
  2004年   870篇
  2003年   752篇
  2002年   588篇
  2001年   465篇
  2000年   382篇
  1999年   341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308篇
  1996年   261篇
  1995年   227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及胆胰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症。主要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呕血、黑便,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引起头晕、脉搏和血压下降,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是指胃肠黏膜层的局部损坏,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约50%的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消化性溃疡引起的,消化性溃疡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1]。本文对于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大剂量泮托拉唑辅助治疗,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对泮托拉唑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3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取泮托拉唑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垂体后叶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治愈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2.77±0.31)天,治愈患者14例,治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4.96±0.28)天,治愈患者7例,治愈率为46.6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家属及患者的满意程度较高,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93.
孙志国  冯卉 《吉林医学》2012,33(21):4566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静脉滴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消化性溃疡患者108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解痉挛、支持以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米替丁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74%;对照组54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37%。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过程中,没有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血尿便常规的异常以及肝肾功能的异常。结论:泮托拉唑静脉滴注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对比清肺利水汤与特拉唑嗪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2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分为A组行特拉唑嗪治疗及B组行清肺利水汤治疗,两组各41例,对比两组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NIH-CPSI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低(P均0.05),且B组各项评分均优于A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睾酮T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两组治疗后血雌二醇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均0.05),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A组(65.85%)(P0.05)。结论:相比特拉唑嗪药物治疗,清肺利水汤更能够减轻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或不适及排尿障碍等症状,降低血雌二醇水平,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把48例患者按照1∶1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40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则使用泮托拉唑40 mg加入NaCl溶液100 ml进行静脉滴注。两组患者每天滴注2次,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7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占比12.5%,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占比20.8%。观察组治疗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都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并且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用来检测人体中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并应用于临床中伏立康唑用药监测,以促进其个体化用药。方法:色谱柱:Kromasil C18(4.6 mm×150 mm,5 μm),柱温:35℃,流速:1.0 mL·min-1,流动相:甲醇-水(60:40),检测波长:257 nm,内标:酮康唑。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该方法专属性良好,血浆中伏立康唑在0.1~20.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6),定量下限为0.1 μg·mL-1。高、中、低3个浓度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0.68±10.32)%、(92.82±8.26)%、(97.47±4.58)%;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5.87%、7.85%、4.10%;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5.64%、3.30%、2.74%。对某院20例(男12例,女8例)使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的患者运用该方法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浓度范围在0.71~13.51 μg·mL-1之间。结论:本方法专属性高,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临床上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检测,从而促进其个体化用药的推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留置胃管的有效方法,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1月收住我科86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置管,试验组采用咪达唑仑镇静加体位改良法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咪达唑仑镇静加体位改良法置管,可显著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达那唑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自配中药"乳消汤",1剂/d,水煎,分早晚2次服,配合达那唑200mg,隔日1次口服,20d为1疗程;对照组:中药"乳消汤"1剂/d,水煎,分早晚2次服,20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2%,对照组总有效率7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达那唑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疗程短,疗效强,复发率少。  相似文献   
999.
孟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610-611
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雷贝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145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0例,使用雷贝拉唑,治疗组75例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雷贝拉唑治疗,以4周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痊愈26例,占37.14%;有效20例,占28.57%;无效24例,占34.29%。总有效率为65.71%。治疗组痊愈48例,占64%;有效20例,占26.67%;无效7例,占9.3%。总有效率为90.7%。两组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雷贝拉唑对消化性溃疡有理想疗效,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择期外科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级,年龄19Ⅱ级,年龄1965岁,体质量43.565岁,体质量43.578 k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生理盐水组(S组,生理盐水0.15 ml/kg)、右美托咪啶组(D组,右美托咪啶0.6μg/kg),均为15 min完成恒速输注。随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 mg/kg,2 min后,通过手背静脉以0.5ml/s的速度注射丙泊酚。由一位不知具体分组情况的麻醉医生记录两组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为76.67%,D组无丙泊酚注射痛发生,D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联合咪达唑仑全麻诱导,可有效抑制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