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42篇
  免费   1400篇
  国内免费   552篇
耳鼻咽喉   145篇
儿科学   736篇
妇产科学   116篇
基础医学   868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6737篇
内科学   6322篇
皮肤病学   270篇
神经病学   390篇
特种医学   8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0篇
外科学   1938篇
综合类   11590篇
预防医学   2449篇
眼科学   433篇
药学   5125篇
  97篇
中国医学   3835篇
肿瘤学   94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377篇
  2023年   695篇
  2022年   890篇
  2021年   1336篇
  2020年   984篇
  2019年   784篇
  2018年   308篇
  2017年   636篇
  2016年   741篇
  2015年   832篇
  2014年   1627篇
  2013年   1745篇
  2012年   2104篇
  2011年   2347篇
  2010年   2162篇
  2009年   2174篇
  2008年   2407篇
  2007年   2377篇
  2006年   2269篇
  2005年   2483篇
  2004年   1974篇
  2003年   1910篇
  2002年   1654篇
  2001年   1412篇
  2000年   1076篇
  1999年   802篇
  1998年   677篇
  1997年   631篇
  1996年   625篇
  1995年   525篇
  1994年   391篇
  1993年   273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207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47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相关研究表明T波峰-末间期(T peak-Tend interval,Tpe)可以反映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从而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本文旨在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Tpe的特点,Tpe在评价心室复极离散度中的意义。方法对2002~2010年入住我院,已确诊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全心衰患者28例(男15例,年龄28~58岁,平均(45.3±6.14)岁及正常人25例(男12例,年龄19~56岁,平均(37.61±5.51)岁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体表心电图12个导联的Tpe和QT间期离散度(dispersion of QTinterval,QTd),T波低平的导联除外,计算Tpe平均值校正值(Tpe-AVEC)、Tpe最大值校正值(Tpe-MAXC)。比较上述各参数扩张型心肌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Tpe-AVEC(106.31±26.34 vs.82.72±10.01,P=0.027)、Tpe-MAXC(234.05±69.75 vs.119.15±11.55,P=0)、QTd(119.17±67.62 vs.39.74±17.04,P=0.01)。结论伴发心力衰竭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室整体复极离散明显增加;Tpe-AVEC、Tpe-MAXC及QTd可作为伴发并心力衰竭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室复极离散的无创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92.
心衰患者可并发多种心律失常,室上性的心律失常以房颤最为常见,室性心律失常则以频发室早、阵发性与非阵发性室速为多见,此类患者死亡率尤其是猝死率相对较高,因此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存活率,就要在积极治疗心衰的同时,还要合理正确地纠正心律失常。心衰并发心律失常首先要治疗基础疾病,如风湿性心瓣膜病、缺血性心肌病等,改善心功能,调节心脏的神经及内分泌(如β阻滞剂的应用,ACEI,ARB应用等),应同时纠正或消除其促发因素,如感染、电解质紊乱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方面,尽可能避免应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因为它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较为明显,且对血流动力学和心衰的预后不利;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负性肌力及致心律失常作用也不适合于心衰患者;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心衰并心律失常的最常用药物,胺碘酮及决奈达隆的负性肌力作用很小,可用于心衰合并房颤等多种心律失常。总之,心衰并心律失常病死率高,应积极防治,有效地抗心衰,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变,才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最有效的措施。胺碘酮是一种苯并呋喃衍生物,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在心肌组织中,包括附加传导束,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因而延长不应期。此外,它也是一种非竞争性的α和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它的钙拮抗作用和抗心肌缺血作用也是肯定的。是一种复合性抗心律失常药,兼有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的特性。目前广泛用于抗心律失常,有资料证实,胺腆酮可使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死亡率降低38%。所以,我们认为,胺碘酮及决奈达隆是心衰并心律失常最好的选择。正像欧洲2008年心衰指南所指出的那样,心衰合并持续性房颤者在电复律以后,唯一指定的药物是胺碘酮。  相似文献   
993.
1.1型糖尿病的免疫干预及其干细胞治疗 2.强化降糖与心血管疾病 3.2010版ADA《糖尿病标准化诊疗指南》修订内容解读 4.腹型肥胖的研究进展 5.未折叠蛋白反应与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6.钠葡萄糖协同转运子2抑制剂:糖尿病治疗的新选择 7.肝移植术后糖尿病发病机制浅析 8.特发性性早熟病因的研究 9.胰岛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工作情况,通过寻找非适当放电治疗的原因以减少非适当治疗的发生。方法对19例ICD患者随访观察3~57个月,通过ICD储存体心电信号分析.结合病史,确定非适当放电治疗。非适当放电治疗指对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ICD放电治疗。结果19例中无ICD放电治疗的患者10例(52.63%),适当放电治疗6例(31.58%),非适当放电治疗3例(15.79%)。总计放电治疗11次(9例),其中非适当放电治疗4次(36.36%)。结论非适当放电治疗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常见原因,调整合适的识别工作模式增强ICD识别功能可以降低非适当放电治疗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5.
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系1983年Davison首次报道8例以肺泡内机化为特点的间质性肺疾病并命名的独立疾病。1985年Epler和Colby总结了50多例具有相似病理改变的临床症候群,提出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or-ganizing pneumonia,BOOP)命名,亦认同为独立疾病。2002年ATS/ERS发表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分类中,将COP或BOOP归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个临床类型,  相似文献   
996.
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是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中预后最差的一种,中位生存期5年.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又名反应停),曾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非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用于控制妇女的妊娠反应,但因其致婴儿畸形被禁用.近年来随着新生血管在肿瘤发生学中的作用被重视及沙利度胺明显的抗血管新生作用以及其免疫抑制作用,沙利度胺又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应用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老年IMF,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与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38例,应用较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结果 治疗组心电图、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8%、60.5%(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98.
<正>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1岁,主因活动后气短9年,间断咳黄红色痰,睡眠打鼾5年入院.查体:Bp105/70mmHg,口唇紫钳,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有移动性湿罗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102次/分,律齐,P_2亢进,未闻杂音,有杵状指(趾),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53g/L.动脉血气:PH7.425,PCO_2 39.4mmHg,PO_2 51.6mmHg.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P波高尖,V_1~V_4T波倒置.X线胸片:双肺野可见多发网状及不规则纹理影,肺动脉段凸,右房和右室大,心胸比率0.52.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室增大,三尖瓣大量返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82mmHg,卵圆孔微量右向左分流.呼吸功能检查:肺活量正常,轻中度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肺动脉造影: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主于发育好,两侧肺内动脉未见缺枝.两肺未见肺动脉与肺静脉直接  相似文献   
999.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是一种由心肌钙离子失调引起的罕见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其特征是由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诱发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可表现为晕厥甚至心源性猝死。约56%的CPVT患者存在RyR2或CASQ2基因突变,该突变可导致心肌细胞肌质网的钙泄露,继而引起延迟后除极和触发冲动,但仍有近一半的患者病因未明。儿童、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或情绪激动时突发晕厥,应高度怀疑CPVT。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减少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既往有心脏骤停病史的患者,可置入心脏转复除颤器。目前的治疗方法还有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射频消融术等,基因治疗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速尿与哮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复习了吸入速尿对哮喘作用的最新研究结果,着重讨论了吸入速尿的平喘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