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2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妇产科学 | 10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口腔科学 | 160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6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16篇 |
综合类 | 106篇 |
预防医学 | 267篇 |
药学 | 53篇 |
中国医学 | 36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55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61.
20种含药物牙膏的致突变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Ames试验对20种合药物牙膏进行了致突变检测,发现L.L和F.S两种牙膏对TA100具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其后对加入牙膏中的中、西药成份进行检测。分析表明,其致突变活性均由加入牙膏中的甲硝达唑所致。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含药物牙膏的管理,以防止有致突变作用的牙膏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62.
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牙膏中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硝酸—高氯酸消化样品 ,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牙膏中铅 ,该方法的检出限为 0 .88ng/ml,在 0~ 0 .0 6 μ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r =0 .9999,样品加标回收率为 91.0 %~ 99.5 %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5 .0 % ,用于牙膏中铅的测定 ,结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 1 仪器1 1 1 相似文献
63.
64.
65.
66.
牙膏中铅的测定常规采用“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作者对该法的样品处理作改进,以硝酸-高氯酸消解法,硝酸-过氧化氢消解法和硝酸-过氧化氢浸提法分别处理牙膏样品,进行标准曲线和标准回收实验,改善牙膏中常规“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样品处理方法,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7.
调查刷牙后铅、镉、氟的口腔残留情况。采用原子吸收仪和氟电极测定了市售 18种牙膏中的铅、镉、游离氟的含量 ,并作了口腔牙膏残留试验。铅含量符合标准 ;含氟牙膏中氟含量 88.9%未达到国家标准 ;残留实验显示 :刷牙后铅、氟在口腔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留 ,氟在口腔的残留量大约为 9.5 %。应对刷牙后氟在口腔中的残留量进行深入研究 ,为制定儿童牙膏氟含量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牙膏中的单氟磷酸盐与游离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牙膏中单氟磷酸盐与游离氟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DIONEXIonpacAS14 -4mm,以2. 0mmol/LNa2CO3 /2 5mmol/LNaHCO3 为淋洗液,流速为1. 2ml/min,抑制电流: 50mA,电导检测。结果:该方法游离氟F-与单氟磷酸盐MFP2-线性范围分别为0. 1~10 .0mg/L, 0. 5~50mg/L,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9(n=5);最低检测限分别为2. 6×10-5 mg/L, 1 3×10-4 mg/L;样品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 66%, 0 79%;回收率分别为93 .0% ~102. 0%, 102 .9% ~106 .4% 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能同时测定牙膏中游离氟与单氟磷酸盐的含量,具有准确、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69.
70.
外用药酒治病是利用药酒的药效,配合按摩手法进行治疗的一种独特疗法。外用药酒,主要用于肌肉、关节损伤的治疗。治疗手法是:先用药酒涂擦患处,然后在患处及其周围反复进行按揉、抚摩。在按揉、抚摩过程中。配合捏压、弹拨、捋顺、旋转等辅助手法,以提高疗效。受术可采取坐位或卧位,一般要兼顾病人的舒适度和便于施术的操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