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527篇
临床医学   597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234篇
综合类   689篇
预防医学   134篇
眼科学   101篇
药学   275篇
  3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医院患者静脉输液渗漏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圈员对患者发生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进行现状把握、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值,拟定具体对策加以实施:培训静脉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健康教育;改进操作环境,正确选用输液材料;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提高护士静脉输液的理论水平,拓展药学知识。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静脉输液渗漏率为9.05%,活动后为4.18%,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进步率53.81%、目标达成率113.79%。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静脉输液渗漏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2.
聂传庚  彭淑梅  王锐 《腹部外科》2014,27(6):443-445
目的 分析T管周围胆汁渗漏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7月治疗的25例T管周围胆汁渗漏病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6.6岁(25~82岁),年龄≥65岁者19例.全部病人均行胆管探查术后放置T管.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左外叶切除7例,其中4例合并肝切除术后胆漏;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术中诊断Mirizzi综合征2例,Ⅰ型及Ⅱ型各1例.分别行T管周围扩创置管引流、滴水双套管冲洗、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经胆道镜腹腔灌洗、腹腔置管引流、再次剖腹手术引流.结果 25例病人均痊愈出院.其中24例保守治疗痊愈,1例经再次剖腹手术获得治愈.结论 胆管探查术后T管周围胆汁渗漏发生原因很多,围手术期正确处理可降低其发生的概率.渗漏发生后均需行妥善引流,必要时再次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创伤性休克患者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临床作用。方法:将创伤性休克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20ml静脉推注,术后第一天给予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休克未纠正给予参附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休克纠正给予参附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天。结果:治疗组ISS评分,Mara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及PICCO监测参数变化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病死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可减少创伤性休克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发生率、降低病死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浆白蛋白(ALB)、血浆胶体渗透压(COP)、毛细血管渗漏指数(CLI)变化的特点以及对ARDS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67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是否发生ARDS分为未发生ARDS组(82例)和发生ARDS组(85例),收集入ICU时(T1)及诊断ARDS时(T2)的血浆ALB、COP和CLI,比较T1和T2时间点各指标的变化,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行百草枯中毒合并ARDS诊断及预后效能评价。结果:百草枯合并ARDS组与非ARDS组T1时间点比较,T2时间点与T1时间点比较以及ARDS组中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ALB和COP均明显降低,CLI明显升高。ROC分析表明,T1时间点单一指标诊断ARDS的最大曲线下面积(AUC)为0.748(95%CI:0.674~0.822)(COP),联合诊断最大AUC为0.764(95%CI:0.694~0.835)(COP+CLI);T2时间点单一指标预测死亡的最大AUC为0.712(95%CI:0.604~0.820)(COP),联合预测最大AUC为0.725(95%CI:0.618~0.833)(ALB+COP)。结论:3种指标与百草枯中毒患者ARDS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特别是COP水平变化是诊断及评估预后不良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应用于预防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渗漏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1日~2019年2月1日采用CT增强扫描的148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FMEA护理,比较两组肿胀情况(包括肿胀率、肿胀时间)、造影剂渗漏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肿胀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肿胀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造影剂总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应用FMEA预防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渗漏,能降低肿胀率及造影剂渗漏率,缩短肿胀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在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结膜渗漏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15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结膜渗漏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的患者给予细致护理.结果:15例患者术后3 ~9 d结膜渗漏均愈合,住院期间无1例出现眼部感染及角膜缺氧等并发症.结论:对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患者给予细致护理,能够免除患者二次手术,节约费用,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7.
静脉穿刺部位周围皮下组织渗漏性损伤,是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严重造成组织及皮肤环死[1]临床上造成这一后果的常见药物为多巴胺。我科1999年4月至2003年8月以来,静脉滴注多巴胺药物造成不同部位静脉周围组织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NICU新生儿多巴胺渗漏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70例静脉输注多巴胺的NICU新生儿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发生药物渗漏的相关因素,并给予积极护理。结果:多巴胺渗漏相关因素包括不同置管部位、持续泵入时间、皮肤温度、药物浓度、输注速度。本组70例NICU新生儿共输注252例次,渗漏41例次,占16.3%。结论:对静脉输注多巴胺的新生儿进行全面评估,选择适宜的静脉通路,认真执行给药流程,可有效防止药物渗漏。  相似文献   
139.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4].我科自2002年开始应用BD公司生产的第3代直型Intima和近几年使用第4代Y型Intima-Ⅱ24G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0.
在日常患儿护理工作中,头皮静脉穿刺是一项最常见的操作;因为患儿静脉管径小、患儿易哭闹等因素,频繁的液体渗漏,反复拔针再穿刺,给患儿和家属带来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2010年3月1~30日,我科在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采用硫酸镁局部湿敷预防液体渗漏600例次,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