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527篇
临床医学   592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234篇
综合类   690篇
预防医学   134篇
眼科学   102篇
药学   271篇
  3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评估洞缘斜面对聚合瓷嵌体直接修复的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 60颗人磨牙随机分成2组,每组30颗,在每颗牙的近中HE面制备典型的Ⅱ类洞,一种制备短斜面,一种不制备短斜面,聚合瓷嵌体直接修复经硝酸银染色后,每颗牙沿近远中方向经修复体切为3部分,取中间部分为观察对象。结果聚合瓷嵌体直接修复在HE面的微渗漏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斜面组的微渗漏现象要比不做斜面的少,但是在HE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龈壁则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比较传统法和改良法制作CAD/CAM氧化锆基底全瓷嵌体发生微渗漏的差异。方法:离体磨牙30个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按Ⅱ类洞制备箱状洞型,实验组洞缘预备短斜面并于相应部位制作氧化锆边缘,对照组洞缘不预备短斜面,边缘用饰瓷封闭。两组样本进行疲劳循环和冷热循环试验,染色法检测微渗漏情况。结果:实验组嵌体边缘微渗漏小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改良法制作CAD/CAM全瓷嵌体能有效减少边缘微渗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了解在桩核修复中3种不同树脂粘接系统粘接应用后不同时间水侵袭条件下牙冠周的边缘微渗漏情况。方法:选用90颗上颌单根管牙,进行完善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3组:DULINK、DCCORE和LUXACORE树脂粘接系统进行纤维桩核修复,每组样本分别采用1周和6个月水侵袭后进行染色法实验观察冠周微渗漏情况。结果:3种树脂粘接使用后冠周边缘均出现边缘微渗漏现象,DCCORE树脂粘接系统的样本和其余两种树脂粘接剂样本冠周微渗漏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ULINK树脂粘接剂和LUXACORE树脂粘接剂统计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长时间的水侵袭对冠周微渗漏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DCCORE树脂粘接系统在冠方微渗漏方面显示优越性,其样本冠边缘微渗漏最小。而长时间的水侵袭后,3种树脂粘接剂样本冠边缘微渗漏都无明显改变,说明无咬合条件下的水侵袭老化实验对树脂粘接剂的性能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建立以亚硝酸钠为示踪物的流体输送模型,探讨Carisolv对根管微渗漏的影响。方法:将70颗离体牙随机分为5组,分别采用Carisolv、2%氯亚明+3%H2O2、2.5%NaclO、5%NaclO(阴性对照)、蒸馏水(阳性对照)预备根管,对根管侧方加压充填后进行桩腔预备,置于模型上,分别于第1、2、4、7、10、15、20、25、30、35、40、45、50、55、60天利用重氮反应检测由冠方向根尖方渗出的亚硝酸钠浓度。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阴性对照组从第1天到第60天均未检测到亚硝酸钠。阳性对照组从第1天就检测到较高浓度的亚硝酸钠,从第1天到第60天亚硝酸钠渗出量显著高于其余4组(P<0.01)。Carisolv组亚硝酸钠渗出量显著低于2%氯亚明+3%H2O2组(P<0.01),与2.5%NaclO组相比,除第25、30、35、40天外,其渗出量均较低(P<0.05)。结论:Carisolv可有效去除玷污层,减少根管微渗漏的发生,达到良好的根管封闭目的。以亚硝酸钠作为示踪物的流体输送模型,可客观、灵敏、准确地评价根管微渗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使用渗透性树脂ICON对修复体边缘进行处理后的微渗漏变化。方法:20颗健康离体牙随机分为2组,颊面制备深度2mm的窝洞,Z350树脂充填,A组使用渗透性树脂ICON处理树脂修复体边缘处的牙体组织及树脂牙体结合处,B组为对照组。37℃水浴条件下分别置于0.1%罗丹明B荧光染料浸染,24h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染液渗入深度,定量评价微渗漏程度,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组微渗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渗透性树脂对改善树脂修复体微渗漏状况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6.
《口腔医学》2013,(9):612-614
目的评价BeeFill-TM-2in1热牙胶根充系统的根管封闭性能。方法选取50颗单根管离体前磨牙,沿釉牙骨质界截冠,用镍钛器械采用冠向下法进行预备,预备至统一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采用BeeFill-TM-2in1热牙胶根充系统进行充填;B组采用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技术进行充填。用亚甲基蓝染色,颊舌向纵切后,在根管显微镜下放大20倍后测量染料渗透长度。结果 A组根充后染料渗透长度平均为(0.78±0.13)mm,B组根充后染料渗透长度平均为(1.96±0.46)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eFill-TM-2in1热牙胶根充系统对根管的封闭能力优于冷侧压法,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4种窝沟封闭剂的微渗漏及抗压强度,为临床选择使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12 ~16周岁志愿者因正畸治疗需要而新鲜拔除的前磨牙28个,并将其随机分为A、B、C、D4组(n=7),分别用Helioseal F、VOCO Fissurit F、AscentTM和ClinproTM封闭(牙合)面及颊、舌侧窝沟;冷热循环100次后,分别从每组中各随机抽取5个用20 mg/L的亚甲蓝染色检查微渗漏;所余2个用扫描电镜观察窝沟封闭剂与牙体组织结合界面及两者之间的密合度.取4种窝沟封闭剂分别制作直径4 mm,厚4 mm的盘状标本各9个,置于生理盐水中37℃下浸泡.分别于浸泡后ld、28 d、63 d后测定各标本的抗压强度(n=3).结果:4种封闭剂之间微渗漏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VOCO Fissurit F与牙釉质完全结合在一起,并渗透到窝沟底部,Helioseal F、AscentTM、ClinproTM虽与釉质结合较紧密但窝沟底部的封闭剂中有气泡或断裂.4种封闭剂中AscentTM组3个时间点的抗压强度均高于其他3组(P<0.05),而另3组各时间点内两两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OCO Fissurit F的边缘密合性相对较好;AscentTM的抗压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可塑型纤维桩、预成纤维桩及根管重塑后预成纤维桩修复薄弱根管后的冠方微渗漏情况。方法选择正畸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36颗,制备形成薄弱根管。将30颗样本牙随机分为3组,A组可塑型纤维桩核系统修复、B组根管重塑后预成纤维桩核系统修复,C组预成纤维桩核系统修复,另外6颗为对照组。所有样本进行5℃-55℃冷热循环5000次后,置于0.5%碱性品红溶液中24h。将试件纵向剖开为2部分,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各剖面修复材料与根管壁之间的微渗漏情况。用Kruskal—Wallisf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种方法修复后修复材料与根管牙本质之间均存在微渗漏现象,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3种方法修复薄弱根管对冠方微渗漏的影响相近。  相似文献   
109.
系统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systemic capillary leak syndrome,SCLS)是指不明原因反复出现由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毛细血管外漏,大量血浆蛋白渗透到组织间隙,从而出现低蛋白血症、低血容量休克、血液浓缩等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具体表现为血压下降、全身广泛性水肿、低白蛋白血症,严重时引起肺、心、肾功能衰竭,其他少见并发症包括骨筋膜室综合征、横纹肌溶解等,常伴有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常死于呼吸、循环衰竭[2]。自1960年Clarkson等[3]首次报道至今约不到150个案例报道[4]。其发病率近年增高,本文就SCLS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152例187节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患者(PVP或PKP)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及预防措施.方法 2007年5月~2012年5月共15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187节椎体)患者施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75节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112节,术后对责任椎常规复查CT,统计显示骨水泥渗漏共65节(34.76%),其中PVP术38节(50.66%),PKP术27节(24.11%),渗漏至椎管内15节(8.02%,PVP术9节,PKP术6节)、椎间隙内13节(6.95%,PVP术7节,PKP术6节)、穿刺针道内8节(4.28%,PVP术4节,PKP术4节)、椎间静脉渗漏5节(2.67%,均为PVP节)、椎体周缘(椎体前缘、椎体旁)23节(12.30%,PVP术12节,PKP术11节)、神经根管内1节(0.53%,为PVP术),观察术后疗效,总结造成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出现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的患者中,1例渗漏至神经根管内患者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减压术后症状缓解,其余患者术后均无明显神经压迫症状.结论 椎体成形术后渗漏发生率较高(34.76%),以椎体周缘渗漏(35.38%)最为常见,但因渗漏而有临床症状者较少(1.53%).骨水泥渗漏与术前检查是否充分、术前阅片是否仔细、手术操作是否熟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