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37篇
  免费   1734篇
  国内免费   539篇
耳鼻咽喉   561篇
儿科学   288篇
妇产科学   449篇
基础医学   739篇
口腔科学   555篇
临床医学   3942篇
内科学   1785篇
皮肤病学   227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14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0篇
外科学   3641篇
综合类   8142篇
预防医学   1276篇
眼科学   85篇
药学   2592篇
  58篇
中国医学   575篇
肿瘤学   4453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712篇
  2022年   977篇
  2021年   983篇
  2020年   787篇
  2019年   756篇
  2018年   442篇
  2017年   599篇
  2016年   704篇
  2015年   834篇
  2014年   1360篇
  2013年   1352篇
  2012年   1728篇
  2011年   1840篇
  2010年   1678篇
  2009年   1697篇
  2008年   2111篇
  2007年   1896篇
  2006年   1867篇
  2005年   1892篇
  2004年   1162篇
  2003年   1029篇
  2002年   760篇
  2001年   669篇
  2000年   540篇
  1999年   401篇
  1998年   353篇
  1997年   281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257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评价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淋巴结结核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募集北京胸科医院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住院的淋巴结肿大患者185例,最终分为确诊结核性淋巴结组(51例)、非结核性淋巴结疾病组(105例),其余诊断不明确或临床诊断淋巴结结核患者予以剔除.所有患者均行外周血T-SPOT.TB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用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两组间斑点形成个数(SFCs)数据比较采用Mann WhitneyU检验,组间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SPOT.TB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的敏感度分别为92.2%(47/51)和60.8%(31/51),特异度分别为79.0%(83/105)和77.1%(81/105),T-SPOT.TB敏感度显著高于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5,P<0.01).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原刺激下结核性淋巴结组SFCs中位数为242个(57,621个)/10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非结核性淋巴结疾病组SFCs中位数为0个(0,20个)/106 PBMCs,结核性淋巴结组SFCs数量显著高于非结核性淋巴结疾病组,应用Mann Whitney U检验,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472.0,P<0.01).在T-SPOT.TB结果阳性的69例患者中,47例结核性淋巴结患者SFCs的M(P25,P75)为280个(98,684个)/106 PBMCs,显著高于对照组22例非结核性淋巴结疾病患者SFCs的M(P25,P75)52个(35,93个)/106 PBMCs(U=146.5,P<0.01).结论 T-SPOT.TB方法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敏感度,有可能成为淋巴结结核辅助诊断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诊断。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36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诊断,对其确诊率和临床病例对照符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36例患者中共130例被确诊为颈淋巴结肿大,确诊率为95.6%。淋巴结炎87例,经临床确诊85例,确诊率为97.7%;淋巴结核6例,经临床确诊5例,确诊率为83.3%;恶性淋巴瘤7例,经临床确诊5例,确诊率为71.4%;淋巴结转移瘤34例,经临床确诊33例,确诊率为97.1%;巨大型淋巴结增生2例,经临床诊断确定为误诊。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对颈部淋巴结肿大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颈部淋巴结肿大提供重要参考,值得临床借鉴和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993.
【摘要】目的:探讨单指数DWI及IVIM-DWI在直肠癌淋巴结(LN)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经病理确诊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常规DWI及IVIM-DWI检查。比较转移性LN与非转移性LN的短径、长径、长-短径比、常规DWI上的eADC值、ADC值及IVIM-DWI 参数值(D、 D*和 f)的差异,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一步进行的ROC曲线分析,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转移性与非转移性LN的短径[分别为 (10.23±5.63)和(5.11±1.35) mm]、长径[分别为(13.08±7.30)和(6.25±1.34)mm]、eADC值[分别为(0.726±0.168)和(0.297±0.074)]和D*值[分别为(27.916±23.277) ×10-3和(8.660±2.475)×10-3mm2/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径、长径、eADC值和D*值鉴别转移性LN与非转移性L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828、0.999和0.991,其中以e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磁共振单、双指数DWI对直肠癌转移LN的诊断价值较高,其中以eADC值在直肠癌转移性LN的诊断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994.
编辑同志:最近,我感觉腋窝、大腿内侧腹股沟等部位有些肿胀。到医院检查时,医生对我进行摸诊,说我患了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症,叮嘱我平时可自摸淋巴部位,预知疾病隐情。请问:如何通过自摸淋巴预知病情?某部干部:小翟小翟读者:说起淋巴话题,战友们对此未必了解多少。其实,在人体某些部位皮下结聚着许多大小不等的结节,在医学上被称为"淋巴结"。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对卵巢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初治39例、复发13例)于手术前采用PET-CT检测预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状况及位置。初治患者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同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复发患者行病灶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将术前PET-CT检测结果与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计算PET-CT检测诊断卵巢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PET-CT显像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0%(26/27)、92.00%(23/25)、94.23%(49/52)、92.86%(26/28)和95.83%(23/24);诊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0%(26/27)、100.%(25/25)、98.08%(51/52)、100%(26/26)和96.15%(25/26);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10/11)、95.12%(39/41)、94.23%(49/52)、83.33%(10/12)和97.50%(39/40)。结论 PET-CT在卵巢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比较超声弹性成像定位、超声造影定位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恶性肿瘤伴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行超声弹性成像定位活检,B组行超声造影定位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的准确性。结果A、B组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9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位比弹性成像定位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减少穿刺次数、手术活检风险及假阴性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胃癌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PET/CT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0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73例、女性28例,年龄25~81(59.74±11.39)岁。分析PET/CT原发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厚度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以性别、年龄、原发灶部位、原发灶长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TNM(肿瘤、结节、转移)分期及临床分期为分组条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各组间SUVmax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SUVmax与原发灶大小之间的关系。筛选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淋巴结转移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结果 101例胃癌患者原发灶的SUVmax在原发灶长径D(<4 cm:3.774±1.062,4 cm≤D<8 cm:6.552±3.695,≥8 cm:5.592±2.305)、原发灶部位(胃底及贲门:7.157±4.425,胃体:4.710±2.010,胃窦:6.137±3.069)和病理类型(印戒细胞癌:4.176±1.724,非印戒细胞癌:5.998±3.295)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2, P=0.001;t=5.564,P=0.005;t=2.212,P=0.029)。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UVmax与胃癌原发灶的长径、短径、厚度呈正相关(r=0.209,P=0.036;r=0.245,P=0.013;r=0.359,P<0.001)。PET/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1.3%(57/80)、81.0%(17/21)、73.3%(74/1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分期是淋巴结是否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OR=12.648,95%CI:3.905~40.961, P<0.001)。 结论 胃癌原发灶SUVmax与肿瘤大小、部位、病理类型有关,T分期是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分析乳腺癌局部复发患者初次保乳术后的淋巴结状态,探讨局部复发与淋巴结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4月接受保乳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81例,术后根据患者的腋窝淋巴结状态分为转移组(27例)与未转移组(5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型、病理分期);术后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局部复发与淋巴结状态的关系。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的局部复发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初次保乳术后淋巴结转移可能是其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初次保乳术后淋巴结状况与局部复发具有密切关联,若发生淋巴结转移,则患者局部复发的风险会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00.
<正>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肺实质内单发、类圆形、最大直径30mm的结节,不伴有淋巴结肿大、肺不张和肺炎等其他病变[1]。SPN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肺内孤立的球形病变,常以原发性肺癌、结核球、炎性假瘤、错构瘤居多。由于病灶直径小,对肺的结构、功能无明显影响,故临床症状很少。但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的加强,体检人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