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96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3193篇
耳鼻咽喉   89篇
儿科学   71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3289篇
口腔科学   848篇
临床医学   4600篇
内科学   411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795篇
特种医学   3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429篇
综合类   3381篇
预防医学   2879篇
眼科学   155篇
药学   1090篇
  17篇
中国医学   565篇
肿瘤学   75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476篇
  2015年   735篇
  2014年   1208篇
  2013年   1126篇
  2012年   1610篇
  2011年   2371篇
  2010年   1773篇
  2009年   1507篇
  2008年   1520篇
  2007年   1312篇
  2006年   1220篇
  2005年   1176篇
  2004年   990篇
  2003年   719篇
  2002年   569篇
  2001年   412篇
  2000年   326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的软骨细胞能否形成同种异体组织工程化软骨并示踪构建过程,方法 利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的软骨细胞和组织工程材料pluronicF-127复合物构建兔同种异体组织工程软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构建过程。结果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的软骨细胞能形成组织工程软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在3周和6周后均得到了明显表达,且未影响软骨组织的形成过程,结论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的软骨细胞能形成组织工程软骨,EGFP是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过程的良好示踪剂,且不影响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对猕猴的解剖和实验,初步建立一种可行的利用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胫骨段性缺损的动物模型。方法对一只自然死亡的猕猴进行新鲜解剖,观察其胫骨的形态及周围知名血管束的解剖路径;将10只猕猴双侧胫骨(共20处)制成中段20mm骨-骨膜缺损模型,随机平均分成2组,实验组在缺损处填塞由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和具有特殊外型(侧槽和中空管)的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体外构建的复合物,在中空管内移入隐动、静脉的一段,组织工程骨外被带蒂深筋膜;对照组只填塞组织工程骨。另取2只猕猴的无填充物胫骨缺损作对照。钢板螺钉固定。在4、8、12周时间点分别行放射线检测,墨汁灌注标本,组织学检测及标本大体观察。结果各时间点上,实验组在成骨、血管化程度及材料吸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未填充任何材料的缺损无愈合。各组猕猴术后一般表现无差异;术前、术后表现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组实验所建立的猕猴胫骨段性缺损修复模型及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为组织工程骨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带蒂筋膜瓣包裹组织工程骨在修复骨缺损时促血管化成骨与膜诱导成骨的作用,为临床修复骨缺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兔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及含重组人BMP-2的骨诱导活性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将4~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重2.0~2.5 kg),随机分为A、B、C 3组,A组16只,B、C组各22只。制备长1.5 cm的右尺骨长段骨-骨膜完全缺损模型,A组于骨缺损处植入组织工程骨;B、C组在骨缺损邻近处制备一筋膜瓣包裹组织工程骨后植入骨缺损,B组将筋膜瓣蒂部切断形成游离筋膜瓣,C组为带蒂筋膜瓣。术后4、8、12、16周,每组随机取4只实验动物,取骨缺损区组织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8、12、16周B、C组各另取2只实验动物行腋动脉墨汁灌注观察。结果大体观察示,术后4、8周A组有纤维结缔组织形成,B、C组筋膜瓣形成类似骨膜样纤维组织,其中B组有软骨样组织形成,C组有新生骨形成;12、16周A组骨痂形成少,B组新生骨较多,C组骨干形成。组织学观察示,术后4、8周A、B组新生血管和骨小梁极少,C组血管丰富且成熟骨小梁及软骨组织形成;12、16周A组新生血管及骨小梁仍较少,B组血管数量较多且成熟骨小梁显著增加,髓腔结构形成但闭阻;C组血管数量减少,成熟骨结构形成,骨髓腔再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组各时间点CD105、CD34、Ⅷ因子表达均高于A、B组。骨形态计量分析显示,术后各时间点C组新生骨小梁体积明显大于A、B组(P<0.05);A、B组间除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图像分析显示术后各时间点C组骨修复区内血管再生面积比值明显大于A、B组(P<0.05)。墨汁灌注检查示,各时间点B组成骨区为稀疏的墨染区;C组成骨区墨染数量多且较密集,8周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结论 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ARBM的组织工程骨,早期以促血管化成骨作用占主导地位,后期血管化成骨作用逐渐消失,以膜诱导成骨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BMP7腺病毒基因转染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影响.方法 抽取羊的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用重组骨形成蛋白7腺病毒(adenoviru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Adeno-BMP7)转染(M.O.I=100)70%~80%融合时的第二代细胞,三天后分别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Western-blot、钙结节染色以及珊瑚和细胞复合物皮下回植.结果 在体外:细胞超微结构观察显示Adeno-BMP7基因转染后的BMSCs的物质合成代谢功能活跃;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Adeno-BMP7基因转染对BMSCs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Western-blot检测证明转染Adeno-BMP7后的BMSCs有BMP7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染色表明转染Adeno-BMP7后的BMSCs可形成较大的钙结节.在体内:转染Adeno-BMP7的BMSCs可明显促进新骨的形成,与没转染Adeno-BMP7的BMSCs有差异.结论 Adeno-BMP7转染可促进BMSCs的体外成骨定向分化,Adeno-BMP7转染后的BMSCs具有更强的体内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99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是机体生理情况下调控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生长因子。IGFs在长骨发育,即软骨内化骨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IGF-I参与调节了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软骨过程并进而参与了软骨组织稳态的保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s,IGFBPs)代表了一个能与IGF-I和IGF-2相结合的进化上保守的蛋白质家族,包括6个独立的家族成员IGFBP1、2、3、4、5、6,它们具有调控和储存转运IGFs的作用以及独立于IGFs的作用,在机体生长和发育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在软骨组织的发育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综述了IGFs和IGFBPs对软骨细胞生长和发育的生理调节功能,从而为IGFs在软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寻求一种为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提供优越环境的生物材料.方法 将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悬浮于多肽水凝胶、泊洛沙姆水凝胶和复合水凝胶中,接种于裸鼠颈部皮下,通过组织病理、免疫组化观察接种部位脂肪再生、血管再生及细胞分化等情况.结果 在复合水凝胶组,注射部位发现再生的脂肪组织,且毛细血管增生明显;而在多肽水凝胶和泊洛沙姆水凝胶组,注射部位无脂肪再生.再生的脂肪组织中,免疫组化鼠抗人细胞核单克隆抗体阳性表达,注射部位的皮肤组织中亦发现了人源性细胞且鼠抗人角蛋白抗体阳性表达.结论 复合水凝胶同时具有泊洛沙姆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多肽水凝胶优越的生物活性,为人脂肪干细胞提供良好的生长分化环境,为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新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97.
偏光显微镜是地质界用来观察晶体矿物的重要仪器。其理论基础是结晶光学,特点是即可观察结构,又可根据光学性质(折光率值不同)来判断成分。通过在研究NECM和注射性胶原制作的过程中,用偏光显微镜和光镜观察同一部位的组织片,加以对比分析。因为胶原是生物体内的特殊“晶体”,故认为偏光显微镜应用在组织工程研究中,不仅开阔了观察领域,而且是重要的观测手段和方法。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猪骨ECM胶原框架,以及注射性胶原制作过程中胶原变化特点。认为本方法简单不需染色,并可特异的观察到胶原的分布和走行。  相似文献   
998.
转染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采用基因转移技术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BMP-7)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方法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制备含目的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液,感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原位杂交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hBMP-7在BMSc中的表达.结果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经hBMP-7基因转染的BMSc中出现阳性结果,未转染的BMSc中未见阳性结果出现.结论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方法可以将hBMP-7转染至BMSc中,并有外源性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为了修复骨缺损,研制适宜的骨移植人工替代材料。方法制备出磷酸钙骨水泥(CPC),检测其成分,并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共同培养,研究其细胞生物相容性及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结果所制备磷酸钙骨水泥主要成分为低结晶度的羟基磷灰石(HA),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生存、增殖能力及对其成骨特性的保存无影响。结论所制备磷酸钙骨水泥细胞生物相容性良好,是适宜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000.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bas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kin tissue engineering in China over the past 20 years. It includes culture of epithelial cells and their preliminary clinicaluse ,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various dermal substitutes such as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spongi form collagen membrane and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mer membrane , and modifica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dermal substitutes for the sake of raising their bioaffinity and vascular ization , based on which composite skin containing epithelial cell layers has been constructed and used successfully in the repair of full-thickness skin defects. More recently , greater effor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new epithelial seeding cells such as epithelial stem cell and hair follicle stem cell. With the work going into the center, it is hopeful into constructing an artificial skin that mimics the normal human skin in terms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 with better viability of the transplant, so that it can eventually be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as a skin source for large area deep burn patients to improve the wound healing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