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37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3204篇
耳鼻咽喉   90篇
儿科学   71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3327篇
口腔科学   850篇
临床医学   4604篇
内科学   413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795篇
特种医学   3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442篇
综合类   3401篇
预防医学   2906篇
眼科学   156篇
药学   1098篇
  19篇
中国医学   569篇
肿瘤学   76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735篇
  2014年   1208篇
  2013年   1126篇
  2012年   1610篇
  2011年   2371篇
  2010年   1773篇
  2009年   1511篇
  2008年   1519篇
  2007年   1312篇
  2006年   1220篇
  2005年   1175篇
  2004年   989篇
  2003年   719篇
  2002年   569篇
  2001年   412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应用人自体血清培养人口腔黏膜上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自体血清培养人口腔黏膜移植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为组织工程化尿道提供新材料。方法 将人自体血清培养黏膜移植于裸鼠体内,分别于移植后2、3、4、6周观察培养黏膜生长与转归,应用anti—HLA免疫荧光鉴定成活黏膜组织属性,应用抗人Ⅳ型胶原及抗人层黏蛋白为基底膜形成指标。结果 裸鼠体内移植培养黏膜成活生长分化良好,anti—HLA免疫荧光证实为移植的培养人黏膜组织;免疫组化发现移植后3周开始形成基底膜,4周形成完整的基底膜。结论 自体血清培养的人口腔黏膜可形成功能完整的上皮组织。  相似文献   
962.
目的 从人骨髓脂肪层中分离培养骨髓脂肪细胞,探讨其多向分化潜能.方法 体外贴壁培养和扩增人骨髓脂肪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脂肪细胞表面抗原CD105、CD166、CD49d等的表达情况.通过RT-PCR检测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2(PPAR-γ2)、CCAATT增强结合蛋白(C/EBPs)和瘦素(leptin)的表达.经体外诱导分化检测骨髓脂肪细胞的体外成脂和成骨能力.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骨髓脂肪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具有相似的表面标志,但骨髓脂肪细胞特征性表达CD49d、C/EBPs以及leptin.体外诱导分化实验显示骨髓脂肪细胞具有成骨和成脂的能力.结论 骨髓脂肪细胞具有脂肪前体细胞的特性,但同时它具有同骨髓基质细胞相似的表面标志和多向分化潜能,提示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963.
组织工程肌腱种子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猪肌腱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骨髓问充质干细胞中何种细胞最适宜作为体外组织工程化肌腱构建的种子细胞.方法 收集猪肌腱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50×106个细胞密度均匀接种于圆柱状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 acids,PGA)上,按细胞种类分为三组,每组n=3,体外培养,并于1、2、6周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测、免疫组化检测、胶原定量测定和大体观察.结果 细胞-PGA复合物体外培养时有细胞外基质产生,六周时肌腱细胞组产生胶原量最多,明显优于真皮成纤维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0.01).免疫组化显示形成的主要为Ⅰ型胶原.结论 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肌腱时肌腱细胞合成胶原能力最强,在现有条件下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肌腱的最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64.
目的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优化反应器内腔结构,并设计一套组织工程软骨生物反应器.方法 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反应器内腔流场进行仿真计算,通过流场分析确定内腔结构,最终构建一套完整的生物反应器系统.结果 确定了生物反应器的内腔结构,生物反应器由控制系统和细胞培养室两部分构成,能置于培养箱中对软骨细胞材料复合物进行动态培养.结论 反应器内腔的结构是合理的.整个生物反应器系统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965.
目的研究以小肠黏膜下层组织(small—calibu tissue,SIS)为血管支架,在体内血流条件下培养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的可行性。方法自犬隐动脉分离出血管种子细胞,与Ⅰ型胶原蛋白凝胶均匀混合,种植于SIS膜表面,包绕3mm聚乙烯棒制成3层管状支架,为实验组;制成单层无细胞管状支架,为对照组。两种支架作为血管移植物,分别植入15只犬两侧股动脉缺损处进行桥接吻合。术后进行彩超、组织学评价血管的形成过程。结果术后12周,14个3层血管支架保持通畅,通畅率为93.3%,有明显的血管生物结构形成。单层血管支架5个出现部分狭窄,只有3个完全通畅,通畅率为52.6%。结论SIS膜制成的3层血管支架能直接修复血管缺损,并能在体内环境中培形成生物化的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  相似文献   
966.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体外培养的犬骨髓基质干细胞(MSC)和由聚4-羟基丁酸酯(P4HB)制作的心脏瓣膜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EHv)的可行性。方法取年轻健康犬髂前上嵴的骨髓,分离培养出骨髓基质干细胞,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llory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细胞,取第3代细胞种植在P4HB构建的心脏瓣膜支架上,培养2周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MSCs经20~25d的培养后,梭形细胞已达到90%以上融合;经HE染色、Mallory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培养出来的细胞为MSCs。扫描电镜下,未种植细胞的瓣膜呈蜂窝状,孔径在89~150btm之间,适宜MSCs的爬行;种植细胞后,瓣膜表面有大量MSCs黏附,且爬行长入蜂窝状孔径内。结论MSCs和以P4HB为材料的瓣膜支架构建TEHV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7.
具有骨诱导活性的仿生骨基质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将一种具有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相似骨诱导活性的多肽p24共价结合于改性聚(丙交酯-co-乙交酯)基质材料上,以制备出具有骨诱导活性的仿生骨基质材料。方法将活性多肽p24通过交联剂共价结合于改性PLGA材料上作为实验组;以未加交联剂多肽溶液和材料简单混合反应为对照组,通过X射线光电子光谱法和扫描电镜检测交联情况;同时对两组材料进行钙离子吸附实验,初步评价其仿生矿化能力。结果XPS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及对照组材料表面均已结合硫元素,两者含有硫元素含量分别为1.50%及0.09%;钙离子吸附实验结果表明,12h及24h时实验组材料的钙离子吸附量分别为0,126mg及0.231mg;12h及24h时对照组材料的钙离子吸附量分别为0.053、0.102mg。多肽交联之材料较混合之材料的钙离子吸附能力显著增强。结论在改性PLGA三嵌段材料上固定了BMP2活性多肽,为以后发挥其骨诱导活性修复骨缺损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68.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工程通过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细胞外基质复合生长而产生新的组织器官,作为细胞外基质之一的生物活性蛋白因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骨组织工程达到最佳构建的重要因素,同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及其他细胞生长因子密切相关.目前各种生物活性蛋白因子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最多的生物活性因子,而BMP-2和BMP-7又是其中最为常用的,通过基因技术将BMP基因转染到种子细胞内持续发挥作用是其应用的主要趋势.另外,与支架材料及其他生物活性因子的相互作用,也使其成功地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969.
周围神经因素与骨和组织工程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正常骨组织中神经支配的研究,周围神经对骨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对支配骨组织的周围神经的类型和功能已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发现了多种神经肽,揭示了其对骨组织的重要作用,并在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过程中进行探索,使神经因素参与到骨组织工程研究中来.  相似文献   
970.
纳米技术是当前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最热门的课题,基于它的研究成果可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泌尿外科方面研究与应用最多的是前列腺癌,包括前列腺癌的早期筛选、分子影像学诊断和靶点导向治疗。我们将全面介绍在这些方面的最新历史与进展,本文是第二部分,介绍纳米技术在前列腺癌的分子成像诊断与预后判断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以及纳米颗粒介导的前列腺癌分子导向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