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37篇 |
免费 | 351篇 |
国内免费 | 320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0篇 |
儿科学 | 71篇 |
妇产科学 | 38篇 |
基础医学 | 3327篇 |
口腔科学 | 850篇 |
临床医学 | 4604篇 |
内科学 | 413篇 |
皮肤病学 | 42篇 |
神经病学 | 795篇 |
特种医学 | 39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442篇 |
综合类 | 3401篇 |
预防医学 | 2906篇 |
眼科学 | 156篇 |
药学 | 1098篇 |
19篇 | |
中国医学 | 569篇 |
肿瘤学 | 7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76篇 |
2023年 | 214篇 |
2022年 | 252篇 |
2021年 | 305篇 |
2020年 | 302篇 |
2019年 | 158篇 |
2018年 | 125篇 |
2017年 | 235篇 |
2016年 | 477篇 |
2015年 | 735篇 |
2014年 | 1208篇 |
2013年 | 1126篇 |
2012年 | 1610篇 |
2011年 | 2371篇 |
2010年 | 1773篇 |
2009年 | 1511篇 |
2008年 | 1519篇 |
2007年 | 1312篇 |
2006年 | 1220篇 |
2005年 | 1175篇 |
2004年 | 989篇 |
2003年 | 719篇 |
2002年 | 569篇 |
2001年 | 412篇 |
2000年 | 325篇 |
1999年 | 151篇 |
1998年 | 80篇 |
1997年 | 75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骨膜源性成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寻找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方法:取兔骨膜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培养法获取成骨细胞,体外培养传代,观察细胞的形态、生长特点及成骨特性。结果:培养的骨膜成骨细胞形态多为三角形或梭形,生长增殖迅速,具有成骨能力。结论:白骨膜获得的细胞是成熟的成骨细胞,可以做为骨组织工程中比较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42.
目的:观察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红骨髓异体骨复合物修复关节置换时骨缺损的疗效。方法:15例因多种疾患施行初次髋、膝或肩关节置换术,假体受区有骨包容性缺损需植骨。将骨形态发生蛋白、红骨髓、异体松质骨体外构建成复合物,即刻植入骨缺损区,然后再置入假体。结果:平均随访40个月。术后移植骨新骨替代较快,无吸收,骨缺损修复满意,假体无松动。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红骨髓、异体骨构建成复合物,使坏死区成骨能力增强,可作为修复关节置换时骨缺损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43.
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联合培养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联合培养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取2周龄乳兔颅盖骨及肾脏皮质传代培养制备成骨细胞(A组)、血管内皮细胞(B组)及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联合培养(C组),用Ⅰ型胶原和血管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组织学染色观察细胞的生长特性和细胞相容性,检测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对成骨细胞产生的ALP活性有无影响,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分析细胞生长和增殖情况. 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培养的细胞为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HE和Masson染色均显示两种细胞混合生长良好.ALP检测结果:C组ALP活性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A组高于B组(P<0.05).MTT检测结果表明:C组细胞早期增殖较慢,而后期增殖较快. 结论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血管内皮细胞能够增强成骨细胞的ALP活性,提高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联合培养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潜能. 相似文献
944.
骨创伤修复基础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付小兵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1):46-50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骨创伤后组织修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本文概述近年来在生长因子、基因治疗以及组织工程三方面进展对骨创伤后组织修复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促进作用。转化生长因子(TGF-β)、骨形成蛋白(BM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在骨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基因治疗将在软组织修复、骨形成和神经再生方面发挥作用。组织工程化骨与软骨、皮肤、血管等研究也将对骨科创伤修复产生积做影响。 相似文献
945.
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PLGA支架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fetal bone marrow mesenehymal stem cells,fBMSCs)与低热高压法制作的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支架材料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的可行性。方法 预制PLGA支架材料,取5月胎儿肱骨和股骨骨髓,用单核细胞分离液分离fBMSCs,含双抗的低糖DMEM原代和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物学特性,用F1TC标记的抗CDl05、CD44和用PE标记的抗CD34、CD29对第4代细胞进行流式细胞鉴定,并与PLGA支架材料复合培养l周后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原代及传代培养的fBMSCs增殖较迅速,第4代CD105阳性细胞占84.08%,CD29阳性细胞占88.77%,CD44阳性细胞占89.53%。复合PLGA支架材料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骨组织工程适宜的种子细胞,与低热高压制作的PLGA支架材料复合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946.
游离毛囊培养与毛囊组织工程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囊是由上皮成分 (包括毛母质、外根鞘 )和真皮成分 (包括毛乳头、结缔组织鞘 )组成的。毛囊的发育是由表皮细胞及其下方的间质相互诱导形成的 ,Paus等[1] 根据毛囊的长度、最近端的位置、形成时间及发生过程中的特征将毛囊的形态发生人为的分为 0~ 8阶段 ,为研究者筛选突变鼠毛囊的异常形态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方法。大多数毛囊具有生长期、退行期、休止期三个阶段的循环周期。影响毛发生长的因素有很多 ,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皮质激素、表—真皮间相互作用、药物等 ,其具体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现我们仅就游离毛囊的培养与毛囊组织工… 相似文献
947.
重组PcDNA3.1-hBMP-2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及复合异种骨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hBMP-2)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MP-2,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a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种植去抗原牛松质骨(bovine cancellous bone,BCB)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方法:蛋白印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BMP-2的表达,碱性磷酸酶(ALPase)活性检测分析基因转染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然后将转染后细胞接种到BCB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贴附、生长状况。结果:转染后,BMSCs表达BMP-2,ALP活性明显增高。扫描电镜见转染细胞分布均匀,伸展良好。结论:在脂质体介导下,BMP-2基因可导入细胞且稳定表达基因产物促进自身增殖分化,转染后细胞在支架材料上贴附生长良好,为进一步应用携带BMP-2基因的人工骨修复骨缺损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48.
以干细胞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组织工程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本文就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取材、分离培养、细胞表型、诱导分化、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49.
目的 比较观察双相接种法和静置接种法构建组织工程骨对种子细胞增殖、分化和成骨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志愿者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诱导分化,然后应用双相接种法和静置接种法与脱钙骨基质(DBM)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体外培养3周,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密度、形态及基质分泌情况,并在不同时相点测定组织块中DNA含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钙含量变化。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双相接种法构建的组织块可见大量具有一定折光性的梭形细胞存在于胶原基质中。扫描电镜见双相接种法构建的组织块切面较平坦,孔隙较小,细胞包埋在胶原中,而静置接种法构建的组织块可见细胞、细胞外基质较少。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双相接种法组织块中细胞的DNA含量、ALP活性均高于静置接种法,钙含量在培养2周后高于静置接种法。结论 双相接种法是一种高效的组织工程骨构建方法,有利于提高接种效率和促进组织工程骨的体外成熟。 相似文献
95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群体,MSC既具有干细胞的特性又具有明显的可塑性,获取简便,体外培养条件不高,分离增殖能力强,可以自身获取,因此它可以作为种子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相比,MSC在疾病治疗上更为理想。目前MSC及其在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