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91篇
  免费   2140篇
  国内免费   667篇
耳鼻咽喉   518篇
儿科学   469篇
妇产科学   442篇
基础医学   892篇
口腔科学   482篇
临床医学   5575篇
内科学   2446篇
皮肤病学   229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17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2篇
外科学   6161篇
综合类   11210篇
预防医学   1722篇
眼科学   94篇
药学   3782篇
  85篇
中国医学   904篇
肿瘤学   4419篇
  2024年   221篇
  2023年   917篇
  2022年   1227篇
  2021年   1333篇
  2020年   1045篇
  2019年   1057篇
  2018年   593篇
  2017年   850篇
  2016年   947篇
  2015年   1099篇
  2014年   1844篇
  2013年   1882篇
  2012年   2323篇
  2011年   2479篇
  2010年   2319篇
  2009年   2232篇
  2008年   2640篇
  2007年   2414篇
  2006年   2346篇
  2005年   2372篇
  2004年   1584篇
  2003年   1447篇
  2002年   1133篇
  2001年   939篇
  2000年   736篇
  1999年   565篇
  1998年   524篇
  1997年   420篇
  1996年   367篇
  1995年   347篇
  1994年   253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大口径气囊扩张(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并发症。方法将90例肝外胆管结石且胆管直径13 mm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30例,EST(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组、EPBD(内镜下乳头柱状气囊扩张术)组、ESBD组,再行取石治疗。观察3组病例的结石清除率、结石清除时间、多次取石数、碎石器使用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EST、EPBD和ESBD组I期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6.7%(29/30)、90.0%(27/30)和100%(30/30)(P=0.160),结石清除时间分别为(21.50±6.69)min、(22.97±6.62)min和(17.77±4.37)min(P=0.004),碎石器使用率分别为36.7%、30.0%和10.0%(P=0.048),多次取石数分别为23、25和16例(P=0.027)。3组近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并发症分别为8、4和1例(P=0.036)。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大口径气囊扩张是清除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尤其适合于胆总管巨大结石或行乳头切开取石困难者。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评价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气囊扩张术(EPBD)联合机械碎石(EML)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成EST组(n=30)和EPBD组(n=30),分别采用EST和EPBD联合机械碎石进行内镜下取石.观察二组的治愈率,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结果:正结果EST组与EPBD组的取石成功率为93.3%和90%.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胰腺炎、胆道感染、出血)为30%和13.3%,无显著性差异 (P>0.05);而远期并发症(包括胆道感染、结石复发)26.7%和3.3%,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ST和EPBD的结石清除率及近期并发症相似,但EPBD远期并发症的发病率较低, 表明EPBD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Oddi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nm23与ras在原发性胃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通过对80例原发性胃癌的研究表明nm23低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90%)比nm23正常表达者高(40%,P<0.05).同时发现p21 ras阳性为65%,p21 ras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p21 ras阴性者淋巴结转移率(78.5%对57.1%,p<0.05).肿瘤组织如同时具有nm23低表达和ras过表达则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率(94.12%),而nm23高表达和ras低表达者则淋巴结转移率更低(25%),ras-mRNA半定量分析说明ras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结论:nm23低表达和ras过表达在原发性胃癌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的联合作用.它们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994.
患者,男,33岁。因反复高热2月余入院。患者2个月来反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在外院查血白细胞2.7×10~9/L,中性粒细胞0.68,先后给予“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头孢曲松”等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用药后体温能降至正常,但停药后再次发热,如此反复多次。1周前患者再次出现高热,伴咳嗽,咳黄脓痰,自服抗生素药效不佳。入院体检:体温38.3℃,血压110/70 mm Hg(1mm Hg= 0.133 kPa),皮肤、黏膜未见皮疹、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咽无充血,扁桃体无充血肿大。颈软,两肺呼吸音粗,  相似文献   
995.
子宫内膜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是其全面分期手术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淋巴结转移与否不仅是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和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目前关于腹膜后淋巴结,尤其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切除是否作为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常规内容,国内外各规范指南及临床实践中都有较大争议。本文就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现状与争议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引。  相似文献   
996.
<正>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1],超过40%的宫颈癌患者年龄小于44岁[2]。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未生育的宫颈癌患者数量逐年升高,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增多[3]。我院从2010年5月至2014年11月,对4例Ⅰa2~Ⅰb1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癌患者,实施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经腹或经腹腔镜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短期疗  相似文献   
997.
在临床中,准确评价淋巴结的情况对肿瘤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像学判断良、恶性淋巴结常以淋巴结的大小、形态、有无中心坏死以及有无包膜外侵袭等来作为参考标准,但这些指标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均较低,转移性淋巴结直径可以很小,而且并不是所有直径较大的淋巴结都是恶性。近年来,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良、恶性病变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弥散加权成像在淋巴结的应用及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乳腺癌MRI的特征性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为乳腺癌淋巴结阳性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44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且均术前行MR扫描,其中26例患者证实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阅读MRI,分析不同肿块的短径与长径之比、动态增强的特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1)MR形态学分析乳腺肿块短径和长径之比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性(t=5.892, P<0.05);(2)早期边缘强化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t=3.966, P<0.01)。结论乳腺癌肿块短径及长径之比越大,其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越小,肿块早期边缘强化率越大,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越大,且提示预后不良。可见,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MR的特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MR检查可对判断乳腺癌预后和腋窝淋巴结性质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胆总管结石患者156例,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t=31.042,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9.266,P<0.05),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42.967,t=14.89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46%(χ2=18.743,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