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4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05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77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288篇
内科学   102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520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07篇
  2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5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41.
方仁杰 《安徽医学》2019,40(7):837-838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6岁。因"左上腹隐痛不适1年"于2010-05-07入住我院。入院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左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左上腹轻度深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9. 0×10~9/L(4~10)(括号内为正常值),红细胞4. 0×10~(12)/L(3. 8~5. 1),血红蛋白113 g/L  相似文献   
42.
患者女,65岁。因右乳房无痛性多发包块5d于2011-10-22入院。查体:右乳房内上象限触及2个自乳头放射状分们包块  相似文献   
43.
黄伟健 《广西医学》2013,35(1):126-127
目的探讨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LBL/AL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6例LBL/ALL进行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检测及骨髓涂片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以儿童、青少年多见,均为男性。主要表现为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其中5例累及骨髓且均为T细胞性LBL/ALL,3例伴有纵隔占位。瘤细胞形态单一、呈成片状、弥漫性致密浸润,细胞中等偏小,胞质少或几乎无胞质,染色质细如粉尘,核仁不明显,易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示抗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尤文氏肉瘤标记(CD99)(+)、白细胞分化抗原43(CD43)(+)5例,白细胞分化抗原3(CD3)(+)4例,内皮细胞标记(CD34)(+)、CD3ε肽链(CD3ε)(+)2例,白细胞分化抗原20(CD20)(+)、B细胞系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1例。6例中5例为T细胞性LBL,1例为B细胞性LBL。结论 LBL/ALL以儿童、青少年男性多见。T-LBL/ALL占多数且常伴有骨髓侵犯、纵隔占位。TdT阴性不能除外LBL/ALL诊断,应联合应用CD34、CD99、CD43等免疫标记物及结合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人体淋巴母细胞建株方法的改进。方法经EB病毒转染后对207例淋巴母细胞标本进行建株,随机分为①、②、③组各69例,①组开放培养,早期分离活细胞;②组开放培养;③组密闭培养。结果①组成功66例,成功率为95.7%;②组成功45例,成功率为65.2%;③组成功27例,成功率为39.1%。结论采取开放培养,并早期分离活细胞可以有效提高淋巴母细胞建株的成功率,有效缩短建株时间。  相似文献   
45.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rosis,RIF)是终末期肾病最特征性的表现,与肾衰竭的进展密切相关。RIF相关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主要肾间质肌纤维母细胞(myofibroblast,MFB)合成分泌[1]。明确MFB的来源,对研究肾间质纤维发生发展意义重大。传统观点认为,肾小管上皮细  相似文献   
46.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间叶性肿瘤,性质可能为纤维母细胞性,好发于胸膜间皮,但除胸膜外SFT同样可发生于躯体其他无间皮的部位,发生在口腔的SFT非常罕见,现将我科一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8岁,20d前无意中发现右颌下肿块,约蚕豆大小,无疼痛及麻木感,近一段时间因肿块明显增大就诊。MRI:右口底沿舌下腺、颌下腺走行区异常信号,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47.
1例患者间断腹部不适8年,加重伴黑便3 d入院,经胃镜、肠镜、腹部CT等检查未见出血病灶,后经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发现病灶,遂行“小肠肿物切除+小肠吻合术”治疗,术后组织病理确诊为(小肠)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血小板作用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后对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MSCs及健康人外周血中的血小板;实验分为MSCs组、血小板+MSCs组及肿瘤细胞上清处理血小板+MSCs组(T-血小板+MSCs),分别收集3组培养24 h后的MSCs及培养上清(SGC-7901-CM及MSCs-CM);western blot检测其肿瘤相关成纤维母细胞(CAF)标志蛋白α-SMA及Vimentin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骨髓MSCs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SGC-7901-CM及MSCs-CM共培养后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建立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SGC-7901胃癌细胞系转移模型,观察体内肿瘤转移情况。结果 SGC-7901-CM及MSCs-CM处理的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1.4±1.71)%、(21.37±1.00)%]明显高于对照组[(3.17±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85和29.18,P均0.01);血小板+MSCs组及T-血小板+MSCs组α-SMA蛋白[分别为(0.79±0.08)、(0.90±0.06)]及Vimentin蛋白[分别为(0.88±0.01)、(0.96±0.0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MSCs组[分别为(0.64±0.02)、(0.7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6和6.45,4.73和5.73,P均0.01);血小板+MSCs组及T-血小板+MSCs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340.3±27.7)个、(424.3±17.6)个]明显高于MSCs组[(220.7±19.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14和13.48,P均0.01);体内实验结果表明,血小板+MSCs组转移灶及T-血小板+MSCs组转移灶[分别为(4±2)个、(21±4)个]明显高于MSCs组[(0.33±0.0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051和8.857,P均0.01)。结论血小板能促进骨髓MSCs迁移,并能增强骨髓MSCs体内促进肿瘤细胞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瘦素对肺成纤维细胞向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FL-1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用(0~200)ng/m L重组人瘦素(r HL)干预或联合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HFL-1细胞,Western blot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AKT(p-AKT)的表达。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1型胶原蛋白含量。结果 (50、100、200)ng/m L的r HL处理HFL-1细胞48 h,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上调;与200 ng/m L r HL或5 ng/m L TGF-β1单独处理的细胞相比,200 ng/m L r HL和5 ng/m L TGF-β1联合处理HFL-1细胞48 h,HFL-1细胞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r HL能够上调HFL-1细胞p-AKT的表达,LY294002可抑制r HL对HFL-1细胞α-SMA表达的诱导作用。与对照组相比,(12.5、25、50、100、200)ng/m L作用72 h,细胞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50~200)ng/m L r HL作用48 h,细胞上清液中1型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升高。结论瘦素能够促进肺成纤维细胞向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其作用机制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DNA疫苗pcD85B、pcDMPT64以及小鼠白细胞介素12(IL-12)真核表达质粒psIL12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疗效与机制。方法将结核分枝杆菌H37Rv感染的C57BL/J6小鼠10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pcDNA3.1对照组,psIL12治疗组,pcD85B、pcDMPT64、pcD85B+pcDMPT64、pcD85B+psIL12DNA疫苗治疗组。感染4周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空质粒、psIL-12及DNA疫苗,第1次治疗后2个月处死小鼠,检测器官荷菌量、脾淋巴细胞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水平,并于第1次治疗后2个月、5个月观察小鼠肺、脾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pcD85B治疗组肺组织荷菌量(lg-1CFU/g)为6.99±0.40,比生理盐水对照组(8.15±0.37)、pCDNA3.1对照组(8.19±0.29)显著降低(P<0.01);脾组织荷菌量(lg-1CFU/g,x±s)为5.17±0.33,比生理盐水对照组(5.76±0.16)及空质粒对照组(5.88±0.21)显著降低(P<0.05)。psIL12治疗组的肺(7.41±0.50)、脾(5.31±0.21)荷菌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cD85B+psIL12治疗组肺、脾荷菌量与pcD85B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cD85B组脾淋巴细胞IFN-γ、TNFα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理盐水对照组、pCDNA3.1对照组肺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