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运用多元回归线性模型找到医疗费用的需方方程和供方方程,对医疗费用的未来走势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我国医疗费用呈直线上升趋势。医疗费用的增长与平均每所医院的业务收入、政府卫生支出的比例以及人均卫生费等因素成正相关关系,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成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352.
目的 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伴有脑电图的异常.方法 本文通过对9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动态脑电图追踪观察,同时密切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 可以看出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与脑电图的改变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53.
口服乳果糖对肝脏病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乳果糖治疗对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在89例急、慢 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49例口服乳果糖20日,检测两次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胆红素及转氨酶。结果:治疗前,3组 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有差异,肝硬化患者最高(69.3pg/ml± 23.6pg/ml),慢性肝炎患者最低 (2.4pg/ml± 7.9pg/ml),内毒素与TNF-α(r=0.555,P<0.01)、IL-6(r=0.531,P<0.01)、IL-8(r=0.440,P<0.05)、G-CSF(r=0.44 0,P<0.05)呈正相关,口服乳果糖组血清内毒素,TNF-α、IL-6、IL-8和G-CSF水平下降及肝功能改善较未服药者明 显。结论:急、慢性肝病时内毒素可能是TNF-α、IL-6、IL-8和G-CSF的诱导物,其共同参与肝脏炎症反应。口服乳果糖 可能通过降低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而对肝病患者有利。  相似文献   
35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Fas、FasL表达及与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30例SLE活动期患者、30例SLE非活动期患者和30名正常人外周血T、B淋巴细胞的凋亡率及Fas、FasL表达率.结果T、B淋巴细胞的Fas表达率依次为:活动期组>非活动期组>正常对照组(P<0.01);FasL的表达率除B淋巴细胞在SLE活动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外(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的凋亡率在活动期显著高于非活动期(P<0.01),而非活动期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的活动性与T或B细胞的Fas、FasL表达率间无相关关系,而与T或B细胞的凋亡率呈正相关(P<0.01);无论是T或B细胞,Fas、FasL的表达率与凋亡率间无相关性.结论SLE患者体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最终仍表现为凋亡率的异常增高,特别是活动期SLE,推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增高在SLE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心钠素(ANP)、醛固酮(ALD)和皮质醇(COR)的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54例CHF患者及16例同期住院无心衰患者的血浆ANP、ALD和COR含量,并评估血浆ANP 和ALD、COR的相关性。结果:CHF患者血浆ANP和AL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CHF程度有关, 而CHF患者血浆CO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HF患者血浆ANP含量与AL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 0.474,P<0.001),而与COR含量无相关性(r=-0.071,P>0.05)。结论:血浆ANP和ALD含量有助于判断心衰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56.
目的 观察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2K1C,Goldblatt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只雄性Goldblatt高血压大鼠和6只正常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左室心肌中TLR4、核因子κB的表达情况,维多利亚蓝一丽春红法行心肌胶原染色评价心肌纤维化程度,根据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结构和功能。结果 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组织中TLR4和NFκB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两者呈高度正相关(r=0.824,P〈0.01);TLR4表达水平与左室心肌纤维化呈正相关;TLR4表达水平与左室心肌肥厚程度、收缩功能指数显著相关。结论 TLR4信号通路的活化可能参与Goldblatt大鼠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5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TNFSF9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2例PBC患者及与之配对的健康人血清中TNFSF9水平,并分析PBC患者血清TNFSF9与TBIL、γ-GT的关系.结果 PBC患者血清TNFSF9水平(1 102.45±294.48)ng/L比健康对照组(123.67±62.60)ng/L显著增高,且与TBIL呈显著正相关(γs =0.549, P=0.000),但与γ-GT的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γs =0.291, P=0.062).结论 TNFSF9可能参与了PBC的发病机制,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58.
目的 观察不同组别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与室性期前收缩(PVB)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选取PVB患者68例,按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0HDA)分为室性期前收缩(PVB)组38例、室性期前收缩并器质性心脏病(PVB合并OHDA)组30例,均排除心功能不全;另选14例无心血管疾病的其他患者为对照组.用Triage BNP干氏床旁快速检测方法检测患者血浆BNP浓度,心脏多普勒测量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PVB合并OHDA组的BNP水平为(151±8)ng/L,明显高于PVB组(50±6)ng/L和对照组(46±5)ng/L(P<0.01),PVB组较对照组轻度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B合并0HDA组与PVB组、对照组相比LVEDD增大(P<0.01),LVEF降低(P<0.01).各组血浆BNP水平与年龄、心率、CK-MB无相关性,与LVEDD(r=0.526,P<0.01)呈正相关,与LVEF(r=-0.479,P<0.01)呈负相关.结论 PVB合并0HDA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提示其有助于鉴别PVB患者有无合并0HDA,对监测病情发展、指导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9.
李婧  李小凤  余湘尤  刘玲娇 《重庆医学》2023,(15):2310-2314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METS-IR)与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2019年1-6月该院体检的40岁及以上受试者共2 81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 736例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组),1 075例无高血压(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METS-IR水平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组的年龄、腰围、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氨基转移酶水平、METS-IR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血压的患病率更高。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METS-IR最高和最低四分位比较,高血压组患病风险增加97%(比值比=1.97,95%置信区间:1.08~3.58,P=0.027)。分层分析显示,在不同特点的患者中,METS-IR与高血压均呈正相关。结论 METS-IR与高血压明显相关,METS-IR未来可考虑作为高血压一级预防和管理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60.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痛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时心肌缺血阈(MIT)的发生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28例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观察其MIT值、MIT变异度、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 共检测984阵心肌缺血,其中932阵为SMI,93.6%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心率增快的高低与缺血的程度呈正相关,夜间MIT较低,缺血时间及ST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P<0.05).结论 DCG是临床上检测SMI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SMI的预后及给药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