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0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198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74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304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403篇
内科学   787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210篇
综合类   1160篇
预防医学   155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372篇
  10篇
中国医学   368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人的素质问题被当今国内、国际社会认为是极重要问题之一.同样.人的素质在医院化建设中也极为重要,是医院化发展的关键,提高人的素质是医院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2.
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心肌重塑是重要的一环.本实验动态观察大鼠AMI后心室重塑早期心肌的线粒体活性和能量代谢的变化,并初步探讨了乳清酸的有益作用.1.材料和方法:AMI后乳清酸治疗组(OA),AMI生理盐水治疗组(NS)和假手术组(SO):雄性Wistar大鼠分别为30,30,15只.每组据术后3、7、14天再均分为3个亚组.乳清酸剂量:100mg·kg~(-1)/d,胃管注入.心肌线粒体活性测定:大鼠侧刀断头.AMI大鼠取非梗塞区心肌,SO组为整个心脏.将分离制成的心肌线粒体液经氧电极测氧仪测定线粒体耗氧活性,记录  相似文献   
23.
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塑的形态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S血管重塑的几何形态变化规律。方法 :将 40只新西兰雄性家兔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 (AS组 ) ,分别于实验的第 4、8、12周末取各组家兔的胸主动脉进行定性观察及定量分析。结果 :随时间延长 ,AS组斑块面积逐渐增大 ,斑块检出率逐渐增加。管腔面积在早期斑块形成时并无改变 ,晚期则明显缩小。斑块面积及管腔面积均分别与内弹性膜包围面积 (IELA)、外弹性膜包围面积 (EELA)呈正相关关系 (P <0 .0 5 ) ,IELA和EELA间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 <0 .0 1) ,但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间并无直线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家兔AS病变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 ,且在斑块形成时伴内弹性膜和外弹性膜的同时扩张 ,管腔狭窄与否主要与IELA和EELA相关。IELA和EELA可作为判断管腔狭窄及评价血管重塑的指标。  相似文献   
24.
目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高血压时血管重塑,以及苯丙氨酸治疗后对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 以Wistar-Kyoto 大鼠 (WKY)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压力灌注和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肠系膜小动脉的管腔、厚度和血管平滑肌的排列方向。结果: SHR较WKY 管腔缩小,管壁增厚,同时血管平滑肌排列方向紊乱。应用苯丙氨酸治疗后,管腔扩大,管壁变薄,血管平滑肌排列方向改善。结论: 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小动脉存在血管重塑现象,苯丙氨酸可以改善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25.
肺动脉高压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内皮功能受损所致,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治疗开辟了新思路,提出了如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蛋白激酶C抑制剂、PDE-5抑制剂和血栓素抑制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CD8 T淋巴细胞在慢性支气管炎(CB)与肺气肿大鼠肺血管炎症中的分布、作用以及红霉素(EM)对CD8 T细胞的影响.方法:将21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用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分成3组:A组(正常对照组,n=7),B组(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组,n=7),C组(红霉素治疗组,n=7).采用2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及烟熏4周的混合刺激方法制作CB与肺气肿大鼠模型,C组同时使用红霉素治疗4周.4周后对大鼠肺脏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B组各大鼠CD8 T淋巴细胞浸润血管比例增多,肺腺泡内血管外膜CD8 T淋巴细胞浸润增多,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CD8 T淋巴细胞浸润血管比例减少(P<0.01).血管外膜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P<0.01),CD8 T细胞浸润减少(P<0.01).肺血管外膜CD8 T细胞数与肌化型动脉内膜厚度及肺腺泡内肌化型动脉比例呈正相关(P<0.01).小气道CD8 T淋巴细胞浸润病理积分与肺血管外膜CD8 T淋巴细胞数亦呈正相关(P<0.01).结论:CB与肺气肿大鼠气道壁及肺腺泡内动脉外膜CD8 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血管外膜CD8 T淋巴细胞与血管重塑有相关性.EM对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大鼠气道、肺血管浸润的CD8 T淋巴细胞及血管重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模拟微重力时大小循环动脉血管超微结构重塑随时间变化的差异,为微重力后立位耐力降低的机制研究积累资料。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30°尾部悬吊7d(TS7组)、14d(TS14组)及对照组大鼠胸主动脉、肺动脉壁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TS7组胸主动脉内皮细胞表面出现绒毛状突起,部分线粒体空泡变性,内皮下基膜有分层,内弹力板较厚,且厚度不均匀,内弹力板下出现大量的胶原纤维;TS14组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变性较明显,部分内皮细胞基质致密化,基膜复层化,内弹力板有破碎,弹力纤维增多。TS7组肺动脉部分内皮细胞突起,细胞内出现脂滴,内皮细胞基膜出现分层状改变,弹力板变薄、断裂,其下方可见收缩型平滑肌及合成型平滑肌细胞;TS14组肺动脉内皮细胞空泡变性较明显,内弹力板未见明显改变,弹力板内外均可见较多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内弹力板下方以收缩型平滑肌为主。结论TS7组大鼠胸主动脉和肺动脉出现损伤和增殖并存,以肺动脉较明显;TS14组肺动脉趋于形成新的稳定结构,而胸主动脉新稳定结构还未形成。模拟微重力时大小循环血管发生了结构重塑,大小循环血管重塑的时间过程不同归因于模拟微重力初期由下体转移而来的体液进入大小循环高峰期的时间差。  相似文献   
28.
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技术是目前研究体内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最好方法,该技术不仅可以检测体内反式因子与DNA的动态作用,还可以用来研究组蛋白的各种共价修饰与基因表达的关系。在研究人巨细胞病毒及其他病毒的基因调控和病毒蛋白与宿主细胞DNA相互作用方面,该技术亦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利用该技术研究表明,人巨细胞病毒IE1-72和IE2-86蛋白对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可能是调控病毒转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9.
血管内壁的内皮细胞借助调节血管稳态、血管张力、细胞黏附、细胞增殖、凝血抗性、炎症因子等来响应机体的物理和化学信号,进而维持血管处于衡动稳定的状态。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所需的关键条件,肿瘤血管化的病理模式为瘤体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和氧气,以促进其增殖。近年来,内皮细胞参与肿瘤血管渗入,驱动血管生成被认为是促进肿瘤转移的关键环节。血管内皮细胞可通过调控代谢重塑以满足肿瘤血管化过程中对物质和能量的需要,其异常的代谢特征使得其能更好地适应肿瘤微环境的变化,这种代谢的改变常被看作是肿瘤血管化进程的重要基础。中医“阴火”理论源自《黄帝内经》,原指“阴虚生内热”,属内伤之火范畴,后经历代医家推演变化,逐步形成“脾胃气虚-阴火上乘-气火失调”的病机认识。内皮细胞代谢重塑的发病过程是“阴火”病理表征的客观体现,而阴火造化生息、燔灼妄动之性又与肿瘤新生血管增生无制、亢变为害的疾病状态相吻合。脾胃亏虚与气机失衡的改变可致水谷精微不得布散,发生代谢障碍,停久为痰为瘀,与血脉相搏结,致使局部环境异化(肿瘤微环境形成)、脉道不利(内皮细胞代谢失衡),异变形成肿瘤新生血管。在“阴火”证候要素指导下,围绕气与火的相关性,运用“扶正调气”的治法遣方用药,可调节内皮细胞代谢功能,达到机体相对平衡状态,进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基于以上认识,该文围绕内皮细胞代谢重塑与阴火相关理论,阐发学术微旨,以期为中医药干预肿瘤血管化进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0.
张丹珍  洪小兵  贺洁 《新中医》2023,55(11):86-89
目的:观察苏黄止咳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共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况、气道重塑情况、炎症水平以及改良英国mMRC呼吸困难指数评分量表(mMRC)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EV1、FEV1/FVC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气道壁面积(WA)、气道壁厚度(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WA、T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