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47篇
  免费   1747篇
  国内免费   1130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98篇
妇产科学   142篇
基础医学   574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3560篇
内科学   3650篇
皮肤病学   402篇
神经病学   579篇
特种医学   5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960篇
综合类   10803篇
预防医学   1923篇
眼科学   131篇
药学   11462篇
  92篇
中国医学   3618篇
肿瘤学   383篇
  2024年   201篇
  2023年   750篇
  2022年   728篇
  2021年   983篇
  2020年   954篇
  2019年   1091篇
  2018年   559篇
  2017年   1131篇
  2016年   1052篇
  2015年   1256篇
  2014年   1841篇
  2013年   1912篇
  2012年   2189篇
  2011年   2294篇
  2010年   2173篇
  2009年   2107篇
  2008年   2195篇
  2007年   2045篇
  2006年   1827篇
  2005年   1677篇
  2004年   1472篇
  2003年   1387篇
  2002年   1124篇
  2001年   1004篇
  2000年   759篇
  1999年   647篇
  1998年   543篇
  1997年   487篇
  1996年   496篇
  1995年   384篇
  1994年   361篇
  1993年   270篇
  1992年   250篇
  1991年   233篇
  1990年   221篇
  1989年   189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7):24-24
罗格列酮可导致黄斑水肿,苯佐卡因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尼莫地平不能经消化道外给药。[编者按]  相似文献   
32.
覃保瑜  刘红 《广西医学》2006,28(12):1907-1908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6例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罗格列酮组(R组)和对照组(C组)。C组单用胰岛素治疗并调整用量,R组加用罗格列酮4mg/d,随访12周,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等指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R组血糖水平从第2周起下降明显,至第8~12周下降幅度最大,有19例达到空腹血糖<6·5mmol/L、餐后2h血糖<8·0mmol/L的良好控制目标;从第2周开始,R组胰岛素用量也渐减少,至第12周时,R组胰岛素用量较基础值减少(7·7±4·4)U;而C组胰岛素用量平均增加(9·1±5·2)U。治疗后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组不良反应主要有轻度的低血糖及水肿。结论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能确实有效控制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硫氮卓酮治疗冠心病(CHD)心绞痛疗效。方法68例C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氮卓酮治疗。结果 1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硫氮卓酮治疗CHD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4.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纤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心房纤颤并快速心室率(简称快速型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新发快速型房颤患者,10 min静脉推注胺碘酮150 mg,观察10 min,未转为窦性心律者再次于10 min内推注150 mg,仍未转复者则以0.5~1.0 mg/min静脉滴注24 h,转为窦性心律者则随时终止滴注。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同时比较老年组(18例)和非老年组(16例)有何不同。结果:34例患者在24 h内均转为窦性心律。两组患者用药后30 min,1 h,6 h,24 h心室率分别为(96.00±8.39)次/min与(98.00±8.35)次/min,(88.13±9.98)次/min与(86.47±8.68)次/min,(84.88±10.19)次/min与(82.88±8.25)次/min,(74.88±9.80)次/min与(78.88±7.80)次/min,较用药前的(138.58±9.15)次/min与(130.36±8.26)次/min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用药前、后无显著差异。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未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房颤安全有效,老年人用药剂量不减。  相似文献   
35.
心房纤颤(房颤)为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药物转复安全性大,副作用小,较电复律更适用于基层医院。但快速房颤时单用胺碘酮治疗,心室率控制不理想。为此,我院5年来采用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转复快速房颤取得满意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 0 0 0年7月~2 0 0 5年7月共收治心房  相似文献   
36.
为观察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变化及其规律,选择对照组20例,轻度窒息组19例,重度窒息组21例,均在生后6 h内取股静脉血2 ml,进行放射免疫分析.结果TXB2及其与6-Keto-PGF1α比值在对照组分别为(202.42±53.91)pg/ml、1.81±0.61,轻度窒息组分别为(646.29±121.66)pg/ml、3.73±1.27,重度窒息组分别为(1443.27±254.61)pg/ml、6.83±2.39,三组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值分别为286.19,49.78,P<0.001);6-Keto-PGF1α升高,三组分别为(117.22±33.14)Pg/ml、(184.73±52.65)pg/ml、(223.45±63.48)pg/ml(P<0.05).提示窒息新生儿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及两者之比明显升高,重度窒息组比轻度窒息组升高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其升高程度与窒息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7.
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起效迅速,但是它作用的持续时间并未有充分的研究。实际的有效性交时间窗知识对配偶进行计划性性行为极具价值。为了研究西地那非治疗ED的有效持续时间。Gingell C等进行了一组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交叉研究[J Sex Med,2004,1(2):179—184]。入选16位(年龄36—68岁,平均55岁)不明原因的器质性ED患者,在视觉性刺激前1h、8h或12h口服西地那非(100mg)或者安慰剂。评价方法包括≥60%硬度的勃起持续时间(使用阴茎体积描记法、阴茎勃起功能综合诊断仪测量)和有效(患者勃起≥60%硬度、≥4min和≥50%改善优于他们在使用安慰剂时达到的状态)的比例。  相似文献   
38.
研究背景: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有内皮功能障碍,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四氢噻唑产生了多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本研究证实匹格列酮在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非糖尿病病人中提高内皮功能的假设。方法和结果: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设计。入选80 名同时伴有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用定量胰岛素敏感检测指数(QUICK)评价。进一步将患者分为胰岛素敏感和胰岛素抵抗,在每个治疗阶段,患者每天服用匹格列酮45 mg或安慰剂共八周,在每8 周末,进行实验室检查。应用匹格列酮组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QUICK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HDL升高,甘油三酯、自由脂肪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匹格列酮治疗显著提高缓激肽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而不影响对硝普钠的反应。多变量分析显示:只有总胆固醇的变化预示匹格列酮提高内皮活性。结论: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非糖尿病病人中,匹格列酮治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C-反应蛋白,提高内皮血管扩张功能。这些结果并不密切相关,提示匹格列酮对血管的有益作用独立于其对胰岛素敏感性和炎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CD4+细胞在(口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中的变化及肠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健康昆明小鼠24只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以(口恶)唑酮灌肠造模).造模3 d后全部处死,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脾脏单个核细胞(SMC)和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进行细胞培养,并利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流式检测法测定Th1/Th2比例.结果培养48 h后,模型组的LPMC中Th1细胞百分比和Th2细胞百分比均比正常组明显上升(P<0.01),Th1/Th2比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培养96h后,模型组的LPMC中Th1细胞百分比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2细胞百分比较正常组明显上升(P<0.01),Th1/Th2比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而2组的PBMC和SMC相比Th1、Th2细胞百分比和Th1/Th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是一种Th2亚群占优势的肠黏膜局部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40.
α┐氯芳基乙酮的合成IMPROVEDSYNTHESISOFα┐CHLOROARYLMETHYLKETONES曹松*王蔚a樊爱龙a(滁州师专化学系,安徽239012;a南京大学化学系,江苏210093)CAOSong*,WANGWeia,FAN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