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3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58篇
内科学   138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35篇
预防医学   159篇
药学   520篇
  2篇
中国医学   17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李拓键  赵小兰 《中国药房》2014,(12):1094-1096
目的:比较含雷贝拉唑(RAZ)与枸橼酸铋雷尼替丁(RBC)的两种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1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RAZ组和RBC组,分别给予RAZ/RBC+克拉霉素+甲硝唑的三联疗法治疗1周,之后两组患者均单服RAZ或RBC治疗3周,疗程共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溃疡愈合率和幽门螺杆菌(Hp)根除情况,并观察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RAZ组与RBC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7%、83.3%,Hp根除率分别为87.3%、93.1%,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5.9%、87.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不影响治疗,可自行好转。结论:含RAZ与RBC的两种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相当,且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克拉霉素与雷尼替丁铋盐联合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9月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使用克拉霉素联合雷尼替丁铋盐治疗,对照组仅单纯克拉霉素治疗。分析治疗后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腹痛、嗳气、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雷尼替丁铋盐治疗方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可提倡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3.
作者对72例胃十二指肠粘膜活检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ecter Pylori,HP)及组织学检查发现,胃窦HP感染与十二指肠炎密切相关(P<0.01);十二指肠HP感染与十二指肠炎分级密切相关。De-Nol在HP阴转、内镜、病理恢复正常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胶体果胶铋、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四联疗法与不含铋剂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142例Hp感染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1例,患者治疗时均戒烟、禁酒,且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观察组采取胶体果胶铋、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四联疗法,即胶体果胶铋150 mg/次,3次/d+雷贝拉唑20 mg/次,1次/d+阿莫西林1.0 g/次,2次/d+克拉霉素0.5 g/次,2次/d。对照组采取不含铋剂的三联疗法,即雷贝拉唑20 mg/次,1次/d+阿莫西林1.0 g/次,2次/d+克拉霉素0.5 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停药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阴性者即为Hp根除,比较两组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p根除率为94.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6%,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体果胶铋、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联疗法治疗Hp疗效优于不含铋剂的三联疗法,且不良反应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胃炎患者共160例,平均年龄(33.27±1.13)岁,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了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的方式.对照组采用了给予果胶铋和克拉霉素治疗的方式.结合对比方式进行全面研究.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果胶铋胶囊加阿莫西林的方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86.
我院肾内科于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利福平致急性肾衰患者6例,现将其诊疗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3例,女3例,年龄在35~72岁,5例患者既往有结核病史,曾规律口服利福平治疗,其中3例因结核复发再次应用利福平,2例因腹泻后口服肠炎灵(主要成分为利福平和次硝酸铋)而致病,另1例无结核病史,既往曾因腹泻多次应用肠炎灵胶囊,用药间隔最长达40年,最少为半年。  相似文献   
87.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CCD-RSM)优化pH值依赖型岩黄连碱口服结肠靶向纳米粒(dehydrocavidine-chitosan/pectin-nanoparticles,DC-CS/PT-NPs)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表征及体外释放行为评价。方法 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DC-CS/PT-NPs,以粒径、PDI、ζ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CCD-RSM优化DC-CS/PT-NPs制备工艺。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X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XRD)对DC-CS/PT-NPs进行表征,并进行体外释放性能评价。结果 最佳处方为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5 mg/mL,果胶质量浓度为1.5 mg/mL,TPP质量浓度为2.0 mg/mL,壳聚糖pH值为5.0。DC-CS/PT-NPs包封率为(61.64±1.77)%,载药量为(8.05±0.18)%,粒径为(418.65±4.92)nm,ζ电位为(−14.14±0.22)mV。DC-CS/PT-NPs呈均匀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备成纳米粒后,药物的晶型发生了改变;体外释药结果表明,DC-CS/PT-NPs在人工胃液中2 h仅释放24.35%,在人工小肠液中4 h累积释放率<40%,在人工结肠液中10 h累积释放率>85%。结论 CCD-RSM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DC-CS/PT-NPs处方优化,DC-CS/PT- NPs具有良好的体外结肠释药特征。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对炎症因子、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3月~2023年6月惠安县医院收治的9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6例)和观察组(n=46例),分别采取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结束时进行电子胃镜检查以评价内镜疗效,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对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进行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以及胃肠激素(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内镜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7.83%(45/46)和91.30%(42/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96%(40/46)和76.09%(35/46),χ2=8.785和3.903,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44.30±8.46)pg/ml、C反应蛋白(8.05±2.54)mg/L、胃泌素(58.5...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方法 8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以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35(IL-35)、白细胞介素-18(IL-18)、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18(70.82±11.22)pg/ml、IL-35(219.86±16.33)pg/ml、CRP(1.35±0.84)mg/L均优于对照组的(85.63±10.83)pg/ml、(203.11±11.35)pg/ml、(13.54±4.7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通过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机体内的炎症反应,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0.
【摘要】 目的 分析铋剂四联疗法联合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穴位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80 例脾胃虚寒型 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 (40 例) 与对照组 (40 例), 联合组患者采用铋剂四联疗法联合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穴位治疗,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铋剂四联疗法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 溃疡长径、 血清胃泌素 (GAS) 水平、 Hp 转阴率及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 14 d 后, 联合组患者胃脘疼痛、 食后腹胀、 嗳气泛酸、 恶心反胃评分以及血清 GAS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 t = 6.910、 6.318、7.140、 9.345、 8.819, P 均<0.001), 溃疡长径明显短于对照组 (t = 18.860, P<0.001); 联合组患者 Hp 转阴率为 87.5%,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Hp 转阴率 67.5% (χ2 = 4.588, P= 0.032); 联合组患者中显效 26 例、 有效 11例、 无效 3 例,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显效 19 例、 有效 10 例、 无效 11 例 (Z = -1.997, P = 0.046)。 结论 铋剂四联疗法联合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穴位治疗脾胃虚寒型 Hp 感染性胃溃疡, 可明显降低 GAS 水平, 提高 Hp 转阴率, 改善患者脾胃虚寒症状, 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