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4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352篇
耳鼻咽喉   88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436篇
口腔科学   133篇
临床医学   1282篇
内科学   396篇
皮肤病学   51篇
神经病学   432篇
特种医学   1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46篇
综合类   1868篇
预防医学   1467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719篇
  12篇
中国医学   712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394篇
  2012年   487篇
  2011年   664篇
  2010年   512篇
  2009年   463篇
  2008年   655篇
  2007年   550篇
  2006年   511篇
  2005年   578篇
  2004年   410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打太极拳已成为一项广受欢迎的健身方式。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练习太极拳能促进血液循环,锻炼平衡能力,增强本体感觉,预防跌倒。太极拳在我国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包括陈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武当太极拳等。这些太极拳有一定地域特点,包含徒手练习、太极推手和器械套路等,长短不一,练习起来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形神共调针法联合腕踝针治疗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来十堰市太和医院治疗的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腕踝针法)和观察组(n=43,形神共调针法联合腕踝针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BS评分、MBI评分、FMA评分和偏身肢体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MBI评分、FMA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赛涩、口舌歪斜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偏身肢体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采用形神共调针法联合腕踝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偏身感觉障碍,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3.
压疮在老年患者中非常常见,那么如何预防呢?压疮是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一般由压力或受压部位的混合剪切力引起。哪些人会长压疮?瘫痪及感觉障碍患者不能自主变换体位。水肿患者皮肤弹性差,对损伤因素的抵抗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0.75%罗哌卡因硬膜外用于妇产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2例ASAI-Ⅱ级妇产科手术随机分为两组.I组为0.75%罗哌卡因组(36例)Ⅱ组为0.5%布比卡因组(36例),两组均取腰1-2行硬膜外穿刺,观察两组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镇痛效果及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感觉阻滞达T8的时间。切皮时VAS评分、运动恢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中寒颤的发生率Ⅰ组明显比Ⅱ组少(P<0.05),结论0.75%罗哌卡因具有起效时间快,镇痛效果好,运动阻滞恢复早,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小,神经毒性低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05.
脊柱夏科氏关节病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进展性的严重的退行性脊柱疾病。其临床表现隐匿且不典型,容易导致漏诊、误诊,延误病情,影响预后。目前国内尚无系统性分析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文献。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病因主要分为脊髓损伤及非损伤性神经病变两类,其中脊髓损伤引发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长节段固定、脊柱侧凸、椎板切除、脊柱负荷过大的运动和肥胖。脊柱夏科氏关节病好发于下胸椎或腰椎,常见症状是脊柱畸形、坐姿不平衡和局部疼痛。根据潜在疾病引起本体感觉及痛温觉损害,影像学上大量的骨破坏和吸收以及大量新骨形成,组织学提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并排除其他炎性和肿瘤性疾病,可以作出诊断。对稳定性好、未合并感染、神经功能平稳、未出现皮肤瘘口、坐姿不平衡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脊柱夏科氏关节病患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对症状持续大于6个月、脊柱不稳定、皮肤出现瘘口或并发感染的患者建议优先选择手术。术前应评估髋关节的异位骨化或强直,术中重视病灶内坏死组织、炎症组织的充分清除以及足量的植骨,建议融合至骶骨或骨盆。术后并发症包括内固定失败、新的夏科氏关节形成、伤口愈合困难、感染等。对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的术后患者,建议定期、系统、长期随访,观察整体胸腰椎而非仅仅手术部位的影像。熟知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危险因素及典型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6.
北京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54,自引:4,他引:54  
本文对北京市城区1994名学龄儿童进行了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行为问题儿童中,有76.1%伴有感觉统合失调,其中34.2%属严重的感觉统合失调;均明显地高于非行为问题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母孕期不良因素、围产期不良因素、未经过爬、父母年龄及文化、性别、智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7.
南昌市769名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yresA .J首先提出 (1972 )。Ayres认为 :感觉统合是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 ,经大脑的整合作用 ,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并作出反应。任何原因使感觉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全身不能和谐的有效运转就称为感觉统合失调 (senso ryIntegrativeDystunctionSID ) [1] 。Ayres研究发现[2 ] 在学习困难儿童 5 0 %有前庭功能协调不良。台湾郑信雄报导[3] :在正常学龄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为 2 8%。北京任桂英等报导[4 ] :北京城区正常学…  相似文献   
108.
为探讨前额病变与语言理解障碍的关系和机理 ,分析两院收住的 5例左前额病变所致经皮质性感觉性失语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表明 :5例的共同病变部位都在左侧脑室前角外侧的额中回 ,前回深部白质 ,发现由此可能引起经皮质性感觉性失语 ,其语言症状多样 ,而因前额叶病变引起的语言障碍较明显。提示因左额前回、中回深部白质病变导致左侧额中回、下回领域比较广泛的机能下降 ,从而出现语言理解障碍  相似文献   
109.
感觉统合失调为感觉系统无法正常运转 ,儿童表现为多动、学习困难等症。近期 ,我院引进感觉统合治疗方法治疗儿童统合失调 ,现将一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 ,9岁 ,好动 ,不能安静看书 ,学习困难 ,于 1999年9月来我院就诊。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评定并经《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测查系统》统计 ,结果 :前庭失衡45 .6 3分 ,触觉防御 49.90分 ,本体感受 43.32分 ,学习能力37.5 0分。参照各项标准分小于 40为异常的诊断标准 ,诊断为感觉统合轻度失调。即制定了每周至少 3~ 4次 ,2 0次为一疗程的治疗计划。训练内容包括 :滑…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来形态学上发现了三叉神经领域本体感觉中枢通路,在此基础上,本文用电生理学方法,通过电刺激咬肌神经和压下颌,观察了由四级神经元组成的此通路的二级(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及邻接的网状结构)、三级(沿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内缘存在的“带状区”)中继核团以及作为最后驿站的丘脑腹后内侧核等处的单位放电反应;另外又分别刺激或损毁二、三级中继核团,观察了丘脑腹后内侧核的单位放电变化,结果证明电刺激咬肌神经和压下颌,在上述核团都出现对本体觉冲动反应的单位放电,包括兴奋性反应单位、抑制性反应单位和无关单位三种类型,以兴奋性单位为主,占神经元单位放电总数的52.9%~67.7%.分别刺激二和三级神经元的所在核团,在丘脑腹后内侧核处发生相应的单位放电效应;损毁二和三级核团,本体觉传入冲动被阻断。本研究结果从电生理学上确证了形态学上发现的三叉神经本体感觉中枢通路的客观存在,从定性研究方面支持了定位研究的结果,并填补了以往生理学上只证明初级传入核团与丘脑腹后内侧核之间存在着一条多突触联系的本体觉传递通路但未能判断其具体行径和中继部位的空白,本研究并对方法论以及一些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