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84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811篇
耳鼻咽喉   485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123篇
基础医学   1218篇
口腔科学   1087篇
临床医学   2515篇
内科学   660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367篇
特种医学   12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4982篇
综合类   5222篇
预防医学   970篇
眼科学   265篇
药学   1547篇
  46篇
中国医学   659篇
肿瘤学   568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523篇
  2022年   615篇
  2021年   668篇
  2020年   586篇
  2019年   463篇
  2018年   297篇
  2017年   373篇
  2016年   546篇
  2015年   618篇
  2014年   1048篇
  2013年   1136篇
  2012年   1477篇
  2011年   1635篇
  2010年   1359篇
  2009年   1281篇
  2008年   1528篇
  2007年   1117篇
  2006年   1034篇
  2005年   1090篇
  2004年   884篇
  2003年   754篇
  2002年   640篇
  2001年   478篇
  2000年   379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自身修复的能力极差,重建前交叉韧带主要依赖肌腱移植替代手术。肌腱与骨隧道内壁固定界面之间的愈合是修复重建的关键。腱-骨界面之间的固定方法对重建韧带止点的愈合速度和愈合方式均有影响,骨隧道内固定可增加移植肌腱固定的早期稳定性并减少术后骨隧道扩大,易于形成直接止点;骨隧道外固定容易引起骨隧道扩大,并倾向于形成间接止点。腱-骨界面间的微动和创伤后产生的炎性介质是引起骨隧道扩大的重要原因,一些细胞因子、生理刺激因素以及骨髓基质干细胞和骨膜的使用,可促进移植肌腱的腱-骨界面愈合。  相似文献   
992.
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总结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经验。方法选择FontaineⅢ、Ⅳ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共23例。入选标准:膝上无理想的用于旁路术的流出道,股深动脉主干长度达到或超过股骨干中点且与胭动脉间有侧支血管,近端动脉病变导致股深动脉内无正常动脉血流。采用旁路术、取栓术及股深动脉成形术重建股深动脉血流。结果全部FontaineⅢ期病例于术后肢体静息痛消失;9例FontaineⅣ期病例中术后肢体静息痛消失7例,6例于术后10d行截足(趾)术,1例于术后1周行膝上截肢术。手术后踝/肱血压指数显著增加(P〈0.01)。术后22例随访2个月至6年,移植血管3年通畅率为82%。结论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严重肢体缺血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3.
熊凌云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7):1090-1093
乳房是女性重要的第二性征器官,承负着哺乳的重要功能,是女性曲线美的重要外在表现,也是女性自信心的来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女性乳腺癌的确诊率及治愈率均呈上升趋势,早期乳腺癌的治疗逐步向以保乳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发展。  相似文献   
994.
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为近年临床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采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优缺点、重建技术和方法、疗效评价、康复训练及其他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5.
6月19日,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通知,《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正式被PubMed Central(PMC)数据库收录,成为迄今中国大陆地区被该数据库收录的第7本中文期刊。2020年12月编辑部向PMC提交申请,经过严格的资格筛查、科学评估、技术评估、预处理4个阶段,历时近7个月,杂志成功被PMC数据库收录(整期全文收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CDR)术中体位与术后早期颈椎中立位生理轴线重建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8月51例采用PRESTIGE LP椎间盘假体行单节段CDR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患者取仰卧位,颈枕置于颈后部维持颈椎前弓。男28例,女23例;年龄30~64岁,平均45岁。其中脊髓型颈椎病3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7例,混合型颈椎病12例。病程3~48个月,平均15个月。手术节段:C4、55例,C5、642例,C6、74例。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3个月颈椎中立位、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颈椎整体序列(C2~7)、目标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及目标椎间隙的Cobb角。计算术中与术前的角度差(差值)及术后早期(3个月)与术前的角度差(改善值),对不同平面Cobb角差值和改善值进行线性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中及术后3个月时颈椎Cobb角均显著增大(P<0.05)。其中颈椎整体序列、目标FSU及目标椎间隙的Cobb角差值分别为(6.72±9.13)、(2.10±5.12)、(3.33±3.75)°;术后3个月Cobb角的改善值分别为(6.30±7.28)、(3.99±5.37)、(4.29±5.36)°。目标FSU的Cobb角改善值与目标椎间隙Cobb角改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1,P=0.698),与颈椎整体序列Cobb角改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3,P=0.012);目标椎间隙角度改善与整体序列角度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7,P=0.061)。颈椎整体序列、目标FSU、目标椎间隙的术中颈椎Cobb角差值与术后早期颈椎Cobb角改善值3对变量之间均存在线性相关及线性回归关系(P<0.05)。结论 CDR术中颈椎位置保持在较术前中立位轻度后伸的位置是术后早期颈椎维持正常生理前凸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7.
腹腔镜胃癌手术已有20余年的历史[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和手术器械的发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适应证已从早期胃癌逐渐扩展到较早期的进展期胃癌,胃切除范围也从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扩展到了全胃切除术[2-3]。而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步骤之一,它关系到患者术后能否获得较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现结合笔者所在医院科室的经验及国内外文献,就腹腔镜胃癌手术后消化道重建现状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998.
TME技术在直肠癌根治术48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铜军  王权  李博 《腹部外科》2006,19(2):82-83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9月~2005年3月遵循TME原则对48例直肠癌病人实施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行M iles手术者8例,行前切除术者40例。其中,行超低位结肠肛管端端吻合术及回肠临时造口术者4例。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22个月,均无肿瘤局部复发。行前切除术的40例无吻合口瘘发生。有1例在术后1个月行盆腔放疗,因肠管广泛损伤、肠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TME技术易于掌握,解剖层次清晰,肿瘤局部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9.
间置空肠肌黏膜瓣成形在贲门癌术后抗反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一种能有效对抗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方法将62例贲门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贲门癌手术采用间置空肠附加肌黏膜瓣成形消化道重建;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食管-残胃套叠吻合.应用同位素测定胃食管反流指数,24小时食管pH监测及临床反流症状评定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同位素胃食管反流指数测定显示,实验组反流阳性率为0%,对照组为93.33%.24小时食管pH测定显示,实验组Demeester评分为2.01±2.21,对照组为103.40±91.35,两组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反流临床症状评定结果实验组无1例出现反流症状,而对照组24例(75%)出现反流症状. 结论间置空肠肌黏膜瓣成形术式具有优异的抗反流功效,能有效地防止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0.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通过抑制病毒复制以及不同程度地修复免疫系统功能,使HIV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但免疫重建可导致机体对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致病原过度的炎性反应,临床上表现为患者症状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