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8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33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33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环一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 (PKA) 在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LTP)的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细胞外记录技术在脊髓腰膨大部记录背角浅层神经元C-纤维诱发电位。 结果:(1) 8-Br-cAMP诱发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且8-Br-cAMP-诱导的 LTP 遮蔽强直刺激诱导的LTP。(2) PKA的选择性抑制剂Rp-CPT-cAMPS阻断C-纤维诱发电位LTP的诱导和时间依赖性翻转C-纤维诱发电位LTP。(3)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茴香霉素彻底阻断8-Br-cAMP诱发的 LTP。(4)MAPK选择性抑制剂PD98059阻断8-Br-cAMP诱发的LTP。 结论:脊髓背角神经元存在PKA信号途径,并参与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LTP的诱导和早期维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改善AD小鼠脑中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及保护突触结构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4月龄雄性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模型+地黄饮子(2.5 g·kg-1)组,每组20只;40只同背景、同月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地黄饮子(2.5 g·kg-1)组,每组20只。正常+地黄饮子组和模型+地黄饮子组给予地黄饮子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150 d。采用小鼠避暗箱实验和Y迷宫自由交替实验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液质联用质谱仪(LC-MS)测定样品中谷氨酸(Glu)和谷氨酰胺(Gln)含量;长时程增强(LTP)实验检测脑组织的突触可塑性;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EAAT2),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及突触素(SYN)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评估EAAT2的定位及表达;比色法检测小鼠脑组织Na+-K+ATP酶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在避暗箱实验中停留...  相似文献   
13.
时程增强(LTP)与学习记忆机制关系密切.长时程增强的产生依赖于钙离子通道的活动特性,Ca2+经不同的钙离子通道内流引发的长时程增强对应不同的记忆作用.综述了通过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钙离子通道和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VDCC)活动产生LTP及其各自对应的记忆作用,还介绍了以低频刺激方式产生长时程增强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4.
海马与学习记忆关系的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马(hippocampus)并非指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临床运用的中药海马,而是指人类大脑颞内侧以及腹侧卷曲的海马回及齿状区。在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中,海马结构的作用显得特别突出[1]。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作些概述,试图寻找学习记忆行为模式与海马神经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aspase 3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期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 方法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 ,在损伤后不同时间 (2、3和 4周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每个时间点各 5只鼠。用半定量RT PCR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期Caspase 3mRNA表达及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aspase 3蛋白表达情况 ;用TUNEL方法检测不同时程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缺氧缺血后 3周时Caspase 3mRNA水平为 (0 .771± 0 .0 74 ) ,仍高于对照组的(0 .6 2 0± 0 .0 38,P <0 .0 1) ,Caspase 3蛋白表达 (平均吸光度A值 0 .375± 0 .0 38) ,亦强于对照组(0 .35 6± 0 .0 2 0 ) (P <0 .0 5 )。缺氧缺血后 4周时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 ,Caspase 3mR NA表达及其蛋白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HI后 3周时左脑凋亡细胞数为 (8.0 0± 1.0 0 )个 ,与正常组 (4 .2 0± 1.30 )个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t=5 .17,P <0 .0 1) ;在HI后 4周时左脑凋亡细胞数 (4 .0 0± 1.0 0 )个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0 .2 7,P >0 .0 5 )。HI后 3周时脑组织DNA断裂百分率为 (8.19± 2 .4 9) % ,与正常组 (3.0 4± 0 .12 ) %比较 ,DNA断裂百分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t =4 .6 2 ,P <0 .0 5 ) ,而HI后 4周时则差异无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环维黄杨星D对分离的大鼠心室肌细胞内向整流钾电流 (IK1 )、瞬时外向钾电流 (Ito)、L 型钙电流(ICa L)和动作电位时程 (APD)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IK1 、Ito、ICa L 和APD。结果  1和10 μmol·L- 1 环维黄杨星D明显延长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APD50 和APD90 ,10 μmol·L- 1 可明显降低静息膜电位 (RP)。环维黄杨星D对IK1 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当指令电压为 - 10 0mV时 ,1和 10 μmol·L- 1 环维黄杨星D分别使IK1 电流密度从给药前的 ( - 8.0± 1.1)pA pF降至 ( - 4 .1± 0 .7)pA pF和 ( - 3.4± 0 .8)pA pF ;当指令电压 - 30mV时 ,分别使IK1 电流密度从 ( 1.10± 0 .2 4 )pA pF降至 ( 0 .6 1± 0 .18)pA pF和 ( 0 .36± 0 .11)pA pF ;在钳制电位从 0到 + 6 0mV之间 ,环维黄杨星D明显抑制Ito,当指令电压 4 0mV时 ,1和 10 μmol·L- 1 环维黄杨星D分别使Ito电流密度从给药前的 ( 8.9± 2 .0 )pA pF降至 ( 5 .5± 1.2 )pA pF和 ( 4 .9± 0 .9)pA pF。环维黄杨星D浓度依赖性抑制ICa L,在指令电压为 10mV时 ,1和 10 μmol·L- 1 分别使ICa L电流密度从给药前的 ( - 9.9± 1.8)pA pF降至 ( - 6 .4± 1.4 )pA pF和 ( - 4 .2± 0 .6 )pA pF。结论 环  相似文献   
17.
腺苷A1受体和NMDA受体在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活动中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丹参  任雷鸣  张力 《药学学报》2004,39(4):245-249
目的 探讨腺苷A1受体阻断剂对海马齿状回 (DG)突触传递活动的影响及其与NMDA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在体记录麻醉大鼠LTP的电生理学方法 ,观察腺苷A1受体特异性阻断剂 8 环戊 1,3 二丙基黄嘌呤 (DPCPX)与NMDA受体激动剂、阻断剂在海马DG基础突触传递活动和高频刺激诱导的LTP中作用的相关性。结果 DPCPX(6mg·L- 1,5μL ,icv)或NMDA(0 2mg·L- 1,5μL ,icv)不影响大鼠海马DG突触传递活动 ,DPCPX对icvNMDA后高频刺激诱导已形成的LTP维持也无影响 ;预先给予DPCPX后则可显著增强NMDA的海马DG基础突触传递活动和LTP ;AP5(0 5mg·L- 1,5μL)阻断NMDA受体后对LTP的抑制作用不受DPCPX的影响 ,但预先给予DPCPX则可取消AP5 对LTP的抑制作用。结论 DPCPX不影响海马DG突触传递活动 ,但可影响NMDA受体的效应 ,增强NMDA受体在海马DG突触传递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调心方活性部位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诱发LTP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调心方活性部位A对大鼠海马脑片诱发长时程增强(LTP)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技术,记录大鼠海马脑片CA1区诱发群峰电位(PS),然后施以100Hz,100串的强直刺激诱发LTP。结果:调心方活性部位A对大鼠海马脑片正常PS的形状、幅度无影响,提示并不影响海马的基础突触传递。给予强直刺激后,高浓度活性部位A可以明显增大LTP幅度,提示具有促进和维持LTP的作用。结论:调心方活性部位A可能是调心方促进和维持大鼠海马脑片诱发LTP的有效成分之一,对LTP的促进作用也是调心方活性部位A益智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铝对大鼠海马ERK蛋白及mRNA表达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慢性铝中毒对大鼠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铝中毒对学习记忆机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断乳后Wistar大鼠,用不同浓度AlCl3的水饲养3个月。测量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LTP),用改良的Takai法测定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的变化。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ERK1/2的蛋白含量,RT-PCR方法检测ERK2的mRNA表达。结果(1)各染铝组MAPK活性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RK1/2蛋白表达的比较:①ERK2在大鼠海马中的蛋白含量高于ERK1;②染铝组ERK1/2非磷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所下降(P〈0.05),但染铝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染铝组ERK1/2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的比较均有下降(P〈0.05),染铝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染铝组ERK2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但染铝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铝中毒不仅影响大鼠海马中ERK2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也影响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造成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的下降,损害LTP的形成,从而影响学习记忆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