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2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237篇
内科学   290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85篇
综合类   490篇
预防医学   106篇
药学   193篇
  9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5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和探讨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胃癌手术病例72例作为观察对象,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特征:肿瘤大小(按最大直径计算)、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总结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关系。结果72例胃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合计12例,转移率16.7%。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关系密切(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关系密切,临床医生可以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寻找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992.
PS2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及其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三叶蛋白(PS2)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测定正常胃黏膜(NOR)、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IM)、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DYS)和早期胃癌(EGC)各40例,进展期胃癌(AGC)100例中PS2的表达。结果NOR、IM、DYS、EGC和AGC组中,分别有100%、80.0%、75.5%、40.0%和65.0%PS2阳性。PS2表达从IM、DYS至EGC组渐低,AGC高于EGC组。AGC组中,PS2表达在弥漫型高于肠型;PS2表达在浸润胃壁全层及浆膜外者和伴淋巴结转移者中高于仅及肌层者和无转移者;且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关。PS2对AGC淋巴结转移阳性预测值为0.692。结论PS2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可用于判定其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病人预后较好,因此,手术更加重视保留胃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减少手术创伤,进而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其中保留幽门胃切除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胃功能保留手术,可显著降低术后倾倒综合征、胆汁反流和胆石病的发生率,术后胃潴留是其常见术后并发症。前哨淋巴结探测技术可预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决定淋巴结清扫范围,指导术者在术中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从而缩小手术范围以充分保留胃功能。  相似文献   
994.
谭秋芬  温坤 《黑龙江医药》2022,(5):1199-1201
目的:研究外科病理检查与胃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的一致性。方法:选择80例我院2017年2月到2021年3月间诊治的早期胃癌患者。患者分别开展胃镜活检和外科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将手术确诊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与胃镜活检和外科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明确两种方式的诊断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胃镜活检的确诊率为95.00%,略低于外科病理的9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胃镜活检诊断管状腺癌准确率为10.00%、黏液腺癌为42.50%、乳头状腺癌为42.50%,与外科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病理检查与胃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胃癌确诊、病理学分型诊断中二者有较高的一致性,但胃镜活检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血、减轻疼痛,临床对两种检查方式的使用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95.
内镜治疗因其微创、并发症较少而成为早期胃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且易被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的主要方法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相似文献   
996.
早期胃癌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期胃癌(EGC)的准确诊断一直是影像学面临的挑战。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CT及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胃癌较为常用的影像学方法,本文对其在早期胃癌诊断应用的进展作一介绍。1早期胃癌的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1.1常规应用及研究进展X线双对比造影检查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其操作简便无创,对胃整体形态的把握及特殊部位的检出能力是相对于内镜的优势所在。规范的双对比操作是保证早期胃癌检出的关键;综合运用充盈法、黏膜法、压迫法、双对比法和薄层法,充分发挥每种检查方法的优势,才能最大程度避免漏诊,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水…  相似文献   
997.
胃癌手术前化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众所周知,早期胃癌可以完全治愈,但其可能性随肿瘤向晚期进展而呈线性下降。多年来,为了改善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医学界的内、外科均投入了大量研究。外科学界的努力主要在于设法完全切除原发肿瘤,同时进行系统的淋巴结清扫;为了取得更好的根治效果,开展了扩大手术范围如左上腹内脏切除术(left upper abdominal evisceration,LUAE)或附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廓清的胃切除;甚至对胃癌并肝广泛转移的患者施行胃癌根治术和原位肝移植术。但即便如此,有远处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仍然有很高的复发率,预后不良。这些事实提示,应把胃癌远处淋巴结转移视为全身性疾病,单独手术对疗效的提高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比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对治疗早期胃癌(EGC)和癌前病变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EGC和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EMR组(32例)和ESD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禁饮禁食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病理、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肿瘤局部复发率、肿瘤残留率和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 结果ESD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EMR组[(53.35±7.12)min vs(34.23±5.74)min,t=2.009,P=0.043],术中出血量多于EMR组[(10.26±3.42)ml vs(3.35±0.71)ml,t=2.511,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D组患者病灶整块切除率(92.9% vs 62.5%,χ2=7.693,P=0.006)及治愈性切除率(78.6% vs 43.8%,χ2=7.545,P=0.006)均高于EMR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D组不良反应率为14.3%(4/28),高于EMR组的3.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5,P=0.001)。两组患者术后2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3,P=0.423)。 结论与EMR相比,ESD可能是治疗EGC及癌前病变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99.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但是Hp感染与异时性胃癌(MGC)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议。Hp感染被认为是早期胃癌(EGC)患者经内镜下切除治疗后MGC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根除Hp是降低MGC发病率的有效方法,但是Hp根除后仍需要实施密切的内镜监测以预防MGC发生。该文就Hp感染相关MGC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MGC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内镜特征对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后溃疡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接受ESD治疗的24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12个月,根据是否发生溃疡分为溃疡组和未发生组。通过多因素分析探求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溃疡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早期胃癌ESD术后溃疡发生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指数)检验和绘制校正曲线预测模型效能。结果:截止末次随访时间2021年6月1日,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溃疡发生率为17.50%(42/240),无溃疡发生率为82.50%(198/240)。2组病灶直径、会聚褶皱、黏膜变色、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病灶直径(OR=3.558,95%CI 1.733~7.308),会聚褶皱(OR=100.811,95%CI 20.142~504.570),黏膜变色(OR=16.126,95%CI 3.213~80.925)为ESD术后溃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浸润深度(OR=0.309,95%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