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3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236篇
内科学   286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84篇
综合类   487篇
预防医学   106篇
药学   191篇
  9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4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1.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已被确认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由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至肠化生,经过数十年最终可能导致胃癌发生。目的评价H.pylori感染与胃镜检查正常者、慢性胃炎、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患者胃黏膜组织学特点的关系。方法在受检者胃窦大弯侧、胃体大弯侧和胃角处各取一块黏膜活检标本,以Giemsa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以HE染色评价胃黏膜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生情况。结果慢性胃炎、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总体H.pylori感染率均显著高于胃镜检查正常者(52.4%、52.4%和81.2%对44.9%,P<0.05),慢性胃炎与早期胃癌患者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进展期胃癌患者(P<0.05)。胃镜检查正常和慢性胃炎组H.pylori感染者的胃黏膜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生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感染者(P<0.05);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组H.pylori感染者的炎症活动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无感染者(P<0.05),而炎症、萎缩和肠化生检出率与无感染者无显著差异。结论由H.pylori感染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和肠化生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直接或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52.
胃癌依然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近些年,在日本,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约占胃癌治疗患者的57%,而在中国,该比例却不足10%。包括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在内的微创手术,对于EGC患者而言是治愈性的治疗,而且患者会获得很好的预后。对于EGC而言,规范化诊治流程非常重要。首先,内镜、超声内镜及组织学检查是筛选微创手术患者的关键步骤。第二,仔细评估微创手术标本可以为将来可能的外科干预提供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脉管瘤栓、肿瘤体积、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此外,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淋巴管侵犯、HER2/neu、Mucin-4、VEGF C、VEGF D过表达是EGC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如何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1月经病理确诊的8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普通胃镜检查如何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结果:本组82例胃癌患者中病理诊断早期胃癌者24例,检出率仅占3.8%。结论:基层医院普通胃镜下早期胃癌检出率低,需要操作者行胃镜检查时认真观察可疑病灶并染色加活检以提高早期胃癌确诊率。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检测技术(sLNB)在早期胃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8例早期胃癌术中亚甲蓝定位活检SLN,术后行常规苏木精一伊红染色病理和AE1/AE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结果]38例中35例检出SLN,检出率为92.1%。由SLN状态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准确率为91.4%(32/35),敏感性为85.7%(18/21),特异性为100.%(18/18),假阴性率为14.3%(3/21)。AE1/AE3免疫组化法与常规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检测SLN转移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1SLN能较准确反映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AE1/AE3免疫组化法较常规苏木精一伊红染色病理检查更为敏感,能提高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对确定临床分期、诊疗及判断预后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早期胃癌组织中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G3BP1和G3BP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早期胃癌组织89例和正常对照组织3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G3BP1蛋白和G3B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早期胃癌组和正常组G3BP1的阳性率分别为87.64%和60.00%,G3BP2阳性率分别为86.51%和54.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早期胃癌G3BP1和G3BP2的表达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P=0.000);早期胃癌组织中G3BP1与G3BP2表达呈正相关(rs=0.252,P=0.017)。结论早期胃癌组织中G3BP1和G3BP2呈高表达,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紧密相关,两指标异常表达可能在早期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对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分析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某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予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分析,对比其检查结果。结果:早期胃癌多发胃窦(54.0%),之后依次为胃角(24.0%)、胃体(16.0%),最后是贲门(6.0%);早期胃癌的病变范围20mm,针对粘膜内与粘膜下病变大小来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胃癌内镜分型中,以Ⅱc型与Ⅲ型为主,分别占36.0%与36.0%;早期胃癌的组织分为主要为腺癌,大部分患者有慢性胃炎与肠化生的改变。结论:将内镜检查与病理学分析结合起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极大地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7.
张燕霞  黄茜  马久红 《广东医学》2016,(Z2):133-134
目的:探索染色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评价其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接受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可疑病灶220例,行染色放大内镜复查。内镜下观察完成后,对高度可疑部位病变取1~5块组织进行活检并作出内镜下良恶性诊断。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不同内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染色放大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09%、94.47%、89.01%,Kappa值为0.705(P<0.05)。结论染色放大内镜作为一种新型诊断用内镜,对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价值,但染色放大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8.
王华  石振旺  王志红 《安徽医药》2018,22(11):2082-2083
人胃癌MG7抗原(MG7-Ag)是一种中性糖脂类肿瘤相关抗原,其在正常胃黏膜中不表达或低表达,而在早期胃癌中的特异性高表达让其有可能成为早期胃癌诊断的预警分子。从普通胃炎到胃癌,MG7-Ag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过程,故针对MG7-Ag过表达肿瘤的靶向治疗在临床上成为可能。该文现对MG7-Ag在胃癌早期诊断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手术对于早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资料,将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作观察组(n=52),将开放性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作对照组(n=56),对比分析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和术后肿瘤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前后,观察组CD_3~+、CD_4~+、CD_8~+、CD_4~+/CD_8~+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对照组血清CD_3~+、CD_4~+、CD_8~+、CD_4~+/CD_8~+显著异于手术前和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手术能够达到开腹根治性手术效果,且对于早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负面感染更小、危害性更低,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60.
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早期胃癌的早诊早治。然而,随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适应证的逐步扩大,非治愈性切除病例也呈现增多趋势。因此,对于该类病人的补救处理值得进一步探讨并规范统一。结合日本胃癌学会(JGCA)、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及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和各项相关临床研究,并回顾性分析单中心数据后可得出结论,内镜切除根治度C(eCura-C)的病人具有相对较高的癌残留和淋巴结转移风险,对于此类非治愈性切除的病人,ESD后的补救处理建议以外科手术为主,但仍须结合具体的非治愈性因素及病人一般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因为追加手术仍有较高的术后病理学无癌残留和手术并发症的风险。追加手术时机和术式选择已基本明确,其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可参考早期胃癌相关规定,如何进一步缩小手术范围,最大程度保留胃功能仍是未来术式选择的研究重点。如何准确预测非治愈性切除病人的淋巴结转移、精准前哨淋巴结活检、可疑转移淋巴结示踪及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