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3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236篇
内科学   286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84篇
综合类   487篇
预防医学   106篇
药学   191篇
  9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4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01.
目的 总结早期胃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66例病历资料完整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手术及病理资料,随访患者的治疗结果,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期胃癌手术病例占同期全部胃癌手术病例的9.04%(176/1946).166例患者中,查体发现异常9例,29例(17.47%)有明确胃溃疡或慢性胃炎病史,20例(12.05%)有胃食管癌症家族史;64例行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检查,57例(89.06%)有异常发现;胃镜显示远端胃部、胃体部、胃底部病变分别为115例(69.28%)、26例(15.66%),25例(15.06%).手术范围小于或等于D1者126例,D1+以上者40例.术后病理显示病变平均直径为(2.52±1.62)cm,肿瘤局限在黏膜内者75例(45.18%),侵及黏膜下者91例(54.82%);淋巴结转移20例(12.05%),均为病变侵及黏膜下层者(20/91,21.98%);脉管瘤栓8例.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87.9%;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和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P=0.000)和脉管瘤栓(P=0.001)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瘤栓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OR=15.67,95%CI:3.40~72.14).结论 早期胃癌占全部胃癌手术比例较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治疗结局的重要因素.完善早期胃癌术前分期,明确肿瘤浸润深度,采取适当的、规范治疗是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2.
背景:当内镜下切除早期胃癌发生胃穿孔时,人们通常采取手术治疗。鉴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数量的增加和胃穿孔可能性的增加,作进行该研究目的是探索内镜治疗胃穿孔的可行性。方法:从1987-2004年间,在日本国家癌症中心医院行胃EMR的2460例患中,121例患(4.9%)在行EMR时发生胃穿孔。最初的4例患行急诊手术治疗。后来行内镜夹治疗的117例患作为研究对象。结果:用内镜夹闭合成功地治疗了115例胃穿孔患(98.3%)。2例患治疗失败行急诊手术治疗。在过去的6年里,用内镜夹治疗胃EMR时发生穿孔患的治愈率与未穿孔患相似。结论: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时发生的胃穿孔可用内镜夹进行保守治疗完全闭合。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早期远端胃印戒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其外科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接受外科根治手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远端胃印戒细胞癌的91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病灶数量、浸润深度、肿瘤大体外观、脉管癌栓、合并溃疡等数据,探索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外科手术指征。结果91例早期远端胃印戒细胞癌均接受了外科根治性手术,其中淋巴结转移1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χ^2=5.631,P=0.025)、浸润深度(χ^2=4.389,P=0.016)、病灶数量(χ^2=5.615,P=0.023)及脉管癌栓(χ^2=22.500,P=0.001)均与早期远端胃印戒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OR=3.675,P=0.012)、浸润深度(OR=3.886,P=0.015)及脉管癌栓(OR=8.711,P<0.001)是早期远端胃印戒细胞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肿瘤最大径≥2 cm、浸润至黏膜下层及有脉管癌栓的患者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率。结论肿瘤最大径≥2 cm、浸润至黏膜下层及存在脉管癌栓的早期远端胃印戒细胞癌患者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满足肿瘤最大径≥2 cm和存在脉管癌栓中任何1项条件者均可能需接受外科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04.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现代腹腔镜外科问世医患以来,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微创治疗优势迅速得到了医患的广泛认同.近十余年来,外科医师对新技术的追求使得腹腔镜手术逐渐成为一种医疗水准的象征,同时在腹腔镜器械不断更新和发展等商业因素推动下,目前几乎所有的腹部外科手术均可在腹腔镜下完成.  相似文献   
105.
本研究通过对早期胃癌淋巴测绘中应用吲哚菁绿染色(ICG)联合红外线内镜(IREE)和单纯吲哚菁绿染色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探讨检测术中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方法。通过IREE联合ICG的检测方法对212例患者行前哨淋巴结切除术。比较IREE联合ICG与单独使用ICG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并对转移淋巴结摘除术与根据淋巴引流途径进行的淋巴结区域廓清术的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6.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潜在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术(D1或D2)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2010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33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性别(P=0.010)、年龄(P=0.013)、肿瘤部位(P=0.042)、有无合并溃疡(P=0.001)、浸润深度(P<0.0001)、有无脉管癌栓(P<0.0001)有关,合并有溃疡(P=0.012)、浸润至黏膜下层(P=0.008)及有脉管癌栓(P=0.001)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P=0.007)及大小(P=0.010)有关,肿瘤直径>20mm(P=0.041)是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合并有溃疡、浸润至黏膜下层及有脉管癌栓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时,建议行淋巴结清扫(D2)术;肿瘤直径>20mm黏膜内癌也要考虑行淋巴结清扫(D2)术。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提高胃小区异常对黏膜病变的X线诊断。方法选择350例优质胃双对比造影片,男186例,女164例,年龄16~68岁。取胃窦相应部位约2cm直径范围区域,用放大镜观察测量胃小区胃小沟的形态变化。结果胃小区胃小沟的形态异常,随年龄增长及性别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异,则年龄愈大,异常改变愈重。青年组胃小区〉3mm,形态不规则占22%,胃小沟不均边缘模糊占15%;中年组胃小区〉3mm,形态不规则占64%,胃小沟不均边缘模糊占56%;老年组胃小区〉3mm,形态不规则占89%,胃小沟不均边缘模糊占80%。结论作为胃黏膜状态主要标志的胃小区异常,能在精细舣对比造影造影优质片上显示出米,对胃黏膜慢性炎症和早期胃癌的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8.
刘涛   《中国医学工程》2013,(8):111-111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手术中应用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择2006年8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79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根治术组)39例及对照组(传统手术组)40例,比较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为(4.5±1.2)d、住院时间为(7.6±2.3)d、恢复普通饮食所需时间为(13.6±4.6)d、胃动力缺乏症发生率为25.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血红蛋白值为(115.6±7.6)g/l,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早期胃癌患者中应用改良根治术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胃肠癌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09.
重视早期胃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胃癌(EGC)是指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病变限止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胃癌。EGC由于治疗效果奇佳,在临床上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现代临床肿瘤学达到的一个新的高度。虽然EGC有如此诱人的前景,但临床检出率却并不令人满意,这就影响了胃癌整体的治疗效果。日本是世界上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对胃癌的基础和临床作了大量研究,发展了全国范围筛查体系,使EGC检出率空前提高。目前日本IA期胃癌占50%以上,这是值得敬重的巨大贡献。他们因为EGC的比重大,胃癌整体的治疗水平也相应提高,按人口为基础的癌症登记资料,日本胃癌总的5年生存率为40%-60%,居世界之首,其它国家约20%左右。  相似文献   
110.
内镜是诊断早期胃癌最有效的手段,胃镜发现可疑病灶,必须病理定性,癌旁黏膜大多伴有深部腺样囊性扩张、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进一步提供了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