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18篇
  免费   938篇
  国内免费   800篇
耳鼻咽喉   96篇
儿科学   2265篇
妇产科学   445篇
基础医学   1001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2299篇
内科学   890篇
皮肤病学   116篇
神经病学   219篇
特种医学   3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726篇
综合类   4661篇
预防医学   1499篇
眼科学   2407篇
药学   1433篇
  19篇
中国医学   831篇
肿瘤学   506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316篇
  2021年   380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346篇
  2016年   456篇
  2015年   442篇
  2014年   809篇
  2013年   839篇
  2012年   1297篇
  2011年   1358篇
  2010年   1311篇
  2009年   1317篇
  2008年   1597篇
  2007年   1320篇
  2006年   1265篇
  2005年   1287篇
  2004年   1020篇
  2003年   799篇
  2002年   594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341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兔VX2肝癌模型TACE术后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24只荷VX2瘤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经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2ml;TAE组:单纯碘油(UFLP)0.5~0.8 ml栓塞,TACE组:碘油抗癌药混悬液(UFLP THP)栓塞,UFLP 0.5~O.8 ml,THP 2 mg.于术后2周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TAE组和TACE组HIF-1α、VEGF表达与MV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与VEGF的表达及MVD的变化呈正相关(rs=0.537,P<0.01;rs=0.423,P<0.05).结论 TACE能明显上调HIF-1α的表达,HIF-1α通过调控其下级基因VEGF的表达而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影响肝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新生小鼠睾丸及Leyd ig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DEHP分别以低、中、高3组剂量[100、200、500 mg/(kg.d)]灌胃作用于怀孕12 d到产后3 d(GD12~PND3)的KM母鼠,观察DEHP对新生雄性仔鼠体重、睾丸重量、Leyd ig细胞形态结构和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活性、酶反应面积的影响。结果:DEHP作用于母鼠后,其雄性子代幼鼠体重和睾丸重量减轻,睾丸Leyd ig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发生改变;高剂量组Leyd ig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低、中剂量组睾酮合成关键酶3β-HSD酶活性下降,酶反应面积减小,但高剂量组在仔鼠出生后15 d时酶活性降低[(吸光度值(0.154±0.011)vs空白对照组(0.222±0.013),P<0.01],而酶反应面积增大[(6 303.0±745.6)μm2vs空白对照组(5 091.4±214.4)μm2,P<0.01)]。结论:DEHP能影响新生雄性小鼠体重、睾丸重量、Leyd ig细胞的形态结构和3β-HSD活性,具有抗雄激素效应。  相似文献   
93.
【目的】 了解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早期脑细胞△Ψm的变化。 【方法】  7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6) ,HIBD组 (n =3 6,分为HIBD后 0、1、2、3、4h时间点组 )。予以右颈总动脉分离结扎后再置8%O2 低氧舱 2 .5h ;断头处死后分离左右大脑半球制成单细胞悬液 ,加入终浓度为 1μmol的罗丹明 12 3于 3 7℃避光孵育 45min后 ,以流式细胞仪测定△Ψm并计算左右大脑半球△Ψm比值。 【结果】 正常P7SD大鼠左、右侧大脑半球脑细胞△Ψm分别为 ( 18.2 1± 1.2 6)MFL和 ( 18.93± 0 .74)MFL ,右∶左比值为 1.0 6。HIBD损伤使双侧大脑半球脑细胞△Ψm降低程度更明显 ,其中HIBD后 0h时△Ψm右∶左比值比正常时降低了 2 4.5 %(P <0 .0 5 )。HIBD后 1~ 3h时间内 ,△Ψm稍有回升。HIBD后 4h时HI损伤侧△Ψm值及右∶左比值均出现第二次降低现象 ,且程度更重 ,其中右 :左比值比正常时降低了 3 4%(P <0 .0 5 )。 【结论】 HIBD早期脑细胞△Ψm出现两次降低 (初次及二次降低 ) ,分别发生在HI损伤 0h和 4h时 ,提示有关改善线粒体功能的治疗尽量在△Ψm出现第二次降低前应用  相似文献   
94.
约50%的心力衰竭是由缺血性心脏病引起。血管新生疗法作为难治性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新疗法而受到关注。血管新生疗法中,有给予血管生长因子等方法,但其在双盲临床试验中的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另外,根据近年的研究,已经明确骨髓细胞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体液因子(VEGF、bFGF、PDGF等),并已知骨髓细胞中的未成熟干细胞会向血管内皮细胞等分化。而且,已经证明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进行骨髓细胞移植治疗后,可以增加血流,改善心功能。到目前为止,基于自体骨髓细胞移植的血管新生疗法正在世界各地进行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但是,由于各个实验规模较小,且为短期观察,为确定该种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仍需要大规模双盲临床试验来证实。期待今后自体骨髓移植的血管新生疗法有望成为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反应停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难治疗性多发性骨髓瘤应用反应停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一条思路。结果:1例患者达完全缓解;1例患者达部分缓解;1例进步,血清M蛋白减少35%、骨痛明显减轻、血沉降低40%、血红蛋白上升20g/L;2例无效;1例死亡。结论:反应停对多发性骨髓瘤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且不产生骨髓抑制:抗血管新生是其主要疗效机制。  相似文献   
96.
2002~2006年广西大专新生乙肝病毒携带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002~2006年广西大专新生乙肝病毒携带率分布,为进一步防治乙型肝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6年大专新生入学体检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6年5年中广西大专新生HBV携带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下降,2006年乙肝病毒携带率比2002年下降了44%,尤其以2005年桂东南汉、壮民族下降最为显著。[结论]80年代中期广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以后,乙肝疫苗阻断乙型病毒性肝炎在广西青少年母婴传播及水平传播效果已经显现。建议在广西各地区,尤其是在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加强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的接种工作力度,使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控制到更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97.
98.
新生儿静脉营养现状及其肝胆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乔玉芝  马丽芳 《医学综述》2002,8(6):352-353
当小儿不能耐受经肠道营养时 ,完全由静脉输入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来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支持名为静脉营养。又名全肠外营养 (totalparenteralnutr,TPN)。自 196 8年Dudrick首次报道应用静脉营养以来证实 ,TPN对提高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 ,提高小儿生存质量确有显著作用。但TPN的并发症尤其是肝胆并发症仍没有完全解决 ,现就新生儿静脉营养的现状及其肝胆并发症的防治综述如下。1 新生儿营养需要及营养液成分1.1 葡萄糖 在新生儿静脉营养液中 ,非蛋白能量来源极为重要 ,可以节省氮的消耗…  相似文献   
99.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目的:建立较理想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2)方法:采用低浓度,长时间胰酶消化和机械分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单层原代培养。(3)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神经细胞结构特征明显化,并能形成典型的神经细胞网络。(4)结论;该培养技术是海马神经细胞体外培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0.
消化道先天性畸形在新生儿疾病中并非少见 ,占先天性畸形的首位 [1 ]。大多数消化道畸形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才能重获新生 ,因此早期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对 1992 - 0 3~ 1998- 0 3在本院出生后发现的 2 8例消化道畸形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8例 ,女 10例 ,年龄 2~ 2 8日龄 ,平均 (7.6± 9.4 )日龄 ,男女比例为 1.8∶ 1,孕小于 37周 5例 ,大于 4 0周 10例 ,37~ 4 0周 13例 ,其中出生体重小于 2 5 0 0 g3例。呕吐 2 0例 ,占71.4 % ,为不同程度的呕吐 ,其中吐白色泡沫 3例 ,吐奶汁或奶块 15例 ,吐胆汁样液体 2例。腹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