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9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300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194篇
内科学   1775篇
皮肤病学   218篇
神经病学   508篇
特种医学   4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44篇
综合类   2468篇
预防医学   499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125篇
  42篇
中国医学   788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29篇
  2022年   422篇
  2021年   412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367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343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637篇
  2013年   586篇
  2012年   696篇
  2011年   689篇
  2010年   573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611篇
  2007年   448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1.
目的探讨胎盘部位结节或斑块(PSN/P)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并研究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病理科2005-2016年间诊断的10例PSN/P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资料特点、随访结果,镜下病理组织学观察,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组化)染色。结果患者年龄22~48岁,平均(32.90±8.52)岁;患者妊娠史1~2次,所有患者距上次妊娠间隔3~130个月,平均(43.90±44.64)个月,8例患者因阴道不规则出血就诊,其中1例患者伴有水泡状胎块病史,1例患者因宫颈低级别鳞状病变(LSIL)就诊,1例为剖宫产术中发现,随访6例患者均未再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情况。镜下特征:增殖期子宫内膜6例,子宫内膜增殖症1例,子宫内膜不规则增殖2例,蜕膜组织及浅层平滑肌组织1例;在内膜组织内可见到单发或多发的玻璃样变性的结节,境界清楚,结节内可见多少不等的绒毛膜中间型滋养细胞(I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较一致,10例PSN/P患者均CK8、P63、Inhibin-α(+),PLAP、hPL、CK5、CD146、HCG(-),Ki67增殖指数0%~3%。结论 PSN/P是一种来源于绒毛膜IT的良性非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92.
刘运涌  蒋建章 《山东医药》2011,51(25):35-36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动脉斑块性质、血浆溶血磷脂酸(LPA)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7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展组)、70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非进展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斑块性质;检测两组血浆LPA。结果与非进展组比较,进展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溃疡斑块检出率及血浆LPA升高(P均〈0.05)。结论老年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溃疡斑块及血浆LPA升高与脑梗死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究化风丹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0年3月时间段内于我院就医的脑梗死患者106例,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则联合化风丹,比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95%高于对照组79.24%(P<0.05);研究组斑块面积、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采用化风丹与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缩减颈动脉斑块面积,软化斑块,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4.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之一,稳定或消退粥样硬化斑块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进而预防脑梗死具有重要的意义[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渐进的炎症过程,其中血小板(platelet,plt)活化和聚集在其病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脑梗死组162例324条下肢动脉与对照组107例214条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下肢动脉IMT:脑梗死组股总动脉(1.10±0.26)mm,股浅动脉(0.98±0.19)mm,腘动脉(0.92±0.24)mm;对照组股总动脉(0.82±0.22)mm,股浅动脉(0.74±0.24)mm,腘动脉(0.62±0.25)mm;两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下肢动脉斑块发生率:脑梗死组股总动脉233条(71.9%),股浅动脉224条(69.1%),腘动脉209条(64.5%);对照组股总动脉89条(41.6%),股浅动脉81条(37.9%),腘动脉69条(32.2%);两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正常中老年人中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早期发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痴呆的最常见类型,其最主要的病理特征为Aβ(β—amyloid,Aβ)斑块形成和神经原纤维缠绕。其中,Aβ沉积形成斑块可能是AD发病的中心环节。由于MRI技术具有无创性和良好的空间分辨力.故利用其对大脑内Aβ斑块进行成像成为了研究热点。就近年关于MRI技术对AD淀粉样斑块成像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7.
目的对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无症状人群非钙化性斑块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为临床早期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70例无症状患者的冠状动脉CT成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非钙化性斑块与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狭窄性心脏病低、中、高危险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70例患者中,124例患者发现非钙化性斑块。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脂、糖尿病、家族史明显影响非钙化性斑块的发生率。结论糖尿病、高血脂、家族史是非钙化性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建议对糖尿病与高血脂患者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筛查非钙化性斑块,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度,指导临床治疗并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艾灸对Apo E~(-/-)小鼠主动脉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并从抑制炎性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角度探讨艾灸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机制。方法:将48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 E~(-/-)小鼠)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艾灸组,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并将16只同龄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小鼠每天常规抓取、固定,并放置假艾灸装置。艾灸组小鼠每天抓取固定,并艾灸膻中穴。药物组小鼠每天采用辛伐他汀0.28 mg/100 g灌胃,所有干预20 min/d,6 d/周,干预14周后牺牲,取材检测。Elisa法测定主动脉内TNF-α、IL-10、MMP-9的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病理改变。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药物组小鼠主动脉内TNF-α、MMP-9含量明显降低(P0.05),艾灸组,药物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IL-10水平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小鼠主动脉内IL-10呈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2)胸主动脉病理改变: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胸主动脉可见明显的AS斑块,内膜破坏,中膜增厚,平滑肌细胞破坏变性,管腔变狭窄。相比于模型组,艾灸组及药物组主动脉病变明显减轻。结论:1)艾灸可以有效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生长;2)艾灸可以抑制体内炎性反应,并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李梅花 《当代医学》2014,(28):64-65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与颈动脉斑块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湖南湘钢医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餐后2h血糖值均分为糖耐量正常组、糖耐量异常组和糖尿病组3组(n=20)。测定其血糖以及颈动脉斑块病变情况,并比较其相关性。结果 3组比较的结果发现,FBG和PBG均是糖尿病组最高,糖耐量异常组次之,糖耐量正常组最低,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这两项指标和颈动脉斑块积分呈现正相关关系,即FBG和PBG越高,颈动脉斑块积分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耐量异常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糖耐量异常是颈动脉斑块病变的危险因素,高血糖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比较高,因此,当出现糖耐量异常、血糖升高时,便要积极地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100.
《辽宁中医杂志》2017,(5):950-952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对幽门螺杆菌与颈部血管斑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Hp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中医组与对照组,中医组采用中药汤剂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三联抗疗法治疗,比较两组对Hp的根除率,治疗前后的颈部血管斑块厚度以及脂质代谢水平。结果:中医组治疗结束后对Hp的根除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1年内的Hp再感染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中医组的颈动脉斑块厚度明显的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中医组的TC、TG、LDL-C和Hcy水平明显的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治疗Hp不仅对根除Hp效果显著,对改善脂质代谢,治疗颈动脉斑块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