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7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299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187篇
内科学   1775篇
皮肤病学   216篇
神经病学   507篇
特种医学   4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40篇
综合类   2463篇
预防医学   494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122篇
  40篇
中国医学   783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421篇
  2021年   384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367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343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637篇
  2013年   586篇
  2012年   696篇
  2011年   689篇
  2010年   573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621篇
  2007年   448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吕军  薛刚 《河北中医》2020,42(2):214-217
目的观察软肝降脂胶囊治疗痰瘀痹阻型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痰瘀痹阻型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软肝降脂胶囊。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厚度和面积、中医证候评分、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改善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33/35),对照组总有效率71.4%(25/3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IMT、颈动脉斑块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TC、TG、LDL-C及Lp-PLA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HDL-C升高(P 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及Lp-PL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软肝降脂胶囊能降低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IMT,减小颈动脉斑块面积,降低TC、TG、LDL-C及Lp-PLA2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对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汤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口服化痰祛瘀汤。结果:治疗后两组易损斑块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观察组PSV、EDV均快于对照组,PI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均有下降,HDL-C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对照组LDL-C、HDL-C、TC、TG水平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祛瘀汤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血脂指标,降低血液炎性因子,改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3.
目的:对B超诊断在早期发现颈内动脉斑块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实施诊断治疗颈内动脉斑块患者中选取66例,均采用两种方法检测。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B超诊断和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在硬软斑、溃疡斑以及扁平斑检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易损斑块检出中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内动脉斑块患者颈动脉狭窄早期发现中,MRI和B超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易损斑块检查中MRI具有显著应用优势,B超更适合应用在其早期诊断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4.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最早常发生于颈动脉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硬化的早期体征,颈动脉位置表浅,易被体表超声检测,且超声技术简单易行、直观、无创,现已成为临床检测颈动脉硬化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近年来超声仪器的不断改进及相应软件的研发,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超声技术日趋成熟,新的超声技术也不断涌现,现在不仅可以检测颈动脉斑块的大小、位置、体积及血管的狭窄程度,还可判断斑块的成分及稳定性,但各种超声诊断技术均有其优势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析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来我院接受体检的5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均对两组研究对象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分布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较均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比较,组间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能够较好的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及内部斑块发生、分布情况及分型,对该类疾病临床诊治均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6.
目的在颈动脉的内膜剥脱手术(CEA)之前应用三维超声并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择取自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CEA手术的患者共60例,为所有患者先实行二维超声筛查,再行三维超声成像。对比两次检查结果之间的不同。结果就斑块的大小、形态与累及范围而言,二者是相近的;就斑块稳定性的检查结果而言,三维超声更加清晰而直观。结论为了确保斑块空间结构及稳定性能够被更准确地诊断出来,应使用三维超声成像,以提高CEA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7.
有一种可怕的东西,它可能出现在人体内;它的存在,是血管发出的“求救信号”;它会越长越大,阻塞血管并导致人体偏瘫甚至危及生命。它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18.
〔摘 要〕 目的:分析超声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及狭窄的影响因素差异。方法:选取肇庆市端州区华 佗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98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均对两侧颈动脉开展超声检查,后依据 IMT mean 分成增厚组(n = 62)与正常组(n = 36),依据斑块性质分成无斑块组(n = 60)、高回声组(n = 18)与低 / 混 合回声组(n = 20),依据狭窄程度分成 0 % ~ 30 % 组(n = 70)与≥ 30 % 组(n = 28),统计不同组别的一般资料差异, 将有差异项带入 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 IMTmean、斑块及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卒 中史、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属于 IMTmean 的影响因素(P < 0.05),反映其 60.5 % 的变化;年龄、吸烟史、收缩压、高 低密度脂蛋白属于颈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P < 0.05),反映其 32.8 % 的变化;吸烟史、年龄及低密度脂蛋白属于易损斑 块的影响因素(P < 0.05),反映其 15.6 % 的变化。结论:超声评估 CAS 有关指标和传统危险因素之间不完全相同,其中 IMT mean 和其的关系最为密切,颈动脉狭窄其次,而易损斑块与其关系最小,形成易损斑块和狭窄可能和炎症等非传统性 因素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9.
近年来,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性评估已成为影像学研究的热点。在防治急性脑血管事件方面,监测和评估易损斑块的形态学变化较测量管腔的狭窄程度更具临床意义。目前,新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不仅可以观察血管的形态学改变和动脉硬化斑块的成分,还可进行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因此,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准确评估颈动脉内斑块的位置、大小及易损性等有助于临床及时、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法,有效控制病情,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对比探究64排冠脉CTA和DSA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分别进行了冠脉CTA检查和DSA检查,比较两种方式检查检出斑块情况以及图像分析。结果:64排冠脉冠状动脉检查出斑块总数92个。斑块性质如下:软斑块18例(19.6%),硬斑块31例(33.7%),混合斑块43例(46.7%)。未见狭窄明确狭窄21支(22.8%),轻度狭窄31支(33.7%),中度狭窄28支(30.4%),重度狭窄至闭塞12支(13.0%);而DSA检出斑块个数67个,轻度狭窄29支(43.2%),中度狭窄27支(40.0%),重度狭窄至闭塞11支(16.4%)。对狭窄血管的判定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DSA无法有效判断斑块性质。结论:冠脉CTA的分辨率比DSA高,判断斑块性质上优于DSA;在冠状脉粥样硬化狭窄上检查,CTA接近DSA,若两者能够联合应用,互相弥补,能够更好的为临床上治疗提供证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