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40篇
  免费   1441篇
  国内免费   679篇
耳鼻咽喉   107篇
儿科学   440篇
妇产科学   104篇
基础医学   612篇
口腔科学   178篇
临床医学   9683篇
内科学   4946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165篇
特种医学   17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3032篇
综合类   10455篇
预防医学   2248篇
眼科学   129篇
药学   4077篇
  90篇
中国医学   853篇
肿瘤学   1038篇
  2024年   251篇
  2023年   859篇
  2022年   1137篇
  2021年   1255篇
  2020年   969篇
  2019年   954篇
  2018年   441篇
  2017年   879篇
  2016年   937篇
  2015年   1149篇
  2014年   2135篇
  2013年   2118篇
  2012年   2708篇
  2011年   2778篇
  2010年   2569篇
  2009年   2468篇
  2008年   2346篇
  2007年   2100篇
  2006年   1880篇
  2005年   1863篇
  2004年   1407篇
  2003年   1219篇
  2002年   1155篇
  2001年   835篇
  2000年   647篇
  1999年   518篇
  1998年   429篇
  1997年   388篇
  1996年   327篇
  1995年   257篇
  1994年   247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口服消炎痛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末闭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观察消炎痛关闭新生儿(足月儿及早产儿)动肪导管未闭(PDA)的效果,对经心脏彩超确诊的新生儿PDA90例,其中72例(足月儿33例,早产儿39例)口服消炎痛治疗,另18例未用消炎痛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消炎痛治疗组动脉导管关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早产儿关闭率(92.37%)高于足月儿(78.78%),并明显高于对照组(92.37%比42.8%);足月儿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消炎痛治疗组中有21例合并其他先心病,结果单纯PDA导管关闭率(94.12%)明显高于合井其他先心病的PDA组(61.9%)。早产儿动脉导管的自闭率低于足月儿。结论:口服消炎痛治疗早产儿PDA的效果优于足月儿,单纯PDA优于合并其他先心病者,足月儿在治疗原发病后PDA自闭的可能性大,早产儿自闭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两种单静脉入路法和动静脉双入路法治疗PDA各自的优缺点及最佳适应症,为PDA患者选择合理介入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03例PDA患者经三种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其中单静脉入路超声法37例,单静脉入路造影法14例,动静脉双入路法52例。PDA的位置、形态、大小经不同方法观察,单静脉超声法经超声观察,单静脉造影法在PDA内或降主动脉近PDA口外造影观察,动静脉双入路在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观察。选择合适型号的Amplatzer伞经股静脉建立的轨道进行封堵。术后15 min经胸超声及心脏听诊判断有无分流。术前、术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术后3 d、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及动脉导管未闭再通。结果103例患者全部一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操作平均透视时间(10.45±4.35)min,心导管检查测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轻度增高[(33.2±3.11)mmHg]降为正常[(22.03±5.3)mmHg]。术后即刻所有患者心前区双期连续性杂音消失,术后无残余分流,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随访1个月未发生动脉水平分流及动脉导管再通。结论单静脉入路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简化了手术程序,不用或减少造影剂用量,缩短了操作透视时间,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近几年间我科共收治食管腐蚀性瘢痕狭窄病人3例,因种种原因不愿手术治疗,我们均采用气囊导管在X线荧光屏监视定位后行分段多次有效的控制性扩张,从而达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4.
临床上对缺氧患者常用的供氧方法有面罩法、鼻罩法、鼻塞法及鼻导管法。这些吸氧器具在用于婴幼儿时有许多不便之处。如:面罩供氧需氧量大;患儿的体位需固定,既不利于家长护理,也不利于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有时患儿难以耐受长时间的固定体位,不配合治疗而影响疗效。用鼻塞或鼻导管供氧,因其对鼻腔和鼻黏膜的直接刺激,容易导致患儿哭闹烦躁,加重缺氧;有时患儿鼻腔的分泌物会阻塞导管口而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比较导管直接溶栓 (catheter -directedthrombolysis,CDT)和系统性溶栓 (systemicthrombolysis ,ST)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静脉壁形态学变化及近期疗效。方法  2 0只成年杂种犬通过结扎双侧股静脉远近端制作急性深静脉血栓模型。 4 8h后松开结扎线 ,DSA造影证实血栓形成。将模型犬随机分成CDT组 10只和ST组 10只。CDT组经股静脉插入多个侧孔的溶栓导管 ,经导管用微泵以 8ml/h的速度滴入重组链激酶 (re combinantstreptokinase ,r sk) (15 0 0 0U/kg ,溶于 5 0mlNS中 )每 2h取血测定PT、APTT ,并造影观察溶栓进展。ST组从膝下外周静脉滴入r sk用量同前。结束后造影观察溶栓效果。术后 1d从各组随机抽取 5只获取标本 ,余下的 4周后再次造影观察静脉通畅度 ,并获取标本。HE染色观察静脉是否通畅 ,是否有附壁血栓 ;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沉积情况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情况 ;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结果 CDT组在 6h内均能完全溶解血栓 ,血栓溶解率为 10 0 % ,而ST组仅为 2 0 % ,二者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PT、APTT未见明显延长 ;CDT组 1d和 4周时均未见附壁血栓 ,而ST组可见有附壁血栓 ;术后 1d两组间胶原纤维染色面积和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面积无明显  相似文献   
96.
危重患者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感染及菌群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危重病患者的救治中,中心静脉插管已被广泛应用于输注抗生素、静脉营养、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血液净化治疗等,为临床抢救工作带来快捷和方便.但随着血管内留置管道的广泛运用, 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情况逐渐增多[1],中心静脉导管作为直接与心脏和血循环相连的通道,导致部分致病菌直接从导管入血,形成血行感染,同时导管置入后迅速被生物膜包裹,抗生素难以渗入生物膜内,导致感染难以控制.本文通过对180例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细菌培养,了解导管相关感染(CRI)的发生率及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为临床减少CRI的发生、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7.
徐医军 《天津医药》2005,33(4):249-249
胸导管或其主要分支破裂,其内的液体漏出聚集在胸膜腔,即为乳糜胸。多见于食管或纵隔手术后损伤,而自发性乳糜胸临床较少见,约占所有胸腔积液的2%。其病因较复杂,多数由肿瘤、炎症、寄生虫或免疫疾病等引起,其中特发性乳糜胸无明确的原发病因,可能与以前的外伤、感染或原有脊椎异常引起胸导管固定后突然牵拉固定的胸导管有关;饱餐后胸导管充盈又突然咳嗽引起压力升高也可能是其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8.
腰椎穿刺置管持续腰池引流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改进后的持续腰池引流方法的效果,为降低引流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将7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腰穿置管引流.观察组改进穿刺手法,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依次连接输液延长管、三通及引流袋.结果 两组置管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堵管、疼痛发生率分别为0、2.78%,对照组分别为16.67%、2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改进后的腰池置管引流方法可减少引流管堵塞率、减轻患者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99.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简称右室心肌病)伴发的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治疗是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借鉴心肌梗死后室速的消融方法对右室心肌病室速进行传统电生理标测指导消融,成功率低;受外科心内膜切除术的启示,采用基质改良的方法对右室心肌病室速进行消融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弄清。在三维电生理标测指导下结合激动标测与基质改良,可能优越于单独使用一种方法。对于右室心肌病室速的消融治疗的指征、标测指标的选择及精确化,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0.
双J管临床应用及美蓝在置管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J管(双J输尿管支架管)在泌尿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美蓝在置放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15例患者采用放置双J管作内支架和内引流治疗,近期48例术中以美蓝协助定位。结果术后留置尿管5~7d,无切口感染、尿瘘等并发症。术后1~3个月拔除双J管,随访3~6个月,肾功能、肾积水明显好转,吻合口通畅。以美蓝协助定位者无双J管上移致拔管困难。结论双J管具有内支架和内引流作用,操作简单,引流效果好,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时间。以美蓝协助定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