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5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197篇
内科学   14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357篇
综合类   1229篇
预防医学   21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07篇
  8篇
中国医学   127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快速拔管超声评分(fast-track extubation ultrasound score,FTEUS)用于反映心脏术后患者多器官信息临床指标的价值。  方法  前瞻性纳入华西医院2019年2~9月,心脏大血管术后,准备拔管脱离呼吸机的患者。根据心脏术后患者特点,制定快速拔管超声评分方案(fast-track extubation ultrasound score protocol,FTE-USP),即在常规快速脱机标准的基础上,使用FTEUS对患者进行流程化、个体化的评估。由两位观察者分别使用FTE-USP进行患者超声影像评价,并用Kendall一致性系数判断观察者间一致性。评估FTEUS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共20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9例,女性118例,年龄为(54.63±11.80)岁,FTEUS均在床旁完成,完成时间为(8.23±2.08) min,观察者间Kendall一致性系数0.941。随FTEUS总分增加,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随之增加(特别是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肝、肾、心、肺等器官功能指标有明显变化,其中血清肌酐水平、血清胱抑素C水平、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术后监护室时间、拔管后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与FTEUS呈正相关(P < 0.05)。FTEUS达到5分时,心律失常(14/24,58.3%)、心肺复苏(2/24,8.3%)、脱机失败(2/24,8.3%)发生率均增加。  结论  FTE-USP整合了多器官信息,可于心脏术后患者床旁快速完成,并警示不良事件,有应用于协助临床决策的潜力。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接收的78例留置胃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归纳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循证护理。结果:两组胃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充分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强化护理。对两组因操作不当、自行拔出及意外脱落而造成气管插管拔管的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因操作不当、自行拔出及意外脱落而造成气管插管拔管的发生率为4.88%(2/41),低于对照组的21.95%(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8.05%(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期间采取强化护理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54.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ICU发生意外拔管的16例气管插管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导致意外拔管的相关因素有:缺乏有效的固定、未使用镇静剂、未使用适当的肢体约束及护患沟通不良等。因此,对人工气道的患者应高度重视,重在预防,做到正确固定,充分沟通,适当镇静和肢体约束,是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自制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器对留置导尿患者拔管效果的影响。方法:120例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留置导尿护理常规定时夹闭引流导管的方法,实验组使用自行研发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器训练膀胱的功能。观察两组患者的拔管成功率和护理工作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拔管成功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护理工作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膀胱功能训练器能有效提高拔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56.
李莹昌  朱德春 《吉林医学》2013,34(23):4720-4721
目的:对盐酸戊乙奎醚和阿托品用于小儿全身麻醉前静脉用药的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方法:选取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66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82例,在全身麻醉前应用阿托品;乙组患者84例,在全身麻醉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乙组患者心率、拔管时间、分泌物体温、烦躁等均显著优于甲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有因用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在小儿全身麻醉前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可明显降低心率变化,缩短术后拔管时间,有效减少分泌物量,减少术后患者烦躁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适宜依据患者情况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临床科室上报的非计划拔管16例,对胃管,尿管,胰岛素泵管发生意外拔管的临床资料从人、机、料、法、环五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6例非计划拔管的原因较多,包括护理人员资历较低经验不足,缺乏对管路重要性的认识,护理人员数量少,工作量大,巡视不到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善,宣教无侧重点,家属依从性差,使用材料质量不过关,固定方法不妥,患者烦躁时未及时使用镇静药物等。结论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隐患,重点宣教与沟通,加强巡视,重视心理因素及环境的改变,加强管路护理安全教育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制订有效防范措施,规范程序及流程,合理安全使用镇静药物,对导管加以有效固定,合理使用约束器具等,是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8.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UEE)是指意外或患者有意地拔除气管插管,包括患者自我拔管及意外脱管。UEE为ICU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国外报道UEE的发生率占气管插管的3.4%~22.5%,  相似文献   
59.
张冬芝 《吉林医学》2013,34(10):1892
目的:分析留置输尿管双"J"管拔管困难的患者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不同原因留置输尿管双"J"管造成拔管困难的患者进行深入研究,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再拔管。结果:5例因拔出过程中双"J"管周围尿盐附着导致拔管困难,应用ESWL成功拔出。结论:双"J"管具有良好的内支架和内引流作用,常被用于解除上尿路梗阻,预防和减少上尿路手术后发生的输尿管狭窄及尿漏,预防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因石街形成所致的尿闭或者感染等。近年来多种原因致拔管困难时有发生,双"J"管周围尿盐附着导致拔管困难,应用ESWL均能成功拔出。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分析麻醉苏醒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气管插管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并探讨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患者共1 00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后转入麻醉苏醒室进行监护,统计患者麻醉苏醒期间的意外拔管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意外拔管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生意外拔管事件)、对照组(未发生意外拔管事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分析,对导致气管插管患者全麻苏醒期发生意外拔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过小(≤12岁分别有52例、407例)、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39例、218例)、镇静镇痛措施不充分(28例、156例)、舒适度差(21例、119例)、缺乏有效固定或约束措施(54例、371例)、术前精神状态差(18例、89例)、护理措施不当(15例、59例)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后得出,导致气管插管患者全麻苏醒期发生意外拔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过小、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镇静镇痛措施不充分、舒适度差、缺乏有效固定或约束措施、术前精神状态差、护理措施不当.结论 麻醉苏醒室气管插管患者发生意外拔管事件的原因主要为年龄过小、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镇静镇痛措施不充分、舒适度差、缺乏有效固定或约束措施、术前精神状态差、护理措施不当,临床上应根据上述原因对麻醉苏醒室的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加强护理和重点监护,以尽可能地减少意外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