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3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8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485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504篇
  1篇
中国医学   63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工业大麻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大麻二酚的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方法 建立角叉菜胶致大鼠急性炎症模型和佐剂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测定大麻二酚5、7.5、10和20 mg/kg各剂量组大鼠灌胃后不同时间的肿胀值变化,并与艾瑞昔布阳性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角叉菜胶致大鼠急性炎症模型组相比,大麻二酚各剂量给药组大鼠肿胀值均下降,并随给药剂量和时间的增加抗炎作用逐渐增强,其中20 mg/kg大麻二酚给药后3h肿胀值和肿胀率均较阳性对照组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佐剂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组相比,大麻二酚各给药组显示出一定的量效关系,且10 mg/kg大麻二酚剂量组给药后第12d以及20 mg/kg剂量组给药后第10和12d的肿胀值和肿胀率均显著降低(P<0.05,P< 0.01),而大麻二酚各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麻二酚对角叉菜胶致大鼠急性炎症和佐剂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类脂质体贴剂的透皮机制,比较雷公藤多苷片及雷公藤多苷类脂质体贴剂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释放,用多种释药模型对释药曲线进行拟合。将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9.1 mg·kg~(-1))及雷公藤多苷类脂质体贴剂高、低剂量组(9.1和4.5 mg·kg~(-1)),通过二甲苯致耳肿胀建立小鼠急性炎症模型,观察小鼠耳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及脾、胸腺的脏器指数。结果雷公藤多苷类脂质体贴剂的透皮释放曲线与Higuchi模型拟合最好,能达到缓释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耳肿胀度、胸腺指数升高,血清中IL-1和TNF-α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多苷片组和雷公藤多苷类脂质体贴剂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IL-1和TNF-α含量(P<0.05),雷公藤多苷类脂质体贴剂高、低剂量组胸腺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与雷公藤多苷片组比较,雷公藤多苷类脂质体贴剂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并减少血清中IL-1和TNF-α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类脂质体贴剂比雷公藤多苷片表现出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93.
谈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人们就会想到激素,如泼尼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的确,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用或不用激素、激素的疗程及怎样停用激素,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激素对人体的作用像一把双刃剑.它有抗炎作用,可以大大减轻关节的炎症,从而缓解临床的各种症状.同时,激素在剂量过大及疗程过长时,不但不能很好地控制类风湿病变的进展,而且常常还会有明显的副作用,如引起青光眼、白内障、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消化道溃疡、严重的骨质疏松、感染、儿童发育停滞等.这些副作用对患者的伤害有时甚至会超过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伤害,这时患者就会受到疾病与激素副作用的双重折磨.  相似文献   
994.
花青素对人体的益处国外一项研究发现花青素摄入量多的人患心肌梗死风险低。每周食用蓝莓和草莓这两种富含花青素食物多的人与低摄入量者相比可降低患心肌梗死风险,认为高花青素摄入可减少年轻女性的心肌梗死风险。在浆果和其他深色水果、蔬菜中含量较高的花青素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减缓认知能力下降。2010年对大鼠的一项研究表明,草莓等食物中提取的花青素物质含量高的饮食可以"逆转年龄相关的神经功能缺陷和学习记忆行为障碍。"花青素还可以降低患乳腺癌、胃肠癌等癌症的风险。莓子类食物提供强大的抗氧化保护,可抗击皮肤老化,由内而外。曼越橘可以帮助女性降低尿道感染的危险。花青素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能够增强血管弹性,改善循环系统和增进皮肤的光滑度,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小秦艽花抗炎作用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并结合 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筛选小秦艽花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TTD等数据库筛选炎症相关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 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 DAVID 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分析及 KEGG 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小秦艽花活性成分23个,预测出27个作用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小秦艽花主要涉及PTGS2(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等关键蛋白以及response to oxidative stress(氧化应激反应)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TNF-α signaling pathway(肿瘤坏死因子α信号通路)等通路来发挥抗炎作用。结论:小秦艽花的抗炎作用体现了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深入阐释小秦艽花抗炎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观察马齿苋提取物对湿疹大鼠皮肤肿胀度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抗炎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作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马齿苋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在大鼠右背部涂抹造模。实验第21天断颈处死,剪取造模皮肤及对称的左侧健康皮肤,取相同面积的皮肤,比较皮肤重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马齿苋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均能减少大鼠皮肤的肿胀度(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马齿苋高剂量组皮肤肿胀度明显小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马齿苋提取液减少了湿疹大鼠皮肤的炎症反应,具抗炎作用,对湿疹的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林剑萍  黄卫 《内科》2012,7(4):387-38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高脂肪及高糖食品的摄入量增多,人体营养结构的失衡,导致高血脂人群急剧增多。阿托伐他汀钙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近年来,国内外资料显示,阿托伐他汀钙除降脂作用外,还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他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98.
999.
新近研究发现,一些蠕虫来源的免疫调节分子可预防或治疗小鼠模型中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反应。本文综述了多种蠕虫来源的免疫调节分子及其在小鼠模型中的抗炎效应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围术期镇痛作为术后康复的重要内容,是医生和病人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2009年成人术后镇痛共识的颁布,多模式镇痛的理念已成为麻醉科医师处理术后镇痛的基础观念。而NSAIDS类药物,尤其是选择性COX-2抑制药,在术后多模式镇痛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于上述原因,为优化术后疼痛管理,促进和改善术后镇痛的现状,由《临床麻醉学杂志》主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辉瑞中国术后镇痛论文征集",向广大麻醉科医师征集术后镇痛相关的论文。一、征文主题:1.选择性COX-2抑制药在中枢敏化方面的作用(如对手术创伤或其他药物引起的痛觉敏化的影响/作用)。2.与阿片类药对比在运动痛和清醒镇痛方面的作用。3.选择性COX-2抑制药的抗炎作用、对炎症因子和免疫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