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51篇
  免费   736篇
  国内免费   269篇
耳鼻咽喉   319篇
儿科学   181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237篇
口腔科学   196篇
临床医学   1509篇
内科学   1225篇
皮肤病学   178篇
神经病学   192篇
特种医学   2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50篇
综合类   3842篇
预防医学   1277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1894篇
  47篇
中国医学   3382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83篇
  2022年   472篇
  2021年   589篇
  2020年   515篇
  2019年   445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400篇
  2016年   435篇
  2015年   469篇
  2014年   826篇
  2013年   750篇
  2012年   893篇
  2011年   907篇
  2010年   814篇
  2009年   697篇
  2008年   814篇
  2007年   822篇
  2006年   748篇
  2005年   747篇
  2004年   590篇
  2003年   472篇
  2002年   386篇
  2001年   399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03~2008年,笔者采用穴位注射配合自拟建中愈胃汤内服,治疗慢性胃炎(CHG)61例,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研究慢性胃炎(虚寒型和虚热型)的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治疗组80例,针灸治疗主穴为脾俞、胃俞、中脘、行间、内关、公孙等,药用徐长卿、甘草、白芍、北沙参、橘红、黄芪、当归、乌梅等煎服。结果总有效率为88.8%,虚寒型、虚热型疗效分别为92.6%和80.8%。结论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进一步明确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上皮细胞结构的改变,建立非糜烂性反流病高清晰内窥镜下的诊断标准及诊断指标.方法 于消化科门诊顺次收集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超过3个月、2周内未服过抑酸药、同意行24 h食管pH监测的患者及正常志愿者.采用富士能EG485ZH高清晰内窥镜进行观察,同时录像及照相.于齿状线上方鳞状上皮部分、齿状线下方柱状上皮部分、胃窦、胃体各取一块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及内窥镜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EE组及无糜烂组.24 h胃食管pH监测阴性及pH监测阳性内窥镜下无典型改变者给予PPI试验(洛赛克20 mg,2次/d,口服7 d).随机分别选取正常对照组、NERD组及糜烂性食管炎(EE)组患者20、22、20例于齿状线上方鳞状上皮取一块组织行电子显微镜观察.对研究对象采用耐信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其体重指数及病程,观察其与酸暴露程度的关系.结果 非糜烂性反流病占胃食管反流病的大部分.非糜烂性反流病高清晰内窥镜下主要表现为齿状线形态及贲门黏膜粗糙程度的改变.结论 非糜烂性反流病根据其内窥镜下的表现可以分为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和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病理组织学检查不能做为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但对诊断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4.
脊髓损伤大多数源于交通伤、坠落伤、暴力或运动伤,而下颈椎脊髓损伤尤其多见,损伤导致下颈椎不稳,椎管形态改变,脊髓受压,且因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如治疗不当常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以前采用单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由于不能提供足够的稳定而需术后辅以确切的外固定,且植骨面亦因此形成假关节导致骨块脱落、颈椎不稳及畸形等并发症,因此术中须加用内固定,以前即使采用内固定,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高龄病人普外手术的方式与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2~2002年196例高龄病人普外手术、伴发病、并发症及处理,结果 治愈率91.84%,死亡率3.57%。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多学科协作以及采用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高龄病人的手术是可行的,并且术后能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慢性胃炎患者HLA-DRB1等位基因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技术检测33例维吾尔族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采用PCR-SSP检测HLA-DRB1*0405、HLA-DRB1*08、HLA-DRB1*12等位基因,并与36例汉族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新疆维吾尔族慢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78.8%)显著高于汉族慢性胃炎患者(58.3%)(P〈0.05);2)维吾尔族、汉族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与HLA-DRB1*0405、HLA-DRB1*08、HLA-DRB1*12等位基因无相关性(P〉0.05)。结论1)维吾尔族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高于汉族慢性胃炎患者;2)维吾尔族、汉族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与HLA-DRB1*0405、HLA-DRB1*08、HLA-DRB1*12等位基因无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按悉尼胃炎新分类法分析8900例慢性胃炎的病理与纤维内镜的特点。方法 采用内镜和HE与幽门螺杆菌染色检查8900例慢性胃炎内镜及病理形态的分布情况。结果 8900例慢性胃炎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以幽门螺杆菌性胃炎5785例最多见(65.00%),其他依次为炎症性胃炎1107例(12.44%)、肠化性胃炎1010例(11.35%)、活动性胃炎712例(8.00%)、萎缩性胃炎286例(3.21%)。内镜下形态:充血渗出性胃炎5999例为最多见(67.40%),其他依次为隆起糜烂性胃炎838例(9.42%)、出血性胃炎712例(8.00%)、萎缩性胃炎623例(7.00%)、平坦糜烂性胃炎618例(6.99%)、返流性胃炎89例(1.00%)、皱襞增生性胃炎21例(O.24%)。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关系密切。治疗HP感染对于预防与治疗慢性胃炎具有重要意义。悉尼胃炎新分类是一种较实用和理想的一种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68.
胃息肉是胃黏膜突起伸向胃腔的隆起性病变,在胃镜检查中检出率大多较低,约1.2%~5.0%。有研究显示胃息肉恶变率为1%~3%。普通内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观察到息肉表面的一些黏膜结构,不能反映全部息肉状态而容易漏诊,而高清晰放大内镜可将病变放大至实体显微镜下观察的水平,从而显示息肉的组织学特征,易于观察到病变早期黏膜微细结构变化及微血管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9.
李恩艳 《新医学》2005,36(6):354-354
患儿女,8个月.因哭闹不安伴前囟隆起半日于2004-10-23入院.患儿入院前半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哭闹不安,不能安静入睡,伴恶心、呕吐两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状,无腹泻及咳喘,体温37.3℃,无惊厥及呼吸困难,同时家长发现患儿前囟隆起,未经特殊治疗而入院.患儿为顺产,出生后一直情况良好,按时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70.
调胃合剂临床应用20年,治疗慢性胃炎、溃疡病等万余例,作科研病例观察数千例,资料完整者总结257例,按国家规定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症状有效率98%,胃镜、病理、HP复查有效率85%左右。国家新药基金立项后改名为“调胃颗粒”,1999年6月至2000年1月成功观察病例30例,症状有效率100%,胃镜复查有效率93.33%,病理复查有效率72.14%,HP抑菌率85%。根据国家医药管理局新药研究管理有关规定,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调胃颗粒”的最佳工艺,采用TLC法,对本品中所含黄连、厚朴、苍术、陈皮、自芷、自芨六味中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本品的君药黄连所含主要有效成分黄连总季铵碱进行了含量测定,确认其重现性、精密度、回心率均符合规定,含量暂限定为每克不小于9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