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7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357篇
耳鼻咽喉   89篇
儿科学   186篇
妇产科学   114篇
基础医学   465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1724篇
内科学   903篇
皮肤病学   124篇
神经病学   186篇
特种医学   2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553篇
综合类   3743篇
预防医学   1705篇
眼科学   212篇
药学   1345篇
  25篇
中国医学   1119篇
肿瘤学   35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682篇
  2011年   531篇
  2010年   728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5132篇
  2007年   1035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1121篇
  2004年   530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福建省泉州地区女性骨峰值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泉州地区女性峰值骨量及其形成的年龄,探讨女性峰值骨量、骨密度与年龄的关系,为建立该地区女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和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enger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泉州地区540名20~44岁的健康女性进行骨密度测定,并制定调查表格.对所获得的资料用-x±s表示.结果 泉州地区女性35~岁年龄组骨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骨密度.结论 通过对泉州地区女性的峰值骨量的普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特别是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同时将有助于泉州地区女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建立,且对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2.
目的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AMACR mRNA的方法学并检测其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在AMACR基因的2、3外显子之间设计一对引物及MGB探针,将PCR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作为定量检测的标准品,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然后对32例PCa、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34例其它肿瘤组织进行AMACR mRNA的定量检测.结果 重组质粒经PCR扩增及序列测定,表明克隆成功,该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为5~5×108copies/reaction.AMACR mRNA在PCa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BPH组织(P<0.01)及其他类型肿瘤组(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90,AMACR mRNA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和86.7%.PCa组织中AMACR mRNA表达量及检测阳性率与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之间的差异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AMACR mRNA的方法具有敏感、特异、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AMACR mRNA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对PCa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3.
目的:探讨PCR检测大鼠外周血及腹水中细菌DNA对空肠-空肠、回肠-回肠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健康Wistar雌性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空肠-空肠吻合组;C组为空肠吻合口瘘组;D组为回肠-回肠吻合组;E组为回肠吻合口瘘组。采集手术前后外周血及术后腹水,抽提DNA, 比较lacZ基因和16SrRNA基因的PCR阳性率,并观察各组的病理学情况。结果:(1)C,E组术后外周血lacZ基因PCR阳性率与B,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E组术后外周血16SrRNA基因PCR阳性率显著高于B,D组(P<0.05)。(2)C,E组腹水lacZ基因和16SrRNA基因PCR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D组(P<0.05)。(3)C,E组腹水lacZ基因阳性率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C,E组腹水16SrRNA基因阳性率与外周血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PCR检测术后外周血16SrRNA基因对空、回肠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2)检测术后腹水lacZ基因和16SrRNA基因对空肠-空肠、回肠-回肠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断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4.
目的 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 PlGF)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的意义.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3月,对61例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记录Gensini冠脉病变积分.其中男53例,女8例;平均年龄61岁.对冠脉病变严重的26例患者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型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及支架置入术,术后观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另取2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抽静脉血测定血浆PlGF水平.结果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胸痛患者可分为冠心病组(n=45)与非冠心病组(n=16).冠心病组血浆PlGF水平为(10.70±0.49)ng/L,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4.53±0.64)ng/L和对照组(3.64±0.36)ng/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PlGF水平与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成强正相关(r=0.918,P<0.01).PTCA及支架置入患者术后30d随访,4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其PlGF水平为(13.98±3.39)ng/L,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7.25±2.96)n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血浆PlGF水平在不明原因胸痛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血浆PlGF水平越高,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血浆PlGF水平对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潜在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5.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00年3月-2006年1月,对24例27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男7例,女17例;年龄26~63岁,平均49.6岁.单侧21例,双侧3例.主要症状为髋部疼痛及跛行.Crowe分型:Ⅰ型15例16髋,Ⅱ型4例4髋,Ⅲ型3例4髋,Ⅳ型2例3髋.术前除3例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外,余患者下肢不等长2~7 cm.结果 24例患者无术后感染、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获随访9个月~6.5年,平均3.2年.18例髋部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3例术后跛行,经积极臀中肌锻炼后逐渐消失;3例末次随访时仍有轻度跛行,但较术前明显减轻.3例术后双下肢不等长>1 cm,其余均≤1 cm.2例下肢延长4~5 cm.所有患者均无坐骨神经牵拉伤情况.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6.5±7.2)分提高至(84.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真臼位置加深髋臼,选用小号人工臼体的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6.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位髋臼、股骨不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方法 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32例35髋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男6例7髋,女26例28髋;年龄28~72岁,平均53岁.按Crowe分型,Ⅰ型10例11髋,Ⅱ型14例15髋,ⅠⅡⅢ型5例6髋,Ⅳ型3例3髋.术前均存在严重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19例下肢短缩3~6 cm.术前Harris评分(41.19±10.13)分.采用软组织彻底松解、原位髋臼、股骨不截骨的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平均50 min,输血2~4 U.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32例均获随访12~60个月,平均24个月.无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股神经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假体松动的临床和X线征象.术后下肢延长2~6 cm,基本恢复双下肢平衡.术后Harrs评分(84.71±9.3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良好方法,术中彻底松解可以下肢延长4~6 cm而无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197.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观察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动态分析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的特点.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治疗100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男18例,女82例;年龄7~36个月,平均19.4个月.左侧68例,右侧32例.髋关节脱位按Zionts等方法分度,Ⅰ度15例,Ⅱ度50例,Ⅲ度26例,Ⅳ度9例.治疗时行内收肌切断与牵引74例,直接闭合复位26例.按四级功能评价标准判定临床疗效;于复位前、复位后第3、6、9和12个月动态测量患、健侧髋关节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cetabular index of depth to width,AI(D/W)],并进行相关比较.结果 治疗12个月功能恢复总优良率达88.00%.复位后12个月,患侧AI由治疗前(37.17±2.17).下降至(27.02 ±3.54).,AI(D/W)由22.06%±1.65%增长至29.80%±3.56%,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侧AI下降幅度、AI(D/W)增长幅度明显快于健侧(P<0.01).复位后1~3个月、10~12个月AI分别为(3.22±1.42).和(3.41±2.03). 9 AI(D/W)分别为2.69%±1.83%和2.33%±1.13%,明显快于其他时间段(P<0.01);各时间段患侧AI下降幅度、AI(D/W)增长幅度均明显快于同期健侧(P<0.01).复位后12个月,7~12月龄、13~18月龄A1分别为(13.71±396).和(11.48±4.15).,AI(D/W)分别为9.95%±3.81%和8.28%±3.58%,明显快于其他年龄段患儿(P<0.05);各年龄段患侧AJ、AI(D/W)变化速度均明显快于健侧(P<0.01).结论 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操作简便,治疗效果良好,在治疗后12个月内,患侧髋臼发育速度明显快于健侧;患侧髋臼的发育高峰期在复位后1~3个月和10~12个月;患儿年龄<18个月为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98.
王岩峰  吕刚  许卫兵  金哲  黄涛 《中国骨伤》2008,21(6):427-429
目的:观察低温保存(-70℃)的神经干细胞(NSCs)复苏后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NSCs在处于对数生长期阶段冻存2周,复温后由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Brdu)标记,制备大鼠SCI模型.实验分为3组:NSCs移植组(A组)、DMEM填充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脊髓损伤后立即进行移植干预,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的存活及迁移情况,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法观察损伤处轴浆运输的重建.结果:复苏的NSCs经Brdu标记后移植到SCI区,在损伤脊髓区域可检测到标记的阳性细胞,辣根示踪技术显示细胞移植组较DMEM填充组阳性细胞明显多,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保存的NSCs在移植到脊髓损伤区域后可存活,并参与脊髓损伤处轴浆通路的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199.
目的:探讨面部轮廓的改善对女性求美者自尊的影响和作用。方法:运用美容手术的方法改善面部轮廓,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躯体自信量表(thebody-esteem scale,BES),体像障碍自评量表(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分别对健康的、面型不协调的、或对自身面型不满意的160例女性求美者进行治疗前、后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面部轮廓改善后的各自评量表分值与术前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具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面部轮廓的改善对女性求美者的自尊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0.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内微淋巴管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微淋巴管标记物podo—planin对102例乳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微淋巴管的特点,分析乳腺癌中微淋巴管密度(MLD)及淋巴管浸润(LVI)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与血管标记物CD34进行双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的特异性。结果 podoplanin标记的微淋巴管与CD34标记的微血管没有交叉反应;乳腺癌组织中MLD和形态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肿瘤组织内MLD较正常乳腺组织明显增高(P〈0.01),且形态不规则,管腔较大,存在淋巴管管壁的开放,并观察到癌栓从开放处进入淋巴管。乳腺癌组织中MLD与LVI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肿瘤的病理类型、ER和PR的表达无关。LVI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1),并且在ER阳性与阴性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中存在淋巴管的生成,乳腺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在介导LVI中起重要作用,LVI可能是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更有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