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5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33篇
儿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0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19篇
内科学   368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645篇
综合类   809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3篇
  4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心力衰竭是消耗大量医疗资源的疾病之一.当终末期心力衰竭对正性肌力药物反应不佳,或出现严重心源性休克时,心脏移植或机械循环辅助装置成为重要的外科治疗手段.由于供体缺乏,机械循环辅助装置在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承担了重要角色.临床医生应通过全面的术前评估,为患者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并做好术后管理,以期获得更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通过复制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研究心肌瞬时钾电流在心脏移植物排斥反应时的变化,及动作电位变化。方法:复制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对照组(n=20)为Lewis-Lewis同基因移植,实验组(n=20)为Brown Norway-Lewis异基因移植。于移植后第2~4天处死大鼠,取心脏移植物进行病理检查并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肌细胞动作电位(AP)、心肌瞬时外向钾电流(I_(to))及内向整流钾电流(Ik_1)。结果: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复制成功,组织学可见对照组心脏移植物在移植后无明显排斥反应,而实验组在移植后第2、4天有轻度到中重度排斥反应;在移植后第2天,两组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_(to))密度无明显差异;第4天,实验组较对照组Ito密度显著下降,内向整流钾电流(Ik_1)显著下降(P0.05)。在移植后第2、4天,实验组较对照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均显著延长(P0.01)。结论:在大鼠心脏移植物排斥反应发生时,心肌细胞APD明显延长,I_(to)及Ik_1密度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应用微信平台对心脏移植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微信平台管理。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好于对照组。结论微信平台的应用可以提高心脏移植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4.
<正>心脏移植患者再次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国内罕见同类报道,我中心于2011年接受了1名患者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为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患者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奠定了基础,现将情况汇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移植后供体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通过对216例心脏移植患者术后10年内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的随访分析,评价心脏移植术后供体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移植心脏的心率变异功率频谱在术后第四年开始出现增长.亚组分析表明:35.2%的患者在术后数年内未出现明显心率变异功率谱的变化;约60%的患者在心脏移植术后第六年出现心率变异总功率谱的增加,低频功率谱增长,但高频功率谱未出现明确改变;7.4%患者心率变异功率谱在移植术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低频和高频功率谱在术后第四年开始显著增长,超过其他患者.结论 只有为数不多的心脏移植患者在心脏移植术后逐渐出现功能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恢复,而大多数供体心脏在术后的10年内仍保持着自主神经去神经化.  相似文献   
76.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脏病患者最终的归宿,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对于那些经各种治疗,心衰症状不见好转,甚至还有进展者,被称为顽固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1年和5年病死率分别达30%和60%,其中顽固性心力衰竭所占比重从0.5%~5%不等,并且其比例在近几年有不断增长的趋势[1]。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常山酮(HF)对大鼠异基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SPF级近交系Wistar雌性大鼠30只,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行颈部心脏移植手术:同系对照组15对(供、受体均为SD大鼠,术前第1天及术后均用生理盐水灌胃),排斥组15对(供体为Wistar大鼠,受体为SD大鼠,术前第1天及术后均用生理盐水灌胃)及HF治疗组15对(供、受体同排斥组,术前第1天及术后均用HF溶液灌胃)。移植后第3,5,7天每组各处死5只受体大鼠,留取移植心行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与排斥组相比,HF治疗组移植心存活时间延长,免疫排斥反应减轻,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呈低水平,供心心肌组织中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呈低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常山酮可以有效抑制大鼠心脏移植模型体内由于急性排斥反应引起的多种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异常升高,具有抗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潜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Th17分泌IL-17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78.
心肌肌钙蛋白I在心脏移植术后恢复及排斥反应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例心脏移植受体术后早期及定期行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检测,探讨cTnI在心脏移植术后恢复及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1)对19例心脏移植受体术后1个月内每日行cTnI检测;(2)对存活的心脏移植受体每3个月或发现急性排斥反应时行cTnI检测。结果(1)19例心脏移植术后1个月内恢复顺利的患者其心肌cTnI的下降速度均较快,心脏移植后8天内均下降至10μg/L以下,20天内降至正常,而死亡5例患者中早期死亡的3例其cTnI在术后10天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14例存活的心脏移植受体定期复查cTnI均正常,其中4例心肌活检病理确诊为Ⅱ级以上急性排斥反应患者,不论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级别高低,其cTnI均未见升高。结论cTnI对心脏移植早期恢复评定具有重要意义,而与急性排斥反应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9.
目的使用改进套管连接血管技术建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SD大鼠作为供体和受体。受体行左肾切除术,并游离肾动静脉分别用自制的聚乙烯套管套好备用。摘取供心后采用套管法分别连接供心无名动脉与左肾动脉、供心主肺动脉与受体左肾静脉。结果手术成功率90.6%(29/32)。结论本术式操作简单实用,不需手术显微镜,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 8例原位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术前依据患者心脏功能及全身状况 ,给予强心、利尿、营养心肌等治疗。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 ,气管插管控制呼吸 ,在体外循环下行原位异体心脏移植术。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选用合适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结果 :8例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平稳 ,术毕 6~ 14h拔除气管导管 ,无麻醉并发症。 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 17d和 72 d死亡 ,余 6例患者均存活。结论 :重视术前心功能准备 ,合理使用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物 ,维持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平稳是原位异体心脏移植术麻醉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