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15篇
  免费   2760篇
  国内免费   2218篇
耳鼻咽喉   117篇
儿科学   1025篇
妇产科学   161篇
基础医学   2404篇
口腔科学   93篇
临床医学   9692篇
内科学   10372篇
皮肤病学   418篇
神经病学   1109篇
特种医学   24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98篇
外科学   2922篇
综合类   20389篇
预防医学   4382篇
眼科学   337篇
药学   8962篇
  94篇
中国医学   4174篇
肿瘤学   254篇
  2024年   295篇
  2023年   1033篇
  2022年   954篇
  2021年   1148篇
  2020年   1043篇
  2019年   1087篇
  2018年   548篇
  2017年   1007篇
  2016年   1093篇
  2015年   1349篇
  2014年   2351篇
  2013年   2480篇
  2012年   3325篇
  2011年   3777篇
  2010年   3739篇
  2009年   3754篇
  2008年   4822篇
  2007年   4372篇
  2006年   4360篇
  2005年   4682篇
  2004年   3761篇
  2003年   3332篇
  2002年   2527篇
  2001年   2313篇
  2000年   1784篇
  1999年   1452篇
  1998年   1261篇
  1997年   1082篇
  1996年   933篇
  1995年   868篇
  1994年   700篇
  1993年   446篇
  1992年   409篇
  1991年   406篇
  1990年   359篇
  1989年   327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国内动态     
《高血压杂志》2006,14(2):158-158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压时程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535-536.该文研究有高血压史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人群中高血压发生与ICVD发生的时程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0~1999年间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66例首次ICVD发生之前或当时发现高  相似文献   
62.
急性脑血管病(ACVD)急性期易发生脑心综合征,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增高。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我们对收治的96例ACVD患者进行了心电图(EKG)及血清心肌酶谱分析,以探讨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 临床资料:本组男58例,女38例;年龄38~78岁,平均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经单根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窦(CS)顺行性/逆行性同时心肌灌注(SARC)的效果。方法将离体猪心分别经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或右冠状动脉(RCA)中的1支和CS行SARC,再依次向动、静脉灌注通路内注入磁共振造影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心肌内造影剂的分布以及对非灌注冠状动脉回流液进行分析,评估心肌灌注效果。结果SARC期间经单根冠状动脉注入Gd-DTPA不但使其支配区域磁共振信号增强,而且其余2根非灌注冠状动脉的支配区域信号也增强(包括右心室游离壁);而SARC期间经CS注入Gd-DTPA只引起非灌注冠状动脉支配区变亮,灌注冠状动脉的支配区和右心室游离壁的信号强度无改变。SARC期间非灌注冠状动脉收集的回流液速度分别为:LAD 10.5~17.7ml/min,LCX 9.7~15.2ml/min,RCA 4.7~7.8ml/min。结论经单根冠状动脉和CS同时灌注可以提供全面均匀的心肌灌注,足以防止非灌注冠状动脉支配区发生心肌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64.
腺苷与异丙酚预处理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腺苷与异丙酚预处理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1只杂种犬,雌雄不拘,随机分为3组(n=7):缺血再灌注组(A组)、异丙酚预处理组(B组)、异丙酚与腺苷联合预处理组(C组)。A组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结扎60min后松开结扎,再灌注:120min;B组缺血前30min经静脉以5.6mg·kg-1·h-1速率持续泵注异丙酚30min;C组缺血前10min经主动脉根部一次性注入腺苷(10mmol·L-1,10ml),其余处理同B组。记录心脏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行节段性室壁运动评分(RWMS)。结果缺血即刻出现了缺血性心电图的变化。与基础值比较,A组缺血期及再灌注期 LVEDP升高,CO、SV、LVEF、CPP、RPP降低,再灌注期MAP降低,HR减慢,B、C组上述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减弱,A组缺血期及再灌注期RWMS增加,但B、C组缺血期RWMS低于A组(P< 0.05或0.01)。结论异丙酚预处理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腺苷预处理并未增强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5.
药物性肾损害的机制及其临床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大部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出体外,所以许多药物会导致肾损害。研究显示药物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或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发生率高达18.3%,抗生素肾损害的发生率达36%。多种药物可能损伤肾脏,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免疫抑制剂以及抗肿瘤及抗凝血药物等等,通过影响血流动力学、直接损伤细胞和组织、介导组织炎症反应和影响肾脏排泄功能,导致肾功能和结构的损害。由于不同药物损伤机制不同,损伤肾脏的部位不同,导致肾脏损伤的表现也不相同。本文主要介绍临床常用药物导致肾脏损伤的机制和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66.
目前 ,在我国绝大多数医院将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 GOT)、乳酸脱氢酶 ( L DH)及其同功酶 ( L DH1 )、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功酶 ( CK- MB)等组成心肌酶谱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 AMI) ,其中尤以 CK- MB和 L DH1 最有临床意义。但上述心肌酶的测定在临床应用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如存在诊断特异性差 ,早期诊断 ( 6小时内 )敏感性不高 ,诊断窗口时间短等问题。因此 ,国内外一些学者都在努力寻找一些能够克服上述不足的新的生化标记物。 1987年 Cumm ins等 [1 ]首先报告用测定周围血中心肌肌钙蛋白浓度来诊断 AMI,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  相似文献   
67.
本文对100例脑病患儿家属住院期间的心理反应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他们在患儿住院期间陪护的心理反应,并对影响其心理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一些共性问题,以便更好的协调医、护、患及家属之间的关系,促进脑病患儿接受正规治疗,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8.
狼疮性肾炎是因全身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导致出现类似肾炎或肾病综合症的表现。而全身性红斑狼疮是最早发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血清中可找到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抗核抗体出现阳性及抗ds-DNA抗体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结合临床表现,如有不规则发热,关节酸痛,皮肤粘膜损害,并有浮肿,少尿,蛋白尿等症状,或经肾脏穿刺活检术等,对其作出早诊断、早治疗、早护理,病情可明显好转及控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明显提高。我科1年来收治34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经科学的治疗及密切的护理,均收到明显疗效,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34例患者中,女…  相似文献   
69.
葛根素致急性溶血反应死亡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 死韩某(男,71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史。因再发心慌、胸闷半月于某年2月15日住院治疗,入院后给予降血压、改善心肌供血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心慌、胸闷症状好转。3月3日10时,死在输葛根素注射液后突发腰背部剧痛,解酱油色尿15ml,并感恶心、呕吐。连续查血常规m由入院时153g/L进行性下降至99g/L;尿常规BLD+++.PH6.0,出凝血功能示:APTT72.7s,TT85.8S,PT31.5S。INR2.45。诊断为急性溶血性贫血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0时40分患经抢救无效于同年3月3日20时40分死亡。因家属对其死因有疑义,遂委托本院对其进行法医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70.
糖尿病患者究竟能否饮酒,应一分为二地看待。长期饮酒除可引起营养缺乏、肝脏损害,还可诱发或加重并发症。因此,原则上糖尿病患者不宜饮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