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187篇
  免费   10278篇
  国内免费   5711篇
耳鼻咽喉   2530篇
儿科学   5903篇
妇产科学   3671篇
基础医学   9996篇
口腔科学   2168篇
临床医学   84615篇
内科学   40757篇
皮肤病学   3378篇
神经病学   7221篇
特种医学   270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37篇
外科学   23865篇
综合类   147292篇
预防医学   30424篇
眼科学   4395篇
药学   44821篇
  493篇
中国医学   14499篇
肿瘤学   13147篇
  2024年   1068篇
  2023年   4672篇
  2022年   4288篇
  2021年   5374篇
  2020年   6192篇
  2019年   5188篇
  2018年   2520篇
  2017年   4807篇
  2016年   5547篇
  2015年   6595篇
  2014年   13018篇
  2013年   13531篇
  2012年   17516篇
  2011年   20156篇
  2010年   19374篇
  2009年   19363篇
  2008年   22939篇
  2007年   21039篇
  2006年   18505篇
  2005年   22091篇
  2004年   27352篇
  2003年   33998篇
  2002年   31863篇
  2001年   29372篇
  2000年   20418篇
  1999年   16213篇
  1998年   14189篇
  1997年   11098篇
  1996年   9995篇
  1995年   9803篇
  1994年   6829篇
  1993年   4986篇
  1992年   4047篇
  1991年   4032篇
  1990年   3554篇
  1989年   3420篇
  1988年   603篇
  1987年   466篇
  1986年   424篇
  1985年   310篇
  1984年   169篇
  1983年   120篇
  1982年   9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GBS)诊断中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与细菌培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行产前检查的520例妊娠晚期孕妇临床资料,采用细菌培养与实时PCR技术进行GBS检测,以实时PCR法联合细菌培养判定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检测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 520例妊娠晚期孕妇中,经PCR法或细菌培养判定最终确诊GBS感染者41例,阳性率为7.9%(41/520);细菌培养确诊GBS感染者12例,阳性检出率为2.3%(12/520),实时PCR法确诊GBS感染者39例,阳性检出率为7.5%(39/520),细菌培养与PCR法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PCR法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高于细菌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细菌培养相比,实时PCR法在妊娠晚期孕妇GBS感染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利于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真菌感染已成为临床上一类重要的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其中,假丝酵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真菌病原体,由假丝酵母引起的深部器官感染致死率高达45%。快速精准的诊断真菌感染类型,将有利于降低假丝酵母感染的病死率。利用影像学手段快速诊断真菌感染类型,将为假丝酵母感染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有利于早确诊早治疗,降低病死率。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在假丝酵母的深部器官感染的流行病学、生物学特征及影像学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综述,综合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国内同行进行相关研究和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刘士鑫  吴瑾 《现代肿瘤医学》2022,(18):3423-3428
卵巢癌是妇科肿瘤领域内的一个热点主题。该种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病率高且隐匿,缺乏有效的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并治疗的方式,病情容易加重发生远处转移。因此罹患卵巢癌的女性5年生存率比较低。外泌体属于一类典型的囊性泡样的小体,参与肿瘤的发病及转移机制且在肿瘤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篇综述主要介绍癌细胞外泌体在卵巢恶性肿瘤疾病的诊断、转移及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6.
王健  周晓璇 《放射学实践》2019,34(5):501-506
【摘要】目的:探讨CT在胃息肉(GP)与胃间质瘤(GST)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肿瘤最大径≤2cm的27例GST和15例GP患者的CT表现,对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生长方式、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囊变、钙化、溃疡以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肿瘤CT的相关连续变量鉴别诊断GP与GST的效能。结果:GP组与GST组的形态、强化方式、囊变、钙化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瘤指标铁蛋白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组与GST组的肿瘤长径(LD)、短径(SD)、位置、生长方式、静脉期CT值和静脉期增强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LD<1.5cm时,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86、73.3%(11/15)、59.3%(16/27);当SD<1.2cm时,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58,80.0%(12/15),66.7%(18/27);当静脉期CT值>64.4HU时,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59、93.3%(14/15)和40.7%(11/27);当静脉期增强幅度CT值>34.3HU时,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63、80.0%(12/15)、51.9%(14/27)。结论:患者的铁蛋白水平正常,以及CT特征中的肿瘤位于胃窦部、呈腔内生长、有蒂、LD<1.5cm、SD<1.2cm、静脉期CT值>64.4HU和静脉期增强幅度CT值>34.3HU时,倾向于GP的诊断,有助于GP与GST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7.
黄亚楠  陶少平 《中国校医》2022,36(10):795-796
通过回顾分析我院2例确诊为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探讨IAS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低血糖症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88.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可能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导致的严重后果,无论对于医生还是患者来说,都很难接受。目前,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PJI诊断的准确性较低。传统的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价值,但是易受全身情况的影响,导致特异性不高。为了正确诊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诊断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近年来,关节滑液炎性标志物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被研究证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关节滑液CRP、-防御素、白细胞酯酶、PCR技术等被广泛研究,期望能从中找到诊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特异性指标,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探究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D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36例糖尿病(DM)患者作为观察组,时间区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实施糖化血红蛋白展开筛查和诊断,同时选择36名无糖尿病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分析并发症发生率、血糖指标、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评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 h血糖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糖化血红蛋白展开筛查和诊断后,发现其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筛查诊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DM)患者,采用糖化血红蛋白展开筛查和诊断,可有效反映患者血糖改变情况,进一步提升临床上患者疾病诊断准确性,改善其不良负性心理情绪,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同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