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74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220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4篇
临床医学   1898篇
内科学   616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6篇
特种医学   2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49篇
综合类   3291篇
预防医学   53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67篇
  48篇
中国医学   42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539篇
  2022年   637篇
  2021年   598篇
  2020年   445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472篇
  2014年   693篇
  2013年   599篇
  2012年   775篇
  2011年   914篇
  2010年   898篇
  2009年   950篇
  2008年   942篇
  2007年   942篇
  2006年   843篇
  2005年   723篇
  2004年   541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近年AT1受体拮抗剂(ARB)通过对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阻滞作用广泛用于高血压治疗及相关靶器官的保护,最近研究发现其对心房电重构有抑制作用。为探讨其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作用,笔者观察了氯沙坦(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高血压伴PAF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的影响以及PAF的发作情况。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f波特点与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从而预测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方法:56例持续性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分为两组:血栓栓塞阳性组(12例)和血栓栓塞阴性组(44例)。测量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振幅、时限和f-f间期,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血栓栓塞阳性组f波振幅明显低于血栓栓塞阴性组(0.08±0.04vs0.10±0.02,P<0.05),f-f间期短于血栓栓塞阴性组(0.10±0.02vs0.13±0.02,P<0.05),f波时限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0.09±0.02vs0.08±0.02,P>0.05),但房颤病程与f波时限之间有直线回归关系,随病程的延长,f波时限愈长。结论:临床上可利用体表心电图f波振幅和f-f间期的特点,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与心律平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66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33例):胺碘酮150 mg+生理盐水10 m l,静脉注射,10分钟注射完毕;心律平组(33例):心律平70 mg+生理盐水10 m l,静脉注射,5~10分钟注射完毕。观察10~20分钟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最大累积量胺碘酮为450 mg,心律平为210 mg。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75.76%(25/33),心律平组48.49%(16/33),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P<0.05)。转复时间:胺碘酮组(46.5±13.6)分钟,心律平组(39.2±15.3)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P>0.05)。结论:胺碘酮和心律平对阵发性快速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但转复时间心律平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994.
例1 郭某,女,61岁 病史:2004年6月因咳嗽、气短、发热、咳痰半个月而住院治疗,发现心房颤动,平时经常性心悸、全身无力、易疲劳,无全身关节痛及多汗,无咯血,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房颤转复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与相关细胞结构和超微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53例心外科手术患者,其中窦性心律者26例(窦律组),房颤患者27例(房颤组).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手术中取右心房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后测定细胞直径.电镜检查超微结构变化.提取组织m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L-钙通道α1亚基的基因转录水平.结果:同窦律组比较,房颤组L-钙通道α1亚基mRNA水平降低,细胞直径增加,心肌出现不同程度的肌溶解现象.细胞直径同心房大小呈正相关,L-钙通道α1亚基mRNA水平与细胞直径呈负相关.结论:L-型钙通道α1亚基表达变化同房颤后细胞结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右心房肌细胞间闰盘相关蛋白表达变化与房颤发生并维持的意义。方法:心外科患者53例,其中房颤患者27例(房颤组),窦性心律患者26例(窦律组),在建立体外循:吓前取右心房组织。分别将心房组织提取mRNA和制作病理组织切片,部分组织送电镜检查。用RT—PCR方法检查Cx40、Cx43mRNA表达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x43、N-钙黏素的分布变化。结果:两组患者Cx40、Cx43mRNA表达无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房颤组缝隙连接、N-钙黏素分布发生不均一,光镜、电镜证实房颤组缝隙连接发生侧边化分布明显。结论:闰盘相关蛋白表达改变在房颤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影响房颤转复以及维持窦律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7例风心二尖瓣狭窄并房颤患者,成功行PBMV术后,成功转复窦律者102例(窦律组)、未转复者55例(房颤组)进行2年随访,回顾性分析PBMV前后各临床指标与房颤转复及维持窦律的关系。结果:术前窦律组的病程、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内径、平均左房内压等均明显小于房颤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心功能分级、二尖瓣口面积和肺动脉压比较无差异(P<0.05)。房颤持续时间≤2年、左房内径(LAD)≤50mm者复律后多能维持窦性心律。结论:病程长短、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内径、平均左房内压是影响PBMV后房颤转复的主要因素,转复后窦律的维持与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内径、二尖瓣口面积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998.
很多因素可对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及转复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产生影响.包括左房大小,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以及心功能状况等。随着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心脏结构及功能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方法。本研究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方法.评价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左房功能.并研究其同心房颤动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联合普罗帕酮在房颤转复后维持窦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29例,分为两组。治疗组(Ⅰ组)13例,用索他洛尔转复房颤,恢复窦律后索他洛尔80mg/ d联合普罗帕酮300mg/d口服维持。对照组(Ⅱ组)16例,可达龙(即胺碘酮)转复房颤,恢复窦律后可达龙0.2g/d或0.2g/d、每周5d,口服维持。每周观察心率、Q—T间期、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药物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结果Ⅰ组、Ⅱ组治疗显效率分别为69.23%、80%;有效率分别为30.77%、20%;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窦性心率较治疗前减慢,差异显著(均P<0.01),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Q—T间期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索他洛尔联合普罗帕酮在房颤转复后维持窦律方面,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依从性强。  相似文献   
1000.
刘彤  黄体钢 《天津医药》2006,34(4):285-287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房颤是脑卒中和血栓栓塞性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据统计.房颤相关脑卒中年发生率为4.5%,在年龄大于80岁的人群.房颤是脑卒中的首要原因。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房血栓的发生率约为10%,且常发生在左心耳。20世纪90年代初的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和血栓栓塞事件危险。但是,房颤患者左房血栓的发生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早在150年前.Vichow就提出了血栓形成的三个基本要素,即血流异常(血流淤滞)、血液成分异常(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壁异常(血管内皮损伤)。房颤发生时,左房(特别是左心耳处)血流缓慢,淤滞,形成涡流,使血栓易于产生;此外,许多研究表明,房颤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凝血及纤溶状态的变化,导致血液高凝:但内皮功能损伤在左房血栓形成中作用的研究尚少,笔者将对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