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57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219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1篇
临床医学   1871篇
内科学   597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3篇
特种医学   2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45篇
综合类   3258篇
预防医学   53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39篇
  39篇
中国医学   41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539篇
  2022年   454篇
  2021年   492篇
  2020年   419篇
  2019年   425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472篇
  2014年   693篇
  2013年   599篇
  2012年   775篇
  2011年   914篇
  2010年   898篇
  2009年   950篇
  2008年   942篇
  2007年   942篇
  2006年   843篇
  2005年   723篇
  2004年   541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心脏同步化重建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同步化重建指对有严重的心房与心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进行起搏治疗,以改变心房与心室的电机械活动不同步性,使心脏的除极过程更接近正常生理方式,从而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和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效应.  相似文献   
52.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病人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该研究抗凝标准的98例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治疗组(治疗组)46例,给予华法林3mg/d开始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7~15天使INR达到2.0~3.0范围内,以后每月查1次INR。若病人增加或减少药物、有出血倾向时随时再测INR。阿司匹林对照组(对照组)52例,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口服2次,密切随访。结果:治疗组9~15d(平均10.1±2.2)INR达2.0~3.0(平均2.25±0.11),其中INR在1.8~2.5(平均1.92±0.23)之间者占90.7%,治疗组未出现脑梗死,而对照组有3例发生脑梗死,两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瓣膜病房颤病人选择华法林3mg/d加强服药后监测及各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使INR保持在2.0~3.0之间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53.
两项新的研究显示,在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方面控制心率不仅与控制心律的疗效及操作相当,而且更加经济、安全。因而我们可以推测由于药物控制心率副作用较少,可能会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的住院率。  相似文献   
54.
55.
心律失常又称心律紊乱,主要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和心房颤动等,是十分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常见症状有心悸、心前区不适、胸闷、气短、头晕、疲乏无力等。心律失常除查明病因、坚持药物治疗外,还要做好日常保健。实践证明.心律失常患的日常保健做得好与不好,将直接影响到病人的预后与寿龠。  相似文献   
56.
黄童  汤晓萍  杜娟  胡爱芬  徐琴 《浙江医学》2007,29(8):884-886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引起脑卒中、血栓性疾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房颤已成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疾病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某炼化企业中老年人群的健康体检,分析房颤的发病状况及房颤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
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几年,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各种新的消融能源设备应用于临床,手术治疗再一次成为热点。本文简要回顾AF的各种治疗方法,并着重对其外科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8.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根据我国的流行病学研究,心房颤动的总患病率为0.77%,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长,80岁以上人群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达7.5%。发生心房颤动时由于心房失去规律的收缩与舒张功能,致左心耳血流缓慢、血液淤滞,易导致左心耳附壁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引起的脑栓塞是心房颤动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是5%,是无心房颤动患者的2~7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9.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5s)、逸搏及逸搏心律患者是否存在病理性房室阻滞。方法用动态心电图仪24h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根据患者生活记录,把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出现时间是否与睡眠相关,分为与睡眠相关组(A组)及非睡眠相关组(B组)。结果共106例患者.A组75例(70.8%),B组31(29.2%)。A组和B组发生长RR间期1.5~2.0s、>2.0s及逸搏及逸搏心律人平均数分别为25.17±9.57、7.21±0.93、6.79±1.23和203.14±39.86、34.79±7.56、27.39±6.13,B组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相关时比率高,为非病理性房室阻滞;而与睡眠无关时应视为病理性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60.
P波离散度(Pd)是近年来提出的反映心房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质电活动的一个概念,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测定的P波最长时限(Pmax)与最短时限(Pmin)的差距。大量的资料表明Pd是预测心房纤颤的一个体表心电图的新指标。本通过观察阵发性房颤患服用美多心安,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美多心安对Pd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