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0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70篇
内科学   185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393篇
预防医学   120篇
眼科学   292篇
药学   138篇
  2篇
中国医学   266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分析131例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s)患者起源分布、心电图特征及射频导管消融(RFCA)术效果,为提高临床IVAs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8年10月在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心内科行RFCA术的IVAs患者131例,采用体表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分析其起源分布及不同起源部位患者心电图特征;比较左、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IVAs患者QRS波时限、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R波振幅及Ⅰ、aVL、aVR导联QRS波振幅,并比较行X线指导下与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3)指导下RFCA术者RFCA术情况。结果(1)131例IVAs患者起源部位为右心室者91例(占69.47%),左心室者33例(占25.19%),心外膜者1例(占0.76%),不确定者6例(占4.58%)。(2)131例IVAs患者中起源部位为左心室流出道者19例(占14.50%),右心室流出道者77例(占58.78%)。起源部位为左心室流出道者QRS波时限长于起源部位为右心室流出道者,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R波振幅高于起源部位为右心室流出道者,aVL、aVR导联负向QRS波深于起源部位为右心室流出道者(P<0.05);左、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IVAs患者Ⅰ导联QRS波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31例IVAs患者中行X线指导下RFCA术者77例,行Carto3指导下RFCA术者54例。行X线指导下与Carto3指导下RFCA术者IVAs类型、RFCA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放电时间、成功消融部位V波领先QRS波起点时间及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X线指导下RFCA术者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少于行Carto3指导下RFCA术者,联合起搏标测者所占比例、放电功率及X线暴露剂量高于行Carto3指导下RFCA术者,有效消融时间长于行Carto3指导下RFCA术者(P<0.05)。结论IVAs患者起源部位以右心室居多,不同起源部位尤其是左、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IVAs患者心电图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体表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有助于快速定位IVAs患者起源部位;X线指导下与Carto3指导下RFCA术成功率均较高,但与X线指导下RFCA术相比,Carto3指导下RFCA术有利于减少IVAs患者起搏标测,降低放电功率及X线暴露剂量,缩短有效消融时间等。  相似文献   
62.
6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2):184-192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通过连续探测同一位置的血管内红细胞运动,生成三维血流信息,获取高分辨率的眼底血管图像。分频幅去相关血流成像演算技术,减少了因眼球轴向运动和组织运动产生的噪点及伪影,优化了信噪比,使得对毛细血管网的检测更具有连贯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目前已应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阻塞、青光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病变等疾病的诊疗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及科研前景。本文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在眼底微血管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作综合性论述。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估小直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老年人偏心性角膜小穿孔的安全、有效性,探讨该手术对治疗老年人偏心性角膜小穿孔的价值。方法对8例(8眼)>65岁的老年偏心性角膜小穿孔患者行甘油保存角膜的小直径角膜移植手术,术后观察植片透明度、视力变化、术后并发症,分析角膜曲率计散光,记录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结果 8例(8眼)均保持了眼球的完整性。角膜植片透明5例(62.5%),轻度瘢痕性混浊3例(37.5%)。所有患者未发生移植排斥反应等并发症。末次随访裸眼视力从术前的0.0010.2提高到0.150.2提高到0.150.5(t=10.31,P=0.000),最佳矫正视力达0.25以上。术后角膜散光平均为(2.64±0.78)D。末次随访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平均为(2 485±260)cells/mm2。结论甘油保存角膜的小直径角膜移植术治疗老年人偏心性角膜小穿孔增视效果明显、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在角膜小穿孔急诊手术的情况下可用甘油保存角膜替代新鲜角膜。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120例,应用尿激酶,150万U溶于0.9%的氯化钠溶液100ml,30min内静脉滴注完.治疗前后观察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判断再通及溶栓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120例有98例再通,85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与心肌梗死部位无关.结论 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与心肌梗死部位无关,可作为判定静脉溶栓再通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66.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异常改变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103例,对体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 101例(98.1%)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窦性心律91例(88.3%),持续心房颤动12例(11.7%)。患者多表现P波异常、各种传导阻滞、QRS波起始切迹(类△波)、终末切迹、R波递增不良、异常Q波、ST段下移、T波双向、倒置。患者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室性期前收缩占58.3%,室性心动过速占50.5%,4例发生心室颤动。结论体表心电图是心肌致密化不全的重要异常表现之一,主要特征表现为P波异常、各种传导阻滞、QRS波起始切迹(类△波)、终末切迹、异常Q波及ST-T改变。心律失常类型多样,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的24例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3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临床结果按照Matta标准:解剖复位15例,满意复位9例。髋关节功能采用Matta改良的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定:优7例,良14例,可3例,优良率87.5%。创伤性关节炎6例,异位骨化4例。医源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3例,均为不完全性损伤,术后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结论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时,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显露较好,方便骨折复位及固定,并发症较少,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体检和测定血糖、肝肾功能和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人体成分测定,分析尿酸水平与腹型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该人群中随着尿酸水平增加,BMI、腰围、臀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内脏脂肪区域、肥胖程度、体脂肪、体脂百分比、甘油三脂呈正相关(r=0.3056、0.3554、0.3582、0.3105、0.2690、0.2892、0.2759、0.3203、0.1964、0.1504,P<0.05)。在女性尿酸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2540,P<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高尿酸血症与腹型肥胖密切相关,在女性腰围是尿酸的独立影响因素,在男性体脂百分比、空腹血糖是尿酸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9.
无论在先天性长 QT 综合征(LQTs),还是获得性长 QT 综合征,女性性别都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性激素可能影响心肌复极电流,从而影响心肌复极的性别差异。本文综述了性激素对心脏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以及对药物诱发的长QT综合征性别差异的影响,并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阐明性激素诱发心律失常的机制。  相似文献   
70.
康静  王斐  靳秀花  李存桂  张艳荣 《西部医学》2022,34(7):1069-107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营养素-1(CT-1)及心性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判断心肌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98例为观察组,其中有心肌损伤者31例,同时选取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CK-MB、CT-1及H-FABP水平。结果 两组性别、胎龄、体质量及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5.30±0.82)明显低于对照组(9.40±0.32)(P<0.05)。观察组血清CK-MB、CT-1及H-FABP分别为(6.62±1.31)ng/mL、(68.46±18.84)ng/L和(21.03±8.1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心肌损伤患儿血清CK-MB、CT-1及H-FABP分别为(7.01±1.22)ng/mL、(78.11±12.03)ng/L和(30.45±9.54)ng/mL,明显高于无心肌损伤患儿(P<0.05);血清CK-MB、CT-1及H-FABP判断心肌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9、0.815和0.862,其中CT-1及H-FABP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CK-MB(均P<0.05)。结论 CK-MB、CF-1及H-FABP在判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中CF1及HFABP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