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70篇
内科学   184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389篇
预防医学   117篇
眼科学   291篇
药学   138篇
  2篇
中国医学   263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后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恶性心律失常(MA)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经心电图检查确诊行PCI的AMI患者184例。根据患者术后72 h内有无MA分为MA组(n=51)和非MA组(n=133)。观察AMI所累及的室壁、心功能Killip分级、AMI发病后至再通时间等基线资料和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血钾、血糖、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等各类生化指标。结果 MA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区域所累及的室壁、心功能Killip分级、AMI发病后至再通时间、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钾、血糖、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较非MA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MI发病后至再通时间于6 h之内(OR=2.239)、心肌梗死区域所累及的前壁(OR=2.675)、心功能KillipⅣ级(OR=7.127)、血肌酐高(OR=4.103)、糖化血红蛋白高(OR=4.212)、血钾低(OR=4.673)、血糖高(OR=2.104)、C反应蛋白高(OR=2.167)和肌钙蛋白高(OR=1.817)均是AMI患者并发MA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MI患者并发MA受心肌梗死区域所累及的室壁、心功能Killip分级、AMI发病后至再通时间、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钾、血糖、C反应蛋白以及肌钙蛋白多因素影响,应尽可能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干预患者病情,减少MA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郭鑫 《重庆医学》2015,(9):1270-1272
microRNA(miRNA)是一种进化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 ,在调控基因表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广泛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1-2],调控心肌细胞的增殖分化、心肌收缩及心电传导等。研究发现,miRNA通过影响离子通道基因表达及功能,参与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过程。心肌细胞跨膜离子通道功能紊乱是心律失常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miR-NA通过调控钠、钾、钙等离子通道基因表达或功能,干扰离子通道电流传导,影响心脏自律性、传导性及有效不应期等电生理特性,从而诱发心律失常。大量研究表明,miRNA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各种右心房疾病中,mi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3],而在左心房疾病该差异则不显著[4-5]。此外,在二尖瓣狭窄患者中,房颤和窦性心律失常miRNA表达谱也不同[5-6]。因此,miRNA可能在调控心脏兴奋传导及诱导心律失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miRNA不仅直接影响离子通道基因表达和功能,还可作用于相关转录因子,间接调节离子通道基因,从而参与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对miR-NA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定量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改变。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及Meta分析。连续的CSCR患者46例纳入研究,CSCR患者散瞳后前置镜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确诊。选择同期年龄、性别、屈光度及眼轴匹配的正常人62例62眼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加强成像深度扫描OCT检测并比较CSCR组及对照组SFCT。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SFCT 与各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 Meta分析用Stata软件计算两组之间的加权均数差。
  结果:CSCR患者的平均SFCT为397.34±83.91μm,正常对照组为274.48±62.57μm。 CSCR组SFC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与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SFCT与CSCR诊断显著相关。 Meta分析结果:CSCR组的黄斑中央凹下脉络膜较正常组厚,加权平均差异为156.13μm(95% CI:137.43,174.83)。
  结论:CSCR患者黄斑中央凹下脉络膜较正常眼厚,增厚的SFCT与CSCR诊断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β受体阻断剂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义县白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血管内科2012年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5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断剂酒石酸美托洛尔单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及12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和房性期前收缩发生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室性期前收缩和房性期前收缩发生频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12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程度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β受体阻断剂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夜间睡眠,改善心律失常发生频率及程度。  相似文献   
35.
例 1 女 ,2 6岁。 5年前常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胸闷 ,持续数分钟及半小时不等 ,可自行缓解。每年发作 1~ 2次 ,曾在本院门诊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无特殊处理。怀孕 3个月后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繁 ,间隔 2 0d、1 0d、2d发作 1次 ,最长发作时间持续 2d ,多次来本院急诊 ,抗心律失常药效果不佳 ,多次行食管心房超速起搏终止。今患者为进一步治疗欲作射频消融术要求住院。体检 :体温 36.2℃ ,口唇无发绀 ,心率 90次 /min ,律齐 ,无杂音 ,两肺正常 ,腹膨隆 ,孕 2 6周 ,肝脾未及 ,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预激症候群…  相似文献   
36.
患者男性,62岁,回族。因皮诊7个月,阵发性咳嗽伴晕厥4个月,颈部肿物2d入院。患者入院前7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红色斑丘疹,伴明显瘙痒、无发热、咳嗽、盗汗等伴随症状,未明确诊断。曾外用皮炎平、尤卓尔等,痒感稍减轻,皮疹无消退。入院前4个月出现阵发性咳嗽,咳少量白痰,较剧烈,以夜间为重,严重时出现一过性晕厥数次,不伴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约数秒后自行缓解,缓解后无特殊不适。患者皮疹逐渐加重,遍及全身,部分皮疹因抓挠而出血结痂。胸部X线及气管镜检查均未见异常。入院前2d无意中发现颈部数个肿物,无触痛。既往体健。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致阿-斯综合征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反复抽搐13年,加重半个月入院。病程中曾多次就诊于本院及外院,经常规心电图、脑电图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症状性癫痫。予相应治疗无好转,入我院。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及结合既往抽搐发作时动态脑电图无异常,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源性晕厥,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停用抗癫痫药物,抽搐未再发作。结论老年人反复晕厥发作不宜草率做出症状性癫痫的诊断,应及时行动态心电图、脑电图检查以排查心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38.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有研究统计房颤约占心律失常相关住院患者人数的三分之一。几乎各种心血管疾病及部分其他系统疾病可导致房颤,且房颤还受年龄、性别等诸多危险因素的影响[1]。房颤及其并发症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增加其致残率和病死率。虽然已经过了3个多世纪的研究,房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炎性相关细胞及因子,如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本院2015年3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11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被随机均分为胺碘酮组和联合治疗组(在胺碘酮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输出量(CO)、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浆脑钠肽(BNP)、醛固酮(ALD)和血管紧张素II(AngII)水平,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435。与胺碘酮组比较,治疗后联合治疗组CO[(4.21±0.29)L/min比(4.41±0.32)L/min]、LVEF[(45.58±0.98)%比(46.12±1.16)%]均显著升高,LVESd[(55.03±3.02)mm比(53.46±3.14)mm]、LVEDd[(59.12±3.36)mm比(57.65±2.97)mm]、血清MMP-9[(163.96±17.83)μg/L比(154.69±16.72)μg/L]、血浆BNP[(821.84±216.42)pg/ml比(736.37±209.35)pg/ml]、ALD[(416.79±17.94)pg/ml比(408.96±16.87)pg/ml]和AngII[(165.72±19.81)pg/ml比(156.95±18.42)pg/m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治疗6个月,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340。结论: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心衰并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BNP、MMP-9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131例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s)患者起源分布、心电图特征及射频导管消融(RFCA)术效果,为提高临床IVAs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8年10月在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心内科行RFCA术的IVAs患者131例,采用体表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分析其起源分布及不同起源部位患者心电图特征;比较左、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IVAs患者QRS波时限、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R波振幅及Ⅰ、aVL、aVR导联QRS波振幅,并比较行X线指导下与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3)指导下RFCA术者RFCA术情况。结果(1)131例IVAs患者起源部位为右心室者91例(占69.47%),左心室者33例(占25.19%),心外膜者1例(占0.76%),不确定者6例(占4.58%)。(2)131例IVAs患者中起源部位为左心室流出道者19例(占14.50%),右心室流出道者77例(占58.78%)。起源部位为左心室流出道者QRS波时限长于起源部位为右心室流出道者,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R波振幅高于起源部位为右心室流出道者,aVL、aVR导联负向QRS波深于起源部位为右心室流出道者(P<0.05);左、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IVAs患者Ⅰ导联QRS波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31例IVAs患者中行X线指导下RFCA术者77例,行Carto3指导下RFCA术者54例。行X线指导下与Carto3指导下RFCA术者IVAs类型、RFCA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放电时间、成功消融部位V波领先QRS波起点时间及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X线指导下RFCA术者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少于行Carto3指导下RFCA术者,联合起搏标测者所占比例、放电功率及X线暴露剂量高于行Carto3指导下RFCA术者,有效消融时间长于行Carto3指导下RFCA术者(P<0.05)。结论IVAs患者起源部位以右心室居多,不同起源部位尤其是左、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的IVAs患者心电图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体表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有助于快速定位IVAs患者起源部位;X线指导下与Carto3指导下RFCA术成功率均较高,但与X线指导下RFCA术相比,Carto3指导下RFCA术有利于减少IVAs患者起搏标测,降低放电功率及X线暴露剂量,缩短有效消融时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