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56篇
  免费   897篇
  国内免费   30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68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347篇
临床医学   3244篇
内科学   318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4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370篇
综合类   6090篇
预防医学   102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191篇
  69篇
中国医学   2104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224篇
  2023年   829篇
  2022年   673篇
  2021年   956篇
  2020年   843篇
  2019年   907篇
  2018年   349篇
  2017年   605篇
  2016年   514篇
  2015年   576篇
  2014年   862篇
  2013年   807篇
  2012年   1053篇
  2011年   1032篇
  2010年   887篇
  2009年   820篇
  2008年   1052篇
  2007年   918篇
  2006年   764篇
  2005年   942篇
  2004年   808篇
  2003年   694篇
  2002年   426篇
  2001年   439篇
  2000年   349篇
  1999年   367篇
  1998年   316篇
  1997年   299篇
  1996年   225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室壁瘤的心电图表现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楠 《福建医药杂志》2007,29(2):114-115
室壁瘤通常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坏死心肌处收缩力下降或丧失,在心腔内压力作用下向外膨出而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0%~30%.梗死区血管闭塞而又没有侧支循环是发生该并发症的基础.室壁瘤能引起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及早发现AMI后室壁瘤的形成,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目前,心血管疾病检查技术飞速发展,无创性检查如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的应用;有创性检查如左室造影技术的临床运用,大大提高了临床对AMI合并室壁瘤的检出率和准确性.但由于体表心电图检查方便、费用低,目前仍作为初步诊断室壁瘤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本文就室壁瘤的分类、心电图检查,一般治疗及预后等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972.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技术评价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MVRP)术后心脏结构及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二尖瓣置换术组25例,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组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ES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肺动脉压力(PPA),比较各组间以上各项测量值的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MVRP组EF、FS值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VR组EF、FS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RP组EDD、SED、LAD及PPA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别(p<0.01),MVR组EDD、SED、LAD及PPA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EDD、SED、LAD、EF及FS值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与切除瓣下结构的传统MVR比较,术后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973.
目的评价Tei指数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24例(A组)及疑诊VMC患者26例(B组),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β受体功能亢进等;另选2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C组),3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3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并计算Tei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V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VA),计算VE/VA值,比较各指标阳性率。结果A组Tei指数显著高于B组、C组(P<0.01),EF、VE/VA低于B组、C组(P<0.01);A组Tei指数阳性率显著高于EF、VE/VA阳性率(P分别为<0.01、<0.05)。结论Tei指数反映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较EF或VE/VA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可较准确的评估心脏整体功能。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4.
目的 了解男性大学生最大摄氧量(VO2max)、心功能适应指数和体力劳动能力(PWC170)情况,分析VO2max的变化及其与后两者的关系.方法 对322名男性大学生运用二级阶梯负荷实验法测定心率变化,依据公式计算VO2max、心功能适应指数和PWC170值.结果 322名男性大学生VO2max均值为(43.41±3.68)ml/(min·kg);心功能适应指数均值为(99.19±14.10);PWC170均值为(940.82±188.07)(kg·m)/min;按照VO2max的等级分组,发现随着VO2max的增高,心功能适应指数和PWC170也逐渐升高;VO2max<44 ml/(min·kg)组与VO2max≥44 ml/(min·kg)组心功能适应指数和PWC170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男性大学生心功能适应指数和PWC170的变化与VO2max呈显著相关.即VOzmax水平高者,心功能适应指数和PWC170的水平也高.提高大学生VO2max水平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5.
心功能不全是缺血性心肌病发展的最后阶段,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常以左心衰为主,治疗较为困难,预后差。我院用川芎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6.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经积极采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的效果。方法对58例患者其中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陈旧心肌梗死(OMI)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微量泵泵入硝普钠联合多巴胺1.0—3.0μg/(kg·min)小剂量滴注,维持血压在90~120/60~80mm Hg之间,观察心率、血压及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MI组有效率为92.85%,OMI组有效率为93.75%;总有效率为93.24%。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MI后心力衰竭,既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又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疗效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977.
老年人左心功能衰竭常因症状不典型而误诊、漏诊延误治疗。现将我院2001年3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老年人左心衰竭4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8.
<正>(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品名称】通用名称:补益强心片汉语拼音:Buyi Qiangxin Pian【成分】人参、黄芪、香加皮、丹参、麦冬、葶苈子。【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褐色,气微,味苦。【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活血利水。用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Ⅱ~Ⅲ级),中医辩证法属气阴两虚兼血瘀水停证者。症见心悸、气短、乏力、胸闷、胸痛、面色苍白、汗出、口干、浮肿、口唇青紫等。  相似文献   
979.
刘敏 《中国药房》2008,19(6):455-456
目的:观察益心康泰胶囊对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6例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心康泰胶囊,每次1.0g,每日3次,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在患者自觉症状、6min步行试验、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的改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益心康泰胶囊对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80.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CHF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β受体阻滞荆等常规药物;治疗组(3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rhEpo(2000 u,2~3次/周x24周)治疗.结果:rhEpo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61.1%)和总有效率(88.8%)均较对照组(40%和53.3%)显著提高(P<0.01),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红蛋白浓度显著增高,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1).治疗前贫血程度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