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340篇
  免费   19040篇
  国内免费   7841篇
耳鼻咽喉   1732篇
儿科学   2173篇
妇产科学   2747篇
基础医学   10491篇
口腔科学   3711篇
临床医学   89987篇
内科学   21427篇
皮肤病学   1154篇
神经病学   6267篇
特种医学   360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8篇
外科学   20143篇
综合类   103003篇
预防医学   29914篇
眼科学   6583篇
药学   36888篇
  988篇
中国医学   13731篇
肿瘤学   6034篇
  2024年   3086篇
  2023年   10753篇
  2022年   12818篇
  2021年   12718篇
  2020年   11558篇
  2019年   10452篇
  2018年   5713篇
  2017年   8865篇
  2016年   10033篇
  2015年   11535篇
  2014年   19429篇
  2013年   18860篇
  2012年   24703篇
  2011年   26408篇
  2010年   24130篇
  2009年   22764篇
  2008年   23102篇
  2007年   19880篇
  2006年   19628篇
  2005年   20871篇
  2004年   15356篇
  2003年   13002篇
  2002年   10256篇
  2001年   7924篇
  2000年   5394篇
  1999年   4422篇
  1998年   3461篇
  1997年   3038篇
  1996年   2685篇
  1995年   2261篇
  1994年   1971篇
  1993年   1225篇
  1992年   1299篇
  1991年   1205篇
  1990年   905篇
  1989年   929篇
  1988年   171篇
  1987年   161篇
  1986年   128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例AD患者(AD组)和年龄与之相匹配的30名志愿者(对照组),按年龄段各分为6个亚组[55~59岁(n=3)、60~64岁(n=4)、65~70岁(n=9)、71~74岁(n=5)、75~80岁(n=6)、>80岁(n=3)],测量双侧海马、红核、尾状核、杏仁体、壳核ADC值,并进行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AD组红核左、右侧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22)。AD组不同年龄亚组右侧海马、双侧尾状核、右侧壳核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不同年龄亚组双侧海马、壳核、尾状核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组右侧海马(r=0.615,P<0.001)、右侧壳核(r=0.653,P=0.001)及双侧尾状核(左侧:r=0.397,P=0.030;右侧:r=0.429,P=0.020)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 AD患者右侧海马和壳核、双侧尾状核ADC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大。ADC值可为临床预测和早期诊断AD脑内右侧海马和壳核、双侧尾状核神经退行性病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海马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数据,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5例纳入观察组,另随机抽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5例纳入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予以海马区MRI,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海马区MRI相关数据。结果 1观察组患者左/右海马区及左/右枕叶的血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海马高度、海马体积、杏仁核体积、颞角宽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3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发现与海马高度、颞角宽度变化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海马体积和杏仁核体积,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海马区经MRI检查后,可清晰了解其脑血流量变化,通过观察两侧海马体和杏仁核萎缩程度,有利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为肾结石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5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sPCNL),观察组患者给予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差异,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液肾损伤分子1 (KIM-1)、肾功能以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10.603/<0.001,14. 832/<0.001,χ~2/P=12.354/0.000);手术后,2组患者尿液KIM-1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P=32.541/<0.001),血清Cor、AD、NE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低于对照组(t/P=20. 714/<0.001,24. 345/<0. 001,20. 895/<0.001);2组患者手术后血清GSH-Px、SOD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优于对照组(t/P=4. 386/<0. 001,8. 163/<0.001), MDA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优于对照组(t/P=3. 264/0.001)。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具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且可以明显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而sPCNL手术对肾功能损伤较小,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更为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8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48例)和非转移组(60例)。观察两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转移组比较,转移组基础强度降低,达峰时间延长(均P<0.05)。两组患者的峰值强度、到达时间、增强强度和灌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础强度、达峰时间对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均P<0.05)。两组患者卵巢癌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评价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为卵巢癌的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无创DNA检测在诊断高危产妇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该院接受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的2 048例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研究的产妇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创DNA检测;将羊水穿刺检测结果或是分娩结局(新生儿娩出后儿科医生检查结果)视作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创DNA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超声检测高危产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22.9%、98.5%,无创DNA检测高危产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41.0%、99.0%,联合检测高危产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6.7%、99.7%;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94.7%、98.6%、98.4%)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71.3%、88.4%、87.6%)、无创DNA单独检测(79.8%、94.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无创DNA检测在诊断高危产妇胎儿染色体异常中应用价值高,能有效降低误诊、漏诊风险,提高高危产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准确度,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7.
28.
29.
文题释义: 细胞膜片技术:是在体外接种培养高密度的细胞,使其相互融合生长至100%而形成的透明致密膜状物。该技术不需要胰酶消化即可收集细胞,因此保留了大量的胞外基质、细胞间连接以及细胞-基质连接等结构。目前细胞膜片技术已成为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已被推广应用于牙周膜、角膜、心脏、软骨、食管等多种组织器官修复。 成骨细胞:主要由内外骨膜和间充质始祖细胞分化而来,在复杂的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主要的功能,承担着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其成骨分化过程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细胞因子的调控、遗传因素和激素水平等。背景:现阶段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还尚未可知,如何将生长因子与组织工程细胞膜片技术相整合,最终将其用于骨缺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单独及联合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构建细胞膜片,选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单独及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CCK-8法结合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确定2种因子促进膜片增殖和成骨分化的最佳有效质量浓度;然后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进行成骨诱导,通过大体及显微镜观察、Vonkossa染色、茜素红染色、RT-PCR检测相关成骨标志物来评估诱导效果。 结果与结论:单独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佳质量浓度为100 μg/L(P < 0.001),单独应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能加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增殖,最佳质量浓度为20 μg/L(P < 0.001),而联合应用既可以促进膜片增殖又能提高其碱性磷酸酶活性(P < 0.001);经成骨诱导后,4组膜片在形态学上无明显差异,均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的成骨分化,其中联合组钙结节最明显(P < 0.001),可显著促进膜片晚期成骨分化并抑制其早期成骨分化,具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P < 0.001)。结果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既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增殖,又能显著增强其成骨诱导能力。ORCID: 0000-0003-1918-579X(何惠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0.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中医药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医药行业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新形势下,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中药工业需要加快突破的关键领域之一。对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领域在工艺设计、分析检测、过程建模、制造装备等方面的关键共性问题进行解析,综述了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中工艺过程理解、生产过程实时分析方法开发、过程控制策略建立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企业研究实践,介绍了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 D)、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多变量统计分析等关键技术在上述3个研究方向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实际工业应用的难点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中药企业应用和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