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为观察重组音异种骨(RBX)的成骨活性和量效关系,采用RBX移植建立BALB/C小鼠肌袋模型。结果显示:①含不同比例的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的RBX组,成骨活性与bBMP含量呈正相关(r=0.7204,P<0.01),存在着剂量依赖关系;②RBX Ⅰ组成骨良好,同样含量的纯bBMP组电出现可见的骨效应,但最终未能成骨;③碱性磷酸酶活性以术后7天最高,42天仍较明显。提示:RBX是高效诱导成骨材料,经处理的同源松质骨粒是良好的缓释载体,提高了bBMP的骨诱导能力。植骨初期应注意维持植骨区环境的稳定,以保障成骨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重组合异种骨及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良性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骨移植的最佳材料。方法 对重组合异种骨修复良性肿瘤术后骨缺损11例,异体骨移植修复良性肿瘤术后骨缺损18例,观察患者全身及局部切口,X线检查,随访11 ~ 14个月。结果 重组合异种骨组全部患者未见明显全身反应,有1例局部切口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X线检查骨修复基本完成;异体骨移植组, 感染2例,骨不愈合1例。结论 重组合异种骨移植应用并发症少,临床使用安全可靠,是目前可供临床使用的较为理想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63.
骨移植对于提供支持、填充空腔、加速骨缺损的愈合是一种必要的治疗手段。作为传统自体骨的替代材料,近年来各种人工异体骨不断被开发并用于临床。2000年以来,笔采用天津中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医材科技分公司生产的重组合异种骨——金世植骨灵治疗各种骨折和骨缺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4.
背景:经过一系列理化处理去抗原后的异种骨支架材料,其形态与结构类似于人体骨组织。目的:检测3种不同方法制备去抗原异种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经过物理、化学及物理联合化学方法制备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4组材料分别植入裸鼠背部皮下组织,术后4,8,12周行组织学观察。以经过物理、化学及物理联合化学方法制备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材料浸提液分别培养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7d,观察细胞黏附、生长、增殖及基质分泌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4周时,4组材料周围均有较强的炎症反应;术后12周时,物理及物理联合化学制备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和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材料孔隙内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基本消失,极少量炎症细胞存在,材料降解较术后8周时多。化学制备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材料孔隙内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仍存在;表明物理及物理联合化学制备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和物理联合化学法制备的去抗原异种骨支架材料周围有少量成骨细胞规则排列,并可见少量成骨,表明有异位成骨的趋势。经过物理或物理联合化学方法去除抗原的异种骨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单纯经过化学方法处理的异种骨材料细胞相容性较差,不符合生物材料安全性标准。  相似文献   
65.
刘晓阳  段向东 《山东医药》2012,52(21):41-43
目的探讨脱钙小牛骨(异种骨)与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作用。方法将36只兔随机分为3组各12只,分别进行兔椎体间融合。A组植入自体髂骨;B组单纯植入脱钙小牛骨(异种骨);C组预先取BM-SCs培养,植入脱钙小牛骨(异种骨)+BMSCs复合物。于术后4、8、16周行X线检查,观察骨缺损修复及骨塑形情况,骨痂标本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参照Lane-Sandhu X线评分标准及组织学评分标准,对各组椎间融合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术后16周,X线检查显示3组椎间骨痂连续,均获得椎间融合基本完成,放射学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术后4、8、16周时,A、C组与B组相比,各时间点上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脱钙小牛骨本身缺乏成骨和骨诱导作用,单独进行椎体间融合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采用重组合异种骨(RBX)移植及留管介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商品名:扶济复))治疗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对FicatⅡ~Ⅲ期的15例(17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行死骨清除重组合异种骨移植、留管介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摄X线片、CT扫描观察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2~6.5年,平均4.1年。手术前后采用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百分评价法对患髋功能进行评价。单髋病例由术前平均42.1分改善至术后平均86.3分,提高44.2分。术后X线示股骨头外形明显改善,最后复查时全部患的股骨头都能维持术后的形态,只有1例双髋Ⅲ期病例出现退行性变,关节活动受限外,其余患均对治疗结果感到满意。结论 重组合异种骨具有高效的诱导成骨能力,又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诱导成纤维细胞生长,增加毛细血管数量,刺激成骨细胞数目增加,功能活跃。在两的共同作用下,加速骨坏死新骨的生成。此方法结合带血管蒂髂骨移植由单向成骨形式变成为双向成骨。手术简单,术后功能恢复快,疗效确切适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FicatⅡ~Ⅲ期患,尤其适用于年轻患。  相似文献   
67.
田家亮  简月奎  李建扬 《重庆医学》2015,(32):4563-4565
目的:采用超声辅助酶法去抗原处理异种骨,期望获得具有免疫原性低、具有良好生物力学性能的理想骨移植材料。方法将猪异种骨用超临界CO2脱脂、深低温冷冻处理后分为3组,分别采用超声波辅助胰蛋白酶法去抗原(A组)、单纯采用超声波法(B组)或胰蛋白酶法(C组)处理异种骨,并取新鲜骨为D组。观察和比较各组的骨材料大体标本和切片、抗原性、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超声辅助酶法去抗原处理异种骨速度快,经处理后的猪异种骨材料去抗原更彻底,免疫原性低,孔隙率最高,孔径大小最佳,但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能有明显下降。结论超声辅助酶法是一种较好的骨材料去抗原处理方法,但处理完后对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实验参数。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H2O2处理时间对牛松质骨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24月龄秦川牛10头,雌雄不限,体重150~170 kg.取牛肱骨头松质骨,切割成5 mm×5 mm×5 mm大小骨粒,分别以8.8 mol/L H2O2浸泡0、12、24、36、48、60、72 h后,行灰化组分测定、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能谱分析及显微CT观察,研究牛松质骨粒的组分、结构、骨质及骨量变化.结果 随H2O2:处理时间延长,骨粒有机物含量逐渐减少,0~24 h和60~72 h有机物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60 h无明显变化(P>0.05).骨粒中钙、磷元素含量逐渐减少,60h后几乎检测不到(P<0.05).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且60 h后下降明显(P<0.05);骨小梁逐渐变细,骨小梁分离度增加.结论 H2O2能有效去除异种骨粒中有机物抗原成分,但处理时间超过60 h会严重破坏骨粒组分和结构,故合理掌握处理时间对消除异种骨移植替代物抗原性并维持其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何建明 《口腔医学》2005,25(2):80-82
目的 评价骨形成蛋白复合物联合胶原膜治疗牙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骨形成蛋白复合物即重组合异种骨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GTR)技术中,与传统的GTR技术和牙周翻瓣术对照研究。选择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的35例4 5处牙周组织缺损,分为3组,BMP组:牙周缺损处植入骨形成蛋白复合物和胶原膜;GTR组:牙周缺损处植入胶原膜;OFD组:做牙周翻瓣术,为对照组。术后12、2 4周分别观察各组的牙周探诊深度(PPD)、临床牙周附着丧失(CAL)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等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3组术后PPD、CAL和SBI均有明显减少和降低。BMP组、GTR组与OFD组相比较,PPD和CAL减少、SBI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术后12周时P <0 .0 5 ,术后2 4周时P <0 .0 1) ;BMP组与GTR组相比,PPD和CAL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 .0 1) ,而SBI降低,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骨形成蛋白复合物联合胶原膜是治疗牙周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
骨不连尤其伴骨缺损的治疗 ,一直是骨科的难点 ,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是自体骨移植 ,但存在来源受限、影响供区功能、增加手术痛苦及感染等缺点。我科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3月应用重组合异种骨(reconsitutedbonexenograftRBX)复合自体红骨髓 (redbonemarrowRBM)治疗长骨干骨不连 8例 ,随访 5~ 36个月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2 6~5 1岁 ,平均 39.3岁。骨不连部位 :肱骨 2例 ,尺骨 1例 ,股骨 1例 ,胫骨 4例。首次治疗方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