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459篇 |
免费 | 2181篇 |
国内免费 | 130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88篇 |
儿科学 | 604篇 |
妇产科学 | 484篇 |
基础医学 | 4338篇 |
口腔科学 | 321篇 |
临床医学 | 13333篇 |
内科学 | 5696篇 |
皮肤病学 | 1002篇 |
神经病学 | 541篇 |
特种医学 | 142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7篇 |
外科学 | 1695篇 |
综合类 | 19023篇 |
预防医学 | 16407篇 |
眼科学 | 351篇 |
药学 | 9188篇 |
179篇 | |
中国医学 | 2577篇 |
肿瘤学 | 14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7篇 |
2023年 | 1302篇 |
2022年 | 1581篇 |
2021年 | 2578篇 |
2020年 | 1734篇 |
2019年 | 1293篇 |
2018年 | 634篇 |
2017年 | 1177篇 |
2016年 | 1375篇 |
2015年 | 1684篇 |
2014年 | 3187篇 |
2013年 | 3109篇 |
2012年 | 3927篇 |
2011年 | 4256篇 |
2010年 | 3814篇 |
2009年 | 3491篇 |
2008年 | 6939篇 |
2007年 | 4157篇 |
2006年 | 3974篇 |
2005年 | 5207篇 |
2004年 | 4078篇 |
2003年 | 4764篇 |
2002年 | 3095篇 |
2001年 | 2386篇 |
2000年 | 1633篇 |
1999年 | 1339篇 |
1998年 | 1210篇 |
1997年 | 993篇 |
1996年 | 787篇 |
1995年 | 684篇 |
1994年 | 557篇 |
1993年 | 370篇 |
1992年 | 330篇 |
1991年 | 354篇 |
1990年 | 329篇 |
1989年 | 237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讨论C-反应蛋白(CRP)对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用Orion Diagnostica透射比浊法检测200例术后患者血清中的CRP水平并观察其数值变化。结果感染组和非感染组CRP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比较,CRP在好转组治疗后明显减低,而恶化组治疗数值升高。结论CRP对术后患者感染诊断的特异性较差,但与炎症反应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且对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脏损害的早期尿液微量蛋白的改变诊断的意义。方法 用多种方法:电泳、放免、免疫分析等,测得尿液微量蛋白,结合临床全面分析,判断肾脏损伤程度,对比分析。结果 在不同的肾小球、肾小管损伤表现结果各异,根据肾脏损伤的轻重结果表现不同,差异明显,判断病情。结论 根据尿液中各种蛋白的检测结果判断肾脏损伤程度,抓住有利时机,早治疗、早诊断,减轻或控制肾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初次献血对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比色法分别检测50例符合献血条件的健康初次献血者献血前后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初次献血者献血前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分别为3.121±0.441和2.907±0.397 μmol.Pi/107 RBC.h,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初次献血对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无影响,献血不会造成红细胞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ELISA检测HBsAg试验中,标本混入WBC后,WBC的粘附现象对试验结果的干扰。方法 观察WBC粘附现象对测定结果的干扰情况,以及血浆中WBC含量与干扰程度的关系,同时采用增加洗涤次数的方法对抗WBC粘附的效果观察。结果 标本混入WBC,WBC在反应板内发生粘附。WBC的中性粒细胞含过氧化物酶对试验结果造成干扰;标本中单位体积WBC含量与WBC的粘附量不成正比,但WBC的有效粘附数与OD值直接相关,粘附量越多,OD值越高;且WBC的粘附经洗涤10次也未能完全洗脱。结论 在ELISA检测HBsAg工作中应注意WBC对试验产生的非特异性干扰,采用多种方法防止WBC的混入。 相似文献
17.
TAOLi LUORui ZHUANGDiankui 《美国中华健康卫生杂志》2004,7(3):81-82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serum bilinabin and e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Compare the level of serum bilinabin among patients with e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other disease and normal persons. Results The level of serum bilinabin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persons. Conclusion The reduction of density of serum bihrubin is one of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