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6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12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08篇
内科学   179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2240篇
预防医学   24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93篇
  11篇
中国医学   48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460篇
  2011年   530篇
  2010年   475篇
  2009年   468篇
  2008年   628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作者对48例左室肥厚劳损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和30例单纯左室肥厚劳损患者Q-T、J-T进行了测量和比较,以期了解Q-T及J-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来本院就诊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劳损患者78例中,无室性心律失常组30例,男1...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正常人左侧房室平面位移幅度。方法:被检对象为144 例正常人,男72 例,女72 例。按不同年龄分为6 组,分别为:Ⅰ组(n= 24 ,3~6 岁);Ⅱ组(n=24 ,7~14 岁) ;Ⅲ组(n=24,15~19 岁) ;Ⅳ组(n= 24,20~39 岁);Ⅴ组(n=24 ,40 ~59 岁) 及Ⅵ组(n= 24 ,≥60 岁)。结果:①左心收缩期房室平面位移测值在Ⅰ组~Ⅴ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而Ⅵ组测值较Ⅰ组~Ⅴ组的测值均低( P< 0-05);②左心收缩期房室平面位移测值不受心率、血压、体表面积及性别的影响。结论:①左侧房室平面位移测值受年龄因素影响;②制定正常左侧房室平面位移测值可以不考虑心率、血压、体表面积及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刘华勇 《右江医学》1999,27(6):326-327
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功能指标,评价波依定(非洛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波依定每日一次给药就达到24小时的降压作用,谷峰比>50%,昼夜降压幅度基本平行一致,不影响血压的昼夜节律。E、A、E/A等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明显改善。认为波依定是一种疗效确切,作用平稳持久,可作为老年高血压的一线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74.
目的:比较研究左室和右室舒张功能衰竭患者的内皮素(ET)、内洋地黄素(EDF)、心钠素(ANP)的变化。方法:测定20例左室舒张功能衰竭患者使用氨氯地平前后血ET、EDF、ANP的水平。结果:EDF:左室舒张功能衰竭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收缩功能衰竭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ET:两组均明显升高,收缩功能紊乱增加更明显(P<0.005)。ANP:两组均明显增加,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舒张功能衰竭组用氨氯地平6周后:ET、EDF、ANP均下降,与临床改善一致。结论:上述三种血管调节肽释放调节异常与左室舒张功能衰竭发生发展有关,动态观察它们的变化有助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断、判断左室肥厚及指导临床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62例正常血压,64例原发性高血压及4例继发性高血压。结果:动态血压均值小于偶测血压均值(P<0.01),白大衣性高血压占10%。动态血压负荷可区分不同时期高血压(P<0.05),血压正常组、高血压Ⅰ期组存在昼高夜低昼夜节律。高血压Ⅱ、Ⅲ期及继发性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杓型高血压与左室重量及重量指数相关性较杓型高血压为好(P<0.05),硝苯啶时程投药疗效更好(P<0.05)。硝苯啶缓释片不受投药时程限制(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上对高血压诊断、分期、判断左室肥厚及指导用药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PTCA及血管支架安装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时机选择与心脏功能关系。方法:本组78例,分为两组。A组为6h以内急诊,直接行PTCA血管支架安装的病人29例,男:女为23:6,平均年龄51.6±12.7岁。B组为49例,男:女为38:11,年龄52.3±11.5岁。急性期静脉溶栓(6h内)后于24~72h补救PTCA及血管支架安装的病人。结果:术后1周、4周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A组VSB组:第1周0.52±0.07VS0.51±0.07(P>0.05),第4周0.58±0.08VS0.52±0.06(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病6h内行PTCA及支架安装能及时地使血运重建,达到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为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左室肥厚(LVH)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选择32 例老年男性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显示ISH—LVH与ISH 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80% 和41% ,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50% 和13.6%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提示老年ISH—LVH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ISH患者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肾性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179例肾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80例出现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69%,其中一种心律失常者63例,占35.2%,二种心律失常并存者12例,占6.7%,三种及三种以上心律失常者5例占2.8%。结论:常见的心律失常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律失常的频发度及复杂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左室肥厚有密切关系,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可否用左室重量表达并判定左心功能不全的可能性。方法:将左心功能不全按NYHA标准分成4个级别,每级1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同一个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重量。用SAS统计软件做方差分析。结果:LVEF与左心功能不全高度负相关(R=-0.77270),左室重量与左心功能不全高度正相关(R=0.73421)。LVEF、左室重量各级指标间差别显著(n=153,F=64.85,P<0.01;n=153,F=53.39,P<0.0001)。各级与对照组比统,LVEF指标从Ⅱ级开始方有显著差别(P<0.05);而左室重量指标从Ⅰ级开始就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LVEF与左室重量指标均与左心功能不全高度相关,但心功能Ⅰ级的病人,左室重量指标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利用间接指标的方法,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心肌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ReperfusionInjury,MRI)的临床表现,了解MRI对左室射血功能及梗塞后心绞痛的影响。方法:对尿激酶静脉溶栓后32例冠脉再通者和10例冠脉未再通者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动态监测,AMI后3周所有患者接受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临床判断冠脉再通者中MRI发生率为5625%(18/32),心电图主要表现为突发短暂性ST段明显抬高,其次是再灌注心律失常,束支或房室传导阻滞最少见。MRI时血清CPK峰值时间为1386±426小时,较冠脉再通而无MRI组1917±536小时显著前移(P<005)。MRI组LVEF(4525±1077%)显著高于冠脉未再通组(3860±925%)(P<005),但与无MRI组(5328±1277%)相比,P>005。MRI组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为2728%,与无MRI组4280%和冠脉未再通组1000%相比,P均>005。结论:AMI静脉溶栓后部分患者发生再灌注损伤,MRI对LVEF和梗塞后心绞痛发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