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77篇
  免费   1189篇
  国内免费   631篇
耳鼻咽喉   365篇
儿科学   90篇
妇产科学   216篇
基础医学   1041篇
口腔科学   951篇
临床医学   4339篇
内科学   1271篇
皮肤病学   444篇
神经病学   445篇
特种医学   10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3187篇
综合类   8159篇
预防医学   1784篇
眼科学   344篇
药学   3956篇
  54篇
中国医学   2375篇
肿瘤学   1539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435篇
  2022年   450篇
  2021年   565篇
  2020年   484篇
  2019年   489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487篇
  2015年   621篇
  2014年   1177篇
  2013年   1179篇
  2012年   1622篇
  2011年   1773篇
  2010年   1735篇
  2009年   1730篇
  2008年   2692篇
  2007年   2073篇
  2006年   2176篇
  2005年   2472篇
  2004年   1729篇
  2003年   1398篇
  2002年   1181篇
  2001年   970篇
  2000年   640篇
  1999年   512篇
  1998年   452篇
  1997年   366篇
  1996年   281篇
  1995年   267篇
  1994年   246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腰椎穿刺置管持续腰池引流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改进后的持续腰池引流方法的效果,为降低引流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将7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腰穿置管引流.观察组改进穿刺手法,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依次连接输液延长管、三通及引流袋.结果 两组置管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堵管、疼痛发生率分别为0、2.78%,对照组分别为16.67%、2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改进后的腰池置管引流方法可减少引流管堵塞率、减轻患者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112.
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原发性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以女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56岁,病程5.8个月;首发症状以血便为最常见,其次为肛门肿物突出。94.7%的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在距离肛缘5.0cm范围内;肿瘤最大径(3.3±2.1)cm;其中54.5%可活动;有19.1%的肿瘤表面光滑;6.6%的肿瘤质地软;14.0%同期发现转移,肝转移最常见,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次;的病例出现误诊,超过者被误诊为良性疾病;手术治疗中以Miles术为主,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其次。结论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极易误诊。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13.
患者,女,104岁。患者入院前1天在家行走时不慎滑倒,左髋部先着地,致使其疼痛。不能站立及行走。查体:神志清,精神稍疲,表情痛苦,营养中等。对答切题,头颅、五官端正,口中只剩一颗左下切牙,心肺正常,左下肢屈曲内翻畸形,局部肿胀、压痛、叩击痛,左髋关节活动功能障碍。X线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顺粗隆型)。诊断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  相似文献   
114.
我院借鉴国内先进经验,采用了局部分娩镇痛(宫颈封闭 阴部神经阻滞 局麻)对部分产妇进行了分娩镇痛效果研究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5.
老年人特别是慢性疾患需长期静脉用药的患者,血管隐匿,弹性差,有时硬如条索状,穿刺时难以捕捉,复诊复穿的次数多,造成相同血管静脉壁针孔多,再加上穿刺频率多,原针处会出现硬结,液体外渗等,且由于老年患者皮肤敏感度低,对表皮痛感无明显反应,不能及时感觉如渗出药物刺激性强或处理不及时,可引起轻者淤血,肿胀,影响日后静脉功能,重者局部组织坏死,因此分析原因并实施相应干预措施,从根本上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实践,现将具体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6.
静脉化疗药致局部组织损伤的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延长癌症病人生存期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目前临床上很多化疗药对注射局部组织刺激性大且毒性强,常可引起静脉炎、局部皮肤肌肉溃烂坏死甚至发生功能障碍等组织损伤。这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大大动摇了病人继续治疗的信心,还将影响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因此,本文结合临床工作将化疗药致局部组织损伤的防护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7.
鼻咽癌常规放疗靶体积合理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鼻咽癌常规放疗的局部控制情况和局部复发的剂量学模式,初步探讨照射靶体积确定的合理性.方法共476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规范化单纯常规根治性放疗.全部病例均采用常规模拟定位,鼻咽靶体积为CT检查所见的原发病灶范围以及可能侵犯的亚临床病灶区域.利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局部累积复发率;将鼻咽局部复发患者疗前和复发时局部病灶范围(Vnx和Vrecur)勾画于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复制首程放疗的射野并按原处方剂量进行计算,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剂量学评价:recurV95(95%处方剂量曲线包括的Vrecur)≥95%定义为野内复发,95%>recurV95≥20%定义为野边缘复发,20%>recurV95定义为野外复发.结果局部复发共52例,全组1、2、3、4年局部累积复发率分别为0.6%、3.9%、8.7%、11.5%.对42例局部复发的剂量学分析显示野内复发占多数(52%),而大部分野边缘复发和全部野外复发均与射野设置不当、影像学阅片能力欠缺使首程放疗剂量不足有关.结论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复发的剂量学模式的分析结果提示该靶体积的设置比较合理.提高影像阅片能力,准确的射野设计,充分利用生物影像学工具,有针对性地提高照射剂量,有望进一步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18.
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将平阳霉素8 mg+地塞米松5 mg+2%利多卡因1~2 ml+生理盐水3~8 ml稀释后,行血管瘤内注射至肿胀发白为限,1次平阳霉素用量不超过8 mg。观察2周,视瘤体颜色及硬度决定是否继续用药,直至瘤体开始变硬萎缩为止,平阳霉素注射总量不超过40 mg。近两年来,用该方法治疗1~8个月龄婴幼儿体表增生期血管瘤36例,其中颜面部24例,胸部3例,背部2例,上肢5例,足2例;草莓状血管瘤30例,混合型血管瘤6例。血管瘤最小面积0.6 cm×1.2 cm,最大面积23.0 cm×12.0 cm。结果1次注射治愈2例,2~3次注射治愈25例,4~5次治愈9例,其中局部坏死1例(为足背足底大面积草莓状血管瘤),经换药及手术愈合。随访6~19个月,未见复发,除1例遗留瘢痕外,其余全部无瘢痕愈合。有效率达100%。结论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具有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等优点,是治疗增生期血管瘤首选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9.
随看接受心脏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手术后发生胸骨正中切口痛的病人也越来越多。我院疼痛门诊自2001年5月~2004年5月共接诊治疗心脏手术后胸骨正中切口疼痛病人18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0.
中药槐黄软膏治疗局部溃疡药效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槐黄软膏是由槐角、地榆、黄芩、积壳、当归、防风等药物组成的治疗痔疮的良药,为了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我们对槐黄软膏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对局部溃疡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药物槐黄软膏由山东中医药大学制备(批号:20020801),赋形剂为凡士林。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由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批号:010832)。1.2动物家兔购于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1.3实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010428,010416,010426,011223,011223)、铜绿假单孢菌5株(010408,010421,010423,010427,010430)、大肠杆菌5株(010411,0104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