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21篇
  免费   1174篇
  国内免费   342篇
耳鼻咽喉   262篇
儿科学   148篇
妇产科学   1474篇
基础医学   661篇
口腔科学   112篇
临床医学   7126篇
内科学   1150篇
皮肤病学   184篇
神经病学   321篇
特种医学   7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098篇
综合类   15661篇
预防医学   5679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6952篇
  149篇
中国医学   3108篇
肿瘤学   132篇
  2024年   249篇
  2023年   872篇
  2022年   1265篇
  2021年   1314篇
  2020年   1189篇
  2019年   1254篇
  2018年   537篇
  2017年   1124篇
  2016年   1203篇
  2015年   1189篇
  2014年   2365篇
  2013年   2339篇
  2012年   2664篇
  2011年   2782篇
  2010年   2587篇
  2009年   2347篇
  2008年   2697篇
  2007年   2248篇
  2006年   2009篇
  2005年   2166篇
  2004年   1860篇
  2003年   1707篇
  2002年   1455篇
  2001年   1262篇
  2000年   919篇
  1999年   606篇
  1998年   608篇
  1997年   513篇
  1996年   428篇
  1995年   392篇
  1994年   302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王朋 《湖南中医杂志》2014,(12):103-104
目的:探讨产房助产士全程陪护对降低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自然分娩产妇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观察组从子宫有规律的宫缩开始至分娩结束全程由助产士进行陪护,对照组采用常规产时监测及护理措施。结果:产后2h内和2~24h出血率治疗组分别为2.0%、0.5%,对照组分别为5.0%、1.0%,两组2h内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房助产士全程陪护对降低自然分娩产后2h内出血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52.
目的:了解适合胎盘早剥病例的专业干预技术。方法:随机选择42例因存在胎盘早剥现象而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入院的患者,以干预技术的不同为标准予以分组:A组(21例)施以传统干预,B组(21例)施以综合干预,于干预后分别统计其分娩方式、满意度等,进行组间比较。结果:A组2例阴道分娩,B组有14例,P0.05;A组满意度61.90%,B组95.24%,P0.05。结论:产科对胎盘早剥病例进行专业干预时,施以综合干预技术价值显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95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200例初产妇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自护能力优50例,良好25例,优良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对初产妇的护理质量,提高其自我护理的能力,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954.
正双胎妊娠中第1个胎儿有时会在妊娠中期,尤其是孕24周以前发生自然、非意愿性流产,其新生儿存活的希望十分渺茫,此时子宫收缩若逐渐消退,为提高尚未娩出的第2个胎儿的生存机会,将第2个胎儿保留在子宫内,继续维持妊娠数天至数周后出生,称为双胎妊娠中第2个胎儿延迟分娩(delayed interval deliver[y of the twin,DIDT)~([1])。DIDT存在母亲及胎儿宫内感  相似文献   
955.
元玥 《首都医药》2012,(6):30-3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350例剖宫产术后再妊娠的孕妇根据具体情况分为重复剖宫产及经阴道试产两组。对分娩方式、子宫破裂、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阴道试产中85例试产成功,试产成功率为66.4%。重复剖宫产组较经阴道分娩组出血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子宫破裂、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分娩并非是行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我们要严格把握剖宫产术后再妊娠经阴道分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5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7):142-145
目的探讨产科专科护士在分娩护理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由普通护士进行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由专科护士进行专科化系统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护理情况和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各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产妇分娩方式、心理状态(紧张、SAS评分、W-DEQ≥85分)、疼痛程度VAS评分、产后出血率、产后自主排尿率、24 h~48 h下床活动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但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护士在产科分娩护理中的使用,体现出专科护士较强的专业素质,护理工作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提升了分娩护理服务质量及产妇满意度,促进了我院产科专科护士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957.
宋庆华 《求医问药》2014,(3X):91-92
目的:探讨全产程应用腰硬联合阻滞技术进行分娩镇痛的产程管理工作。方法:将300例全产程应用腰硬联合阻滞技术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未进行分娩镇痛的3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当观察组产妇的宫口开大1厘米时,由麻醉医师应用腰硬联合阻滞技术为产妇进行镇痛,然后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不良反应及新生儿的状况等。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手术率以及第一产程活跃期的时间均明显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该组产妇的在第一产程潜伏期、第二产程的时间、第三产程的时间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全产程应用腰硬联合阻滞技术进行分娩镇痛的过程中,通过开展麻醉配合、观察产妇的三个产程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产程管理工作,可减轻产妇的疼痛,降低剖宫产率,缩短第一产程的活跃期,保障母婴的安全。  相似文献   
958.
本文结合1例妊娠39周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妊娠及分娩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59.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球囊扩张器是近年来 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手术器械,根据其不同类型现已广泛应用 于泌尿外科的各个领域,其大致构造原理为导丝引导扩张器到 相应部位后加压,致使球囊扩张膨胀到一定范围而达到治疗需 要.国内现已成功开展的球囊扩张器在泌尿外科的应用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60.
目的观察产前、产后连续盆底肌锻炼干预对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妇产科产检、分娩的孕产妇150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A组)106例与剖宫产组(B组)44例;根据产前、产后是否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防治将A组分为干预组(Aa组66例)与未干预组(Ab组40例),B组亦分为干预组(Ba组19例)与未干预组(Bb组25例)。产后6周、12周对以上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盆底肌力、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产后6周盆底功能检测:Aa组盆底Ⅰ类肌力、Ⅱ类肌力、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Ab组(P0.05);Ba组Ⅰ类肌力、Ⅱ类肌力均显著高于Bb组(P0.05),但两亚组患者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产后12周盆底功能检测:Aa组盆底Ⅰ类肌力、Ⅱ类肌力、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Ab组(P0.05);Ba组Ⅰ类肌力、Ⅱ类肌力、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Bb组(P0.05)。(3)产后12周Aa组阴道前壁脱垂、后壁脱垂、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P0.05);Ba组阴道前壁脱垂、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Bb组(P0.05)。结论围产期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不同程度地改善顺产和剖宫产后盆底肌功能,有助于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